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二维光子晶体波导的输入输出耦合特性研究

汤冬华  
【摘要】:随着理论和技术水平的发展,亚波长光子结构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集成全光系统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光子结构的缩小,光子能量的高效率输入和输出变的非常困难,并逐渐成为制约光子技术发展的一个瓶颈。本论文利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光子晶体亚波长波导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特性,探索高效率的能量输入方法,以及能量的定向辐射特性,期望给目前光子学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结果。 论文提出利用级联光子晶体结构实现光子晶体波导能量的定向辐射,通过分析光子晶体波导结构的传输和色散特性,以及级联周期结构的自准直传输特性,得到了频率匹配的级联结构,实现了光子晶体波导能量的高效率定向辐射输出。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输出效率约80%,输出光束的发散角小于6?。系统研究了级联结构的参数,包括级联层的厚度,级联层宽度,耦合强度,以及波导辐射场的发散角,对定向辐射光束特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弯曲级联结构对输出光束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向弯曲导致透射光束在近距离发生强汇聚,远场发散角变大;而负方向弯曲则使光束的近场汇聚减弱,从而使得远场的方向性以及能量传输效率增强。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级联结构实现定向辐射的带宽特性,发现工作带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以我们所用具体结构而言,在自准直频率附近2.4%的带宽范围内,都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定向辐射输出。 论文提出并研究了光子晶体波导能量的多方向定向辐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通过分析波导能量定向辐射的机理,指出表面结构所对应的等效辐射源分布,决定了辐射光束的方向;并且提出基于离散表面调制,以及多波导分支两种方法改变透射表面结构特性,实现了多方向的定向辐射。利用相干点源干涉模型推导了输出能量随方向的变化规律,并且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这两种结构均能实现高效率的Nb(Nb = 1,2,···)个定向传播光束,并且所得到的输出光束个数Nb,发散角?θ等参数与理论分析结果相吻合。利用该结构,研究了光子晶体波导与多介质波导耦合的特性,得到了高效率的1 ? N能量分束与耦合器。研究了表面等效辐射源相对位置关系对辐射光束的特性的影响,得到了光束特性的调节方法。论文还研究了辐射源非对称(包括振幅,位相,以及位置坐标)情况下辐射光束的特性,发现了与对称结构中辐射光束的不同特性。利用非对称结构,能够实现发散角更小的光束,同时具有结构相对简单,体积更小,损耗更小的优点。由于结构的非对称特性,不同频率准直透射光束的传播方向不同,所以利用非对称结构,不仅能够实现透射光束的准直辐射,而且还能实现不同频率信号的空间分离。 论文提出了基于负折射率介质球面透镜实现宽光束到亚波长光子晶体波导的高效率能量输入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及负折射率介质的SRR/Rod模型,实现了宽度为16λ0的高斯光束到宽度为0.5λ0的光子晶体波导之间的耦合,耦合效率达到93%,而该结构的厚度只有4~6λ0,其中λ0为光波在真空中的波长。利用负折射率介质的Snell定律,研究了负折射率介质球面透镜的汇聚特性,推导了其焦距公式,及其随入射角度的变化关系,同时分析比较了与目前广泛研究的平板型负折射透镜的区别。系统分析了入射光束的频率,入射光束传播方向与光轴的夹角,以及光束的横向(相对于负折射率透镜光轴)偏移对入射效率的影响,得出了该耦合结构的特性。同时对比研究了普通正折射率透镜作为能量输入耦合结构时的特点,发现本文所提出的结构具有体积更小(工作距离只有正折射率情况下的1/3),效率更高(大于90%)的优点。论文还研究了基于三角点阵光子晶体等效负折射效应而实现的光子晶体透镜耦合结构,分析了其等频面的形态,以及有效负折射率的变化特性。设计了具体的负折射率光子晶体透镜结构,研究了其耦合特性变化规律,并比较分析了与SRR/Rod模型耦合的不同。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琼;崔一平;闫长春;张玲玲;张家雨;;利用耦合波导列提高光子晶体波导辐射[J];物理学报;2009年02期
2 张裕仕;;T型光子晶体波导传播特性的研究[J];激光杂志;2009年01期
3 臧克宽;孙晓红;李大海;刘国斌;;基于comsol软件的光子晶体通信器件模拟[J];光电技术应用;2010年05期
4 杨维汉;李未;徐玉华;;二维光子晶体波导和微腔缺陷态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0年12期
5 娄莺;黄晓琴;;光子晶体多路选择器的设计和仿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张波;二维介质柱光子晶体波导吸收边界条件[J];物理学报;2005年12期
7 王同标;刘念华;;正负折射率材料组成的一维光子晶体的能带及电场[J];物理学报;2007年10期
8 朱志宏;叶卫民;季家镕;袁晓东;曾淳;;用级联缓变结构实现光子晶体波导和传统波导的耦合[J];光子学报;2008年08期
9 朱桂新;于天宝;陈淑文;廖清华;刘念华;黄永箴;;一种新型光子晶体波导定向耦合型超微偏振光分束器[J];光子学报;2010年03期
10 闫明宝;朱冠芳;杨健;武晓亮;;光子晶体波导传输特性的计算和模拟[J];光通信研究;2011年01期
11 李未;陈小玲;;二维三角形光子晶体带隙与耦合特性研究[J];光通信技术;2011年03期
12 庄飞,沈建其;双轴各向异性负折射率材料光纤中光子波函数几何相位研究[J];物理学报;2005年02期
13 崔景华;廖腊梅;;在负折射率材料中的Goos-hnchen位移[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14 康海霞;寇军;苏雪梅;;环形四能级负折射率原子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9年02期
