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岩纤维材料及其填充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特性研究
【摘要】: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空间碎片数量持续增加,空间碎片环境日益恶化,严重地威胁着航天器的在轨安全运行。对于毫米级空间碎片必须采取加装防护屏的措施予以防护。Whipple防护结构是最基本的空间碎片防护结构形式。目前,针对各种航天器的可靠性要求以及不同部件的功能需要,在Whipple防护结构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先进防护结构,如,多层冲击防护结构、填充Whipple防护结构和网格双防护屏防护结构等。这些防护结构普遍使用了先进的高强度纤维材料,如Kevlar、Nextel等。防护材料的选择和防护结构方案设计是开发先进防护结构的重要工作环节,优选先进防护材料、开发先进防护结构对保障航天器在空间碎片环境下的安全运行具有工程实用参考价值,了解和掌握纤维编织材料及其填充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特性及其机理对于高速撞击动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玄武岩纤维也具有高强度、高模量的材料特性,从而具有作为防护材料的潜在优势。本文采用超高速撞击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手段,较系统地对国产玄武岩纤维布材料及其填充防护结构的超高速撞击损伤特性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材料和结构在超高速撞击下的宏观效应与动态响应过程、织物细观编织结构、防护结构布局方案之间的相关关系。主要研究工作包括:
首先,通过实验开展了玄武岩纤维布抗铝合金弹丸超高速撞击特性研究。利用哈尔滨工业大学超高速撞击研究中心的非火药驱动二级轻气炮高速弹丸发射装置进行了连续玄武岩纤维平纹编织材料-玄武岩纤维布的高速撞击损伤特性研究。通过对记录弹丸破碎过程的X-光闪光阴影照片的分析,除观察到了在高速撞击玄武岩纤维布时,铝合金弹丸后部产生的层裂破碎以外,还观察到了一种以前尚未见过到报道的弹丸前表面出现的局部沟状侵蚀损伤。利用数字显微镜观察到了溅落在玄武岩纤维布击穿孔周围的铝熔化后凝结成的球形颗粒,从而确定了本文实验范围内铝合金弹丸出现局部熔化的初始撞击速度。确认在本文实验范围内,在玄武岩纤维布与铝合金板面密度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直径的铝合金弹丸超高速撞击玄武岩纤维布时刚开始发生破碎时的临界破碎速度低于撞击铝合金板时的临界破碎速度,即玄武岩纤维布破碎铝合金弹丸的能力优于相同面密度的铝合金板。建立了玄武岩纤维布击穿孔直径方程、铝合金弹丸临界破碎速度方程和铝合金弹丸剩余速度方程。为将玄武岩纤维布用于空间碎片填充防护结构提供了依据。
第二,建立了弹丸超高速撞击玄武岩纤维布动态过程的冲击动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将弹丸与玄武岩纤维布的弹、靶角色互换,将弹丸对玄武岩纤维布一次撞击的宏观分析模型转换为玄武岩纤维布细观尺度的纤维丝对半空间体(半无限体)弹丸多次冲击的细观动力学分析模型。
第三,结合超高速撞击实验动态响应过程中弹丸的损伤行为和所建立的冲击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玄武岩纤维布具有良好破碎高速弹丸能力的机理。根据叠代计算结果,分析了冲击压力的累积效应,并定性地分析了冲击温度的累积效应和累加效应导致弹丸熔化的机理。确认玄武岩纤维布的纤维丝对弹丸的撞击所产生的多源、多次冲击波是造成弹丸前部侵蚀损伤和后部层裂破坏的主要因素。
最后,通过超高速撞击试验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布作为填充材料的填充防护结构的撞击特性。确定在本文实验范围内,在防护屏面密度相同条件下:涂环氧树脂胶玄武岩纤维/铝合金板填充防护结构的防护性能优于双层铝合金板防护屏防护结构,而与Nextel/Kevlar填充防护结构相当;涂环氧树脂胶玄武岩纤维布填充防护结构在玄武岩纤维布防护屏等间距分散布置情况下的防护性能优于涂环氧树脂玄武岩纤维布/铝合金板填充防护结构,并略优于Nextel/Kevlar填充防护结构;涂环氧树脂胶玄武岩纤维布填充防护结构在玄武岩纤维布防护屏等间距分散布置情况下的防护性能优于防护屏集中布置时的防护性能,涂环氧树脂胶玄武岩纤维布防护屏的布局方案对防护结构的防护性能有显著影响。并确认玄武岩纤维布作为填充材料在防护结构中提高防护性能的机理是,一方面,玄武岩纤维布防护屏通过拦截、破碎二次碎片云团中的碎片颗粒,降低二次碎片云团中的碎片速度,减轻了对舱壁造成的损伤;另一方面,通过自身材料的碎化或碳化,减轻了自身碎片对舱壁的损伤。
