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卫星目标识别与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

舒锐  
【摘要】: 天基空间目标探测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应用模式决定了不受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限制,探测效果好,且存在战时生存能力强等优点。但由于星上信息处理能力很有限,功率也无法和地基监视系统相比。并且空间探测时多数是低信噪比的情况,此时噪声等干扰因素对目标的识别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识别与目标具有相同轨道和相似外形的诱饵将更加困难。已有研究证明目标和诱饵等干扰在辐射特性上存在差异,如何在多种噪声干扰下提取这种辐射差异,并进行目标识别就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通过分析各种识别方法的优缺点,确定了以辐射特性差异为主,以轨迹差异为辅的天基空间目标识别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目标辐射特征结构及与干扰的辐射差异分析 以卫星目标为研究对象,从辐射度学原理出发建立天基探测系统接收的空间目标辐射计算模型,确定空间目标辐射特征结构和不同探测角度、探测距离等参数对目标辐射的影响。接着通过推导的恒星辐射度函数,计算探测波段内的恒星辐射,对可能干扰目标探测的恒星进行筛选。分析噪声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分布形式,确定噪声对目标的影响,在已有目标和诱饵辐射差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确定目标与恒星背景、系统噪声等干扰的差异。 (2)噪声干扰下基于分段等效黑体温度的目标辐射特性提取 首先给出目标分段等效黑体温度的概念,通过计算目标辐射出射度比值,利用不同波段时的比值曲线来计算分段等效黑体温度。使用分段等效黑体温度的辐射特性提取方法,可以不受探测距离和探测角度的影响,且能排除环境干扰而真正体现目标自身辐射特性。在噪声干扰下辐射出射度比值计算会产生误差,为了使噪声的影响最小,利用观测数据设计有效的估计量。通过分析估计误差与辐射出射度比值和信噪比的关系曲线,进一步的修正估计量和确定误差分布范围,来提高估计精度。最后通过多帧叠加的方式,进一步的提高了目标分段等效黑体温度估计的稳定性。 (3)空间目标探测最佳波段的确定 辐射特性的提取精度不仅与噪声水平有关,而且受到波段选择的影响。通过分析在噪声干扰下,不同波段参数时分段等效黑体温度计算误差的变化趋势,确定最佳探测双波段,利用最佳探测双波段比传统的波段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为了进一步降低计算误差,分析不同多波段组合时的计算误差表达式,确定进一步误差降低原则。最后分析波段组合数量对计算误差的影响,得到并非使用波段组合数量越多越好的结论。 (4)基于辐射特性差异的空间目标识别 为了去除了多数噪声的影响,进行基于辐射强度和辐射相关性的二次图像阈值分割。随后计算目标的分段等效黑体温度序列,利用小波分析进一步获得分段等效黑体温度序列的变化频率和分布方差,并配合轨迹跟踪方法实现目标识别。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目标识别方法,尤其在区分与目标具有相似外形和相同轨道的诱饵时更有价值。 (5)面目标的特征参数提取 当卫星与探测系统距离接近而成面目标时,需要进行特征参数的提取,确定感兴趣区域的位置。通过轮廓提取,利用相似度方法确定目标观测方向。接着利用改进的算法提取角点,并根据各角点对应的理想轮廓位置确定感兴趣区域。 本文工作为天基空间目标探测与识别等研究工作打下基础,并能在我国空间探测的工程化进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胡敏;曾国强;;一种序列CCD星图中运动目标识别的稳健算法[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高敬礼;文成林;乔芃喆;;基于仿射统计不变量的目标识别算法[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3 阎敬伟;;雷达、红外告警系统数据库与目标识别[J];光学精密工程;1991年02期
4 杨莉;杜艳红;隋金雪;郭玉刚;;一种基于颜色特征的目标识别算法[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15期
5 马君国;赵宏钟;王微;;基于双谱奇异值和最优参数支持向量机的目标识别算法[J];雷达与对抗;2009年02期
6 王永学;陈梧华;张建;;基于蚁群神经网络的目标图像识别[J];实验室科学;2010年01期
7 艾薇;;雷达红外复合目标识别技术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10年17期
8 马君国;李保国;王远模;赵宏钟;;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低分辨雷达空间目标识别算法[J];信号处理;2006年01期
9 贾宇平;李亚楠;付耀文;庄钊文;;一种基于灰色定权聚类的决策层融合目标识别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2期
10 严江江;丁明跃;周成平;;一种基于对数极坐标变换的快速目标识别算法[J];智能系统学报;2008年04期
11 王科;贺巧龙;崔新友;;基于几何特征的足球机器人目标识别算法研究[J];软件导刊;2009年07期
12 王大伟;纪华;王延杰;;应用复值独立分量分析实现特征融合识别[J];光学精密工程;2009年08期
13 张勇;周进;吴钦章;;图像目标识别效果评估[J];半导体光电;2009年05期
14 王永学;王双进;;基于蚁群优化与神经网络的坦克目标识别算法[J];物理实验;2010年05期
15 朱玉军;贾先德;江海河;王进祖;王志斌;;基于USB和目标识别的图像采集系统的设计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年01期
16 陈锐;刘小英;刘德明;陈琛;;基于红外/毫米波双模融合的目标识别方法[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6年04期
17 陈志杰;魏建功;冯德军;;反导系统中的目标识别技术及其发展趋势[J];航天电子对抗;2006年05期