15 韩守振,田洁,冯帅,任承,李志远,程丙英,张道中;二维平板光子晶体直波导的制备和光传输特性的测量[J];物理学报;2005年12期
16 李志远;张道中;;光子晶体和负折射介质材料[J];中国基础科学;2005年06期
17 张波;;二维光子晶体波导与单模平面介质波导间的喇叭波导接头[J];物理学报;2006年04期
18 许连强;闫珂柱;;二维三角晶格空气孔光子晶体直线型波导的TE波传输特性研究[J];激光杂志;2007年06期
19 刘碧蕊;樊荣;;正负材料三分Cantor序列光子晶体的传输特性[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20 闫昕;;缺陷态二维光子晶体传播特性的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历学;;光子晶体微结构准直器件[A];2008介观光学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光子晶体引发光通讯的技术革命[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4年通信技术论文集(一)[C];2004年
3 于天宝;刘念华;;超微光子晶体多模干涉型光通信器件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陈红胜;冉立新;皇甫江涛;章献民;陈抗生;;异向介质波束位移现象的数值模拟[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刘小龙;雷开卓;黄建国;;水下定向辐射声源的放电特性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陈红艺;;各向异性介质的特异多普勒效应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李昆益;杨宜诚;杨宜斌;林哲民;吴家兴;黄于泰;林晏瑞;李伟裕;;高分子材料之光子晶体波导设计与分析[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王振德;刘念华;;平均折射率为零的半无限一维光子晶体的表面态[A];第十七届十三省(市)光学学术年会暨“五省一市光学联合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皇甫江涛;陈红胜;冉立新;章献民;陈抗生;;X波段异向介质的验证实验及其装置[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王龙;张玲芬;;左手介质平板波导模式色散特性分析[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冬华;二维光子晶体波导的输入输出耦合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毛晓宇;光子晶体波导模式耦合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崔开宇;有源光子晶体波导增益特性及其电注入结构[D];清华大学;2010年
4 郝然;基于光子晶体波导的宽带、低色散、低损耗慢光的研究及制备[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郝然;基于光子晶体导的宽带、低色散、低损慢光的研究及制备[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唐婷婷;负折射率光波导及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7 童凯;一维缺陷光子晶体及其温度特性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7年
8 林志立;负折射率介质透镜的像差理论及亚波长成像实验[D];浙江大学;2007年
9 朱永政;可见区三维完全带隙光子晶体的设计及二氧化钛光子晶体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董国艳;全息光子晶体禁带展宽方法和波导传输特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黎平;正负折射率材料构成的Thue-Morse序列结构光子晶体的光传播特性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2 陈沛;光子晶体及其负折射现象理论与特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张璇;光子晶体波导特性与光信号保形传输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张耕砚;二维光子晶体波导的延时特性[D];清华大学;2011年
5 马景强;周期结构参量对负折射率材料特性的影响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何伟华;基于光子晶体波导马赫泽德结构全光开关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易翎杰;基于负折射率材料的超级透镜成像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吴晓阳;二维光子晶体波导波分复用器的设计和优化[D];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
9 张康康;负折射率平板透镜中的光束传输特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10 王燕;基于周期性薄膜结构的负折射率材料[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霞;负折射率超材料实现光线增强[N];科技日报;2010年
2 江苏 熊焰;10W×3功率放大器TDA7497[N];电子报;2003年
3 记者 毛磊;2003年度最重要物理学新闻[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4 广东 廖松林;CA8020A型示波器前置电路原理与故障检修[N];电子报;2007年
5 四川 熊军;实用音调前级放大器[N];电子报;2001年
6 江苏 施志银;摩英国ZXCD-1000数字功放板[N];电子报;2003年
7 湖南 廖建兴;LAG673单片立体声放音电路[N];电子报;2003年
8 山东 丁黎;4×70W T类功放集成电路TA2041[N];电子报;2003年
9 四川 邹用才;双踪示波器检修一例[N];电子报;2003年
10 四川 方李;准甲类功放[N];电子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