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的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自适应控制研究
【摘要】:
随着半实物仿真技术的迅速发展,运动模拟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车辆及娱乐等军用和民用领域的产品开发以及驾驶员训练过程中。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因其具有刚度大、推重比高及模拟出各种空间运动姿态等优点而被应用于绝大部分运动模拟器的运动系统。由于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动态性能直接关系到运动模拟的逼真度,而先进的运动控制是实现良好动态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因此,深入地研究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控制策略及其相关的参数辨识方法,以提高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动态响应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文献的基础上,概述了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结构与特点,阐述了国内外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应用与发展概况,全面综述了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现状,提出了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机械系统动力学模型是研究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控制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基于考虑液压缸惯性影响的完整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液压缸惯性以及动力学模型中各项在各种工况下对驱动分支出力的影响,以简化动力学模型结构;然后对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动力学模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将液压缸惯性对动力学方程的影响等效为上平台惯性参数的变化,建立了以平台惯性参数为变量的线性化动力学方程,为运动平台参数辨识与基于模型的控制策略研究奠定了基础。
准确的模型参数是研究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控制策略的基础。为了辨识整个系统的模型参数,将系统模型分为液压驱动模型部分和机械负载模型部分。为得到液压驱动模型参数,建立了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液压驱动分支非线性模型的辨识模型和验证模型,采用遗传算法作为辨识方法,获得了液压驱动模型参数并经实验数据验证了所辨识参数的正确性;针对机械负载模型部分,提出了采用多步法结合动力学滤波技术进行惯性参数辨识,解决了常规辨识方法难于辨识的问题。通过两部分辨识得到了整个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模型的全部参数,为后续基于非线性模型的控制器设计提供了模型参数依据。
作为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关键技术,本文集中研究了基于关节空间和任务空间的控制策略以解决不同应用环境中的控制问题。首先针对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工作过程中驱动分支参数摄动量大和负载大范围变化等问题,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关节空间非线性模型的反步自适应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对动力学干扰力进行了补偿,通过引入动态面避免了加速度反馈,仿真结果表明其有效地抑制了系统参数大范围摄动、关节间的动力学干扰力以及外界干扰的影响,提高了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控制跟踪性能。其次针对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工作过程中动力学交联耦合和参数不确定性等问题,基于李雅普诺夫稳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任务空间非线性模型的反步自适应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基于系统的完整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适用于全工作空间,通过引入动态面避免了加速度反馈,仿真结果表明其有效地抑制了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动力学非线性与自由度间交联耦合的影响,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提高了系统的跟踪能力。
最后,对所研究的内容在液压六自由度运动平台上进行实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参数辨识以及控制策略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的控制器,所提出的关节空间自适应控制和任务空间自适应控制策略能更有效地抑制动力学耦合力,提高了六自由度运动平台的动态性能。
|
|
|
|
1 |
许天羽;夏闻达;赵岭;;海洋漂浮物运动的非接触测量方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09年11期 |
2 |
刘常波;袁丁;;基于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潜艇转向位置推算表[J];四川兵工学报;2010年11期 |
3 |
高胜灵;胡松启;;基于Matlab/Simulink的导弹六自由度弹道仿真系统设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01期 |
4 |
吴小平;冯正平;朱继懋;;四元数法在AUV六自由度仿真中的应用[J];船舶工程;2007年01期 |
5 |
方重;;六自由度大型模拟地震振动试验台[J];试验技术与试验机;1997年Z1期 |
6 |
李辉,敬晓刚,徐利梅;基于Matlab/Simulink的运载火箭6自由度运动仿真[J];宇航学报;2005年05期 |
7 |
孟祥玮;高学平;;船模六自由度运动量的接触式测量[J];船舶力学;2010年04期 |
8 |
段旭鹏;常兴华;张来平;;基于动态混合网格的多体分离数值模拟方法[J];空气动力学学报;2011年04期 |
9 |
王旭永,吴江宁,李世伦,骆涵秀;六自由度汽车运动模拟器机构的位置姿态误差分析[J];汽车工程;1997年02期 |
10 |
杨建民,肖龙飞,彭涛,姚美旺;浅水不规则波浪中油轮运动研究[J];海洋工程;2000年03期 |
11 |
赵新华;孙尧;卢志忠;;虚拟海洋环境中潜艇六自由度运动的视景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S1期 |
12 |
肖顺达,陈鹰;现代飞机尾旋平衡点的分析和预测[J];航空学报;1989年01期 |
13 |
梁凯;苏建刚;邱铭铭;;六自由度运动模拟器性能指标分析[J];电光与控制;2008年06期 |
14 |
巩明德;赵丁选;冯石柱;崔功杰;肖英奎;;工程车辆主驾驶座椅寿命测试系统设计与试验[J];农业机械学报;2009年02期 |
15 |
陈厚泰;徐玉如;黄锡荣;;关于深潜艇六自由度运动的流体动力系数测定和推算[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80年01期 |
16 |
漓沙;;穆格展示先进汽车测试技术[J];汽车与配件;2009年44期 |
17 |
洪鸣,刘相波,于魁龙;六自由度运动平台控制系统[J];车辆与动力技术;1996年01期 |
18 |
朱克强;;拖曳声纳与舰船运动性能影响研究概述[J];中外船舶科技;2001年03期 |
19 |
陈有伟;韩俊杰;贺丛中;李为民;;始终处于大气层内飞行的TBM被动段弹道预测[J];现代防御技术;2007年01期 |
20 |
;1980~1984年学报总目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8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