18 辛宁;王国宏;张静;刘强;;基于gamma分布模型的SAR图像目标识别方法研究[J];雷达与对抗;2007年01期
19 田晓东;刘忠;;基于形状相似度的水下目标识别算法[J];声学技术;2007年03期
20 田;常青;;弹道目标识别中基于目标翻滚特征分析的仿真研究[J];现代电子技术;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清;马君国;赵宏钟;付强;;基于二维小波变换的激光成像雷达目标识别算法[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米红英;易如娟;田高友;;红外在用油油质衰变分析方法研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晓东;韩颖;朱守正;刘昆;赵金歧;张德生;;红外电解质包层金属空心波导的制备[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4 闵代宜;林猷慎;;8~12μm视频/红外图像转换材料的研制及应用[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张雄;韩继红;;建筑物红外热像检测技术研究[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6 苏涛;孟宪军;;一个实用的红外线遥控电路[A];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李秋华;杜鹢;任芳;;基于多分类器决策级融合的红外双波段图像目标识别[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杨蕾;曹恒;;一种新型NDT技术——双频红外检测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赵东辉;聂佳相;陈国荣;FRUMAR M;WAGNER T;;新型硫系玻璃的红外光学透过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葛世名;李工一;;红外技术在玻璃热加工中的应用[A];全国第五届浮法玻璃及深加工玻璃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舒锐;卫星目标识别与特征参数提取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刘涛;中段弹道目标群天基红外成像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赵敏;单目视觉多行人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郭志军;周扫式光电预警实时图像处理系统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陈晓清;激光成像雷达目标识别算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蓝朝桢;空间目标天基光学观测系统建模与探测能力分析[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魏艳涛;基于流形学习及导出核模型的目标识别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傅荟璇;运动目标识别与光电跟踪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9 刘杨;事件相关电位脑—机接口的最优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刘建军;基于图像局部不变特征的类属超图构建与目标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芳;基于特征信息提取的目标识别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陈达兴;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中前方有效目标识别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明;毫米波主被动探测器目标识别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宋皓;基于视觉通路目标识别算法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5 袁世培;基于移动机器人平台的目标识别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黄宾;基于多尺度分析的目标识别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张奔;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目标识别算法和演示系统设计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姗姗;基于红外扫描图像的运动目标识别及跟踪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郭飞;基于多特征融合的非特定视频目标识别算法[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张驰;部分遮挡目标识别算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 陈文富;摩托罗拉A760通讯录红外导入实例[N];电脑报;2004年
2 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 石镇山;非接触红外体温测量与“非典”防治[N];科技日报;2003年
3 吉拉蒂洛;如何设定红外线通信端口[N];电脑报;2005年
4 河北 薛成;十路红外顺序遥控电路[N];电子报;2002年
5 四川 王斌;自制智能型红外学习遥控器[N];电子报;2005年
6 本报通讯员 汤伟忠本报记者 仲崇山;“红外侦探”成守护神[N];新华日报;2007年
7 文轩;“五朵金花”映红外资局服务窗口[N];中国工商报;2004年
8 志军;红外陶瓷:陶瓷家族新成员[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阿龙;用笔记本电脑红外口实现打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1年
10 ;商务通短信王8866 全新红外掌上电脑[N];计算机世界;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