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拓扑结构及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
将多电平技术应用到有源电力滤波器中,利用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电平数量多的优点,提高有源电力滤波器输出电流对参考电流的跟踪能力和跟踪精度,可以明显改善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性能。但是传统多电平逆变器复杂的电路结构和较多的电力半导体器件,给控制系统设计带来困难。基于这一原因,本文提出一种简单逆变器拓扑结构,将其应用于有源电力滤波器中,并对其控制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传统的多电平逆变器主要是针对高压、大容量的应用场合,所设计的电路结构比较复杂,使用的功率器件较多。本文针对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应用场合,在不考虑高压、大容量的条件下,提出一种简单的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该多电平逆变器具有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的功率开关较少,无需钳位二极管和钳位电容的优点。新型的五电平逆变器只需要六个单向功率开关和两个分裂电容,而新型七电平逆变器需要八个单向功率开关和三个分裂电容。新型多电平逆变器是在传统的H桥型逆变器的基础上增加辅助电路得到的,这两部分电路互不影响,其控制策略可以分开设计。该多电平逆变器还具有电路拓展容易的优点,在传统H桥的基础上,可以很容易的将其拓展为五电平、七电平、九电平等。
为了分析多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性能,基于所提出的新型五电平逆变器建立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并给出简单的控制方案。利用五电平型逆变器输出的五个不同电平,控制输出补偿电流准确跟踪参考值,提高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性能。电流控制采用的是滞环电流方法,同时为了减少开关的功率损耗,传统H桥的两个功率开关工作于系统电压频率。利用另外的四个功率开关控制输出电流准确跟踪参考值。直流侧的电压控制采用的是传统的PI调节器,并由此得到补偿电流的参考值。文中详细的给出了电路结构和工作过程,通过计算机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电路结构和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为改进电流控制方法,本文在传统无差拍控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无差拍控制技术。改进无差拍控制技术是通过有源电力滤波器输出补偿电流一个开关周期内的平均值跟踪参考值,经过简单计算得到下一个开关周期的开关占空比。该方法具有计算简单、延时小、输出电流纹波小、对参考电流突变有较好的跟踪效果等优点。该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传统的H桥逆变器,也可方便的应用于多电平逆变器,为电压型逆变器的电流跟踪控制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思路。文中给出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及计算过程,给出了提高输出电流跟踪参考电流能力的方法,通过计算机仿真比较传统无差拍和改进无差拍的补偿效果,由此证明了改进无差拍控制方法要好于传统的无差拍控制方法。
控制系统是提高有源电力滤波器补偿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新型的多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给出了控制系统设计过程。新型多电平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控制系统可以分为输出电流控制和直流电压控制两部分。输出电流控制策略是基于改进无差拍控制,通过输出电压参考值选择不同的电压变换组合来合成所需的输出电压,并利用输出电压所处区域,经过简单计算得到各个工作模式的运行时间,由此得到各个功率开关的开关信号。为了平衡直流电压,控制系统采用传统的PI调节器控制交流侧注入直流侧的有功功率,同时利用不同的开关模式组合平衡直流电容电压。在保证输出电流准确跟踪参考值的同时,平衡直流电容的充、放电时间。为验证控制算法的有效性,文中基于新型多电平逆变器建立仿真和实验模型,并给出仿真和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
|
|
|
1 |
邱阳;索迹;祁春清;;串联H桥多电平逆变器输出规律的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2 |
王鸿雁;何湘宁;;多电平逆变器有源软开关技术的研究[J];电源技术应用;2002年07期 |
3 |
赵宏,潘俊民;改进型基本梯级多电平逆变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
4 |
周京华,张琳,沈传文,苏彦民;多电平逆变器通用组合拓扑结构及调制策略的研究[J];电气传动;2005年10期 |
5 |
臧义;王旭;林家泉;徐彬;;级联H桥逆变器差补调制方式的研究[J];电气传动;2006年06期 |
6 |
朱美强;李明;徐忆平;;一种改进的混合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研究[J];工矿自动化;2007年04期 |
7 |
夏亮;徐国卿;胡波;康劲松;;箝位型多电平逆变器的仿真研究[J];机电一体化;2008年01期 |
8 |
定明芳;;多电平三相逆变器的建模及仿真[J];电源世界;2008年09期 |
9 |
周鹏;方刚;裴玖玲;;运用遗传算法选择性消除多电平逆变器新拓扑中的谐波[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年06期 |
10 |
周鹏;裴玖玲;;运用遗传算法选择性消除多电平逆变器新拓扑中的谐波[J];电气传动;2009年05期 |
11 |
饶建业;李永东;;混合多电平逆变器拓扑结构及控制系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2 |
刘守邦;周孟然;;级联式多电平逆变器输出稳定性的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12期 |
13 |
崔俊国;陶生桂;;二级管箝位式多电平逆变器PWM控制方法[J];电气自动化;2003年03期 |
14 |
许湘莲,邹云屏,丁凯,王成智,金红元;级联多电平逆变器在STATCOM的应用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年04期 |
15 |
付超,石新春,王毅;级联型逆变器的空间矢量移相调制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5年05期 |
16 |
诸江;;基于DDS的阶梯波合成FPGA控制多电平逆变的设计实现[J];通信电源技术;2006年03期 |
17 |
薛俊伟;王庆贤;;一种多电平逆变器的分析方法与仿真[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8 |
刘子建;桂武鸣;;混合级联型多电平逆变器的研究[J];电气传动自动化;2006年05期 |
19 |
姚文熙;胡海兵;徐海杰;吕征宇;赵荣祥;;一种基于三电平矢量调制波的多电平调制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年07期 |
20 |
费万民;阮新波;张艳莉;居荣;;多电平逆变器特定谐波消除脉宽调制方法的初值问题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1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