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传送带工件三维轮廓检测系统设计

解添鑫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加工业和制造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现代检测技术的进步,在工业测量领域中三维测量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尤其是激光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图像处理技术等的发展,使得光学式非接触三维测量技术成为可能并有广泛的前景。本文研究小型传送带上的工件三维检测系统扩展了三维光学测量仪器的应用,有一定的实用意义和较为明显的经济意义。 本文结合实际项目要求,对光学非接触式三维轮廓测量系统中硬件的选择、匹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搭建了一套线结构光检测系统,并设计了整个检测系统的软件,同时对测量数据的显示部分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分析了基于光学三角法的结构光三维测量原理,并详细介绍了在结构光检测系统平台搭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基于MFC单文档(SDI,Single Document Interface)框架下完成了整体程序设计以及代码编写。将整个视图分割成四个部分,分别用于图像实时显示、显示操作面板、二维以及三维轮廓绘制,并利用消息机制实现各个视图的通讯。 (3)介绍了数据获取模块中各个组成部分和目标数据计算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图像的采集部分设计思想和软件实现机制以及从图像数据如何计算得到正确的被测物体三维数据的方法。 (4)应用MFC的设备上下文类(CDC,Class Device Context)实现被测轮廓的二维轮廓绘制,并对利用不同方法进行数据绘制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对OpenGL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较深的研究,并将OpenGL嵌入到单文档框架程序中,使之在分割后的三维绘制子窗口中绘制被测物体的三维轮廓,解决了针对被测物体外形多变的情况下OpenGL进行正确绘制的问题,提出并实现了将测得数据显示成实体的方案,同时完成了使绘制后的被测物体进行缩放以及四个方向的旋转,可自定义颜色以及光照位置的功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建华,鞠鲁粤;用OpenGL和MFC实现NURBS曲面的绘制及裁剪[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秦广胜;何对燕;商红林;;一种激光辅助非辐射钢板宽度测量的方法与实现[J];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秦广胜;何对燕;商红林;;一种新的激光辅助钢板宽度测量系统的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09年10期
4 邓炜,贾林,王军安;OpenGL视类及其在三维图形开发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00年08期
5 吴爱兰;楼建列;;基于OpenGL的三维图形的绘制[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6 俞先林,张瑗媛;基于MFC和OpenGL的有限元前后处理[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3年02期
7 李学京;靳亚平;周耀新;;三维异形件CAD系统[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6年03期
8 吴险峰,刘新;Windows 95下利用OpenGL进行CAD开发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工程;2000年01期
9 曹自洋,郝矿荣;基于MFC的OpenGL动态仿真技术[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3年12期
10 汪地,陈一民,方明伦;VC环境下OpenGL的开发应用[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S1期
11 郑君立,达飞鹏,谭小洪,雷明涛;OpenGL在逆向工程三维重构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3年01期
12 高美真;黄娇青;;OpenGL中的图形变换[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13 李海岩,刘文岭,于德敏,许增朴,王永强;利用OpenGL实现三维物体测量数据的可视化[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1年09期
14 鞠益兰,程金松;结构光式激光视觉传感器的焊缝跟踪系统[J];电焊机;2002年05期
15 胡世峰,高翔;封装OpenGL功能的C++类的设计[J];舰船电子工程;2005年03期
16 刁伟忠,常发亮,孙晓燕;基于MFC的OpenGL纹理贴图技术[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7 梁建斌;张和生;;应用OpenGL进行巷道三维显示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8 宋能;曹菡;;基于OpenGL的空间管线的拼接显示与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8年11期
19 李静;杜世培;;基于OpenGL的虚拟机器人系统研究[J];科技风;2008年05期
20 徐俊波,李晓红;基于MFC的OpenGL三维图形类的创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5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郭龙江;李金宝;;基于OpenGL的分子动力学三维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2009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魏彪;曾一庭;冯鹏;米德伶;;一种口腔牙颌模型视觉测量的CCD数字摄像机标定新方法[A];第十八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杨芳;原松;;基于OpenGL的三维地质模型的设计和实现[A];'2006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4 王杨;邵晓鹏;许宏涛;;CCD芯片量子效率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崔苇苇;陈勇;徐玉朋;李炜;韩大炜;王于仨;王娟;霍嘉;杨彦佶;刘晓艳;李承奎;陈田祥;胡渭;李茂顺;陆波;张艺;朱玥;李证伟;;CCD47-10探测器读出系统[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范纪红;袁良;侯西旗;秦艳;;近红外CCD相机性能参数测试技术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张秀芬;裴承慧;胡志勇;;在OpenGL中实现多视图表示[A];第十四届全国图学教育研讨会暨第六届制图CAI课件演示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彩荣;刘缠牢;;基于CCD传感的激光粒度测试技术研究[A];2011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孙玉莲;;基于OpenGL的作物地下组织可视化模拟[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马志昊;刘海洋;杨晓丹;;航天任务视景仿真中基于OpenGL的星空背景绘制[A];'201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平平;多屏同步三维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2 王芳荣;基于机器人视觉物体三维重构及尺寸测量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余达;面阵CCD高速成像电路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4 蒋昊;三维显示信息重建及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孙晓明;基于结构光的公路路面裂缝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6 颜才杰;全景视场三维显示机理及实现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张震;可见光CCD的激光致眩现象与机理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周颖慧;基于CCD图像传感原理的温度监测方法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9 姜淑华;基于机器视觉的二维(三维)非接触测试技术[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10 张宇;宽视场大面阵CCD相机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杨;基于双目立体视觉的CCD测距系统设计[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徐俊波;基于OpenGL的科学可视化算法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李茜;CCD自动跟踪观瞄畸变测量与校正技术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勇;基于CCD的激光光束分析软件系统[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肖勇;基于CCD的激光光束分析软件系统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6 翟鸣;基于结构光的三维数据测量方法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7 袁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三维建模方法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8 王琼;大型三维非规则数据场的可视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9 陈凯迪;基于CCD图像传感器的温度场测量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10 辛克廷;基于CCD的双金属光纤温度传感器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penGL、D3D性能测试大观[N];电脑报;2002年
2 上海 王光临;GL Excess:显卡OpenGL性能测试专用工具[N];电脑报;2002年
3 评测实验室 吴挺;“火烤”OpenGL[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北京 万鹏;恐怖的 Quadro2[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5 VAN25;新版影音传送带技巧二则[N];电脑报;2004年
6 记者 邱竞;韩庆兴的二次创业[N];中国包装报;2007年
7 晓研;“传送带”考验应变力[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8 胡元生;走出针刺瓦楞纸板传送带的误区[N];中国包装报;2006年
9 本版编辑赵力文 尹红杰 谢建晓 孔阳 杜君 张焱莉 马国华 刘红涛;走进煤海深处[N];河南日报;2007年
10 吕婧;浙江三力士 中国传送带龙头[N];证券时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