玄武岩纤维材料作为一种先进的高强度纤维材料,同时还具有高模量的特点,具有抵御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的潜在优势。研究其在超高速撞击条件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及其机理,掌握其超高速撞击条件下的防护特性数据,为该类材料在航天领域特别是在空间碎片防护领域的工程应用提供依据,对于发展性能优良的国产超高速撞击防护材料,发展新型的空间碎片防护结构,提高航天器抵御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的能力具有工程应用参考价值。
|
|
|
|
1 |
李怡勇;沈怀荣;李智;;超高速撞击动力学及航天器防护研究进展[J];力学与实践;2009年02期 |
2 |
杨继运;徐坤博;简亚彬;曹燕;李宇;龚自正;赵晶晶;;低温下Whipple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效应研究[J];航天器环境工程;2011年04期 |
3 |
丁平;杨健;;多层冲击防护结构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J];科技信息;2010年34期 |
4 |
贾斌;马志涛;庞宝君;;填充泡沫铝防护结构的超高速撞击数值模拟[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5 |
张伟,庞宝君,张泽华;航天器微流星体及空间碎片防护结构性能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6 |
陈志林,曾荣生;大型土中浅埋可调式激波管及其在防护结构抗动载试验中的应用[J];流体力学实验与测量;1993年03期 |
7 |
侯明强;童靖宇;龚自正;郑建东;;多层冲击防护结构研究进展[J];装备环境工程;2009年04期 |
8 |
李艳茹;刘新宇;;双层地下室空气冲击波特性的模型试验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9 |
丁汉辉;温映彬;;港口桥式起重机高压接电箱的改革创新[J];港口科技动态;2006年08期 |
10 |
董阜敏;周键;黄孙息;陈求索;崔永生;;绝缘防护结构及应用[J];绝缘材料;2010年01期 |
11 |
林柏中
,高伯扬
,王振家
,李舜
,祁瑞芳;结构可靠性理论用于人防规范修订问题初探[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
12 |
韩基文,杜本巨;提高锅炉防护结构密封性的方法[J];锅炉制造;2000年04期 |
13 |
边小华;石少卿;康建功;杜丽霞;;一种新型防护结构对爆炸冲击波衰减特性的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14 |
宦祥林;考虑行波荷载影响的地下防护结构的动力分析[J];爆炸与冲击;1986年04期 |
15 |
方秦,钱七虎;防护结构设计中应变速率效应问题[J];爆炸与冲击;1997年02期 |
16 |
丁莉;庞宝君;张伟;;Whipple防护结构超高速撞击极限分析[J];强度与环境;2006年02期 |
17 |
杨益;李晓军;郭彦朋;;夹芯材料发展及防护结构应用综述[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0年04期 |
18 |
林崧,张玉珠;可充气式太空舱及其防护结构设计[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02年01期 |
19 |
潘景龙,张宝超,金熙男;纤维材料用于加固防护工程结构的展望[J];低温建筑技术;2002年04期 |
20 |
丁琳;刘洪波;王艳丽;;一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抗爆性能[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