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微弧氧化膜层形成及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潘明强  
【摘要】: 微弧氧化技术具有工艺灵活、操作简单、表面改性效果显著以及工艺过程绿色环保等诸多优点,其工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随着微弧氧化技术工业化应用的深入,工业应用对膜层表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表面粗糙度作为表征膜层表面质量的性能指标之一,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膜层表面粗度在火花放电生成膜层的过程中同步形成,因此探讨火花放电过程和膜层形成机制是研究膜层表面粗糙度的基础。 首先本文根据放电火花变化特征将整个微弧氧化处理过程分成不同的处理阶段,分析不同阶段放电火花特征、膜层表面形貌、电流电压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单个火花放电过程中,根据单个火花放电产生到消失的时序,将单个火花放电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即火花放电等离子源形成、等离子体放电击穿膜层、构成膜层的物质生成、等离子体放电火花熄灭。利用时序分段法对单个火花放电从形成到消失整个过程的机制进行研究,进一步探讨微弧氧化过程中的火花演化和膜层形成机理。 通过对白色火花放电阶段和红色火花放电阶段的宏观反应特点和生成膜层微观形貌特征进行分析,建立白色火花放电和红色火花放电等离子源形成模型。揭示了两个阶段的火花放电等离子体源形成过程。白色火花放电阶段的等离子体源是电子轰击膜层表面包裹的气泡层而形成;而在红色火花放电阶段多次放电后造成金属正电极、溶液等效负电极上的尖端凸起延伸到膜层内部,同膜层中封闭的气孔一起在电场中形成强电场区,当强电场中绝缘介质极化达到极限时就形成了放电等离子源。 通过对膜层中不同位置产生等离子源形成放电通道的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三种膜层击穿过程火花放电通道模型,利用这三种火花放电通道模型能很好的解释微弧氧化过程中相同时刻放电火花大小不同的现象、膜层生长形成机制以及抑弧氧化的形成机理等微弧氧化问题。 利用单个火花放电分析理论可以清楚地阐明火花放电自动产生和消失的机制,以及单向脉冲输出和双向脉冲输出微弧氧化处理过程中火花放电状态在时空上的变化问题。 然后通过分析处理铝合金LD10和LY12试验过程中的火花变化状态和膜层形貌,验证利用单个火花放电相关理论分析的膜层生长形成过程和膜层表面形貌形成机制,及火花放电与膜层生长演变之间的关系,其演变过程依次为:绝缘非晶向膜层形成→尖端大火花放电引起相变→大火花转移使膜层整体逐步相变→下一轮尖端放电和膜层生长→膜层生长结束。 最后,将支持向量机数据回归分析方法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相结合,建立基于正交试验的支持向量机数据回归分析的微弧氧化参数溶液温度、频率、占空比、处理时间与膜层表面粗糙度之间关系的工艺模型,利用工艺模型生成处理铝合金LD10和镁合金AZ91D的工艺参数值。以优化参数为基础进行单因素试验,分析处理方式和基体材料对溶液温度、频率、占空比、处理时间的影响,以及微弧氧化参数对膜层表面粗糙度影响的工艺规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7条
1 全琳卡;刘平;马凤仓;;水热处理液配方对羟基磷灰石生长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1年10期
2 薛文斌;;“微弧氧化在腐蚀领域中的应用”专题序言[J];表面技术;2021年06期
3 赵树萍;钛合金微弧氧化对其性能的影响[J];钛工业进展;2001年06期
4 贾勇;高峰;张华;;TC4钛合金体育器械的表面改性工艺研究[J];铸造技术;2017年12期
5 巩锐;侯步逸;陈彤;王延龙;李兰芸;李宏伟;张新;;镁合金微弧氧化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金属世界;2021年04期
6 田钦文;吴明忠;彭书浩;李慕勤;肖尊涛;鲁成;;微弧氧化制备黑色膜工艺、着色机制及应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材料保护;2018年07期
7 王思然;左康江;韩飞彪;朱宏强;杨旭;;铝合金微弧氧化层耐海水冲蚀性能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6年23期
8 唐仕光;陈泉志;李少波;蒋智秋;童庆;黄祖江;李伟洲;;金属复合材料微弧氧化研究进展[J];表面技术;2016年11期
9 张剑明;姚强;林克貌;彭武斌;;钛合金表面微弧氧化陶瓷膜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J];同行;2016年08期
10 赵树萍 ,吕双坤;在工业中采用钛合金的微弧氧化[J];钛工业进展;2003年01期
11 龚巍巍,张乐,吴晓玲,杜建成;镁合金等离子体微弧氧化过程控制的研究[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5年01期
12 赵树萍;钛合金微弧氧化对其性能的影响及微弧氧化镀层的特殊性能[J];国外金属热处理;2002年05期
13 吕鹏翔;尹婷婷;程良坤;王松;许鑫;;手持式微弧氧化放电装置的设计[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21年07期
14 马晋;;铝合金交流微弧氧化过程中电参数的变化及其机制探讨[J];材料保护;2014年09期
15 赵树萍;微弧氧化耐腐蚀涂层[J];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2004年01期
16 李淑华,程金生,尹玉军,杨润泽,辛文彤;铝的微弧氧化机理与膜层结构的对应关系[J];机械工程材料;2001年11期
17 薛文彬,邓志威,来永春,汪新福,陈如意;铝合金微弧氧化量热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琳;任力;王迎军;;微弧氧化纯钛金属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化修饰[A];2013广东材料发展论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新材料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梁军;穆明;;钛合金表面自润滑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第九届全国表面工程大会暨第四届全国青年表面工程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张发旺;顾琳;赵万生;;火花放电通道扩张和材料蚀除过程建模研究[A];2016年全国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研讨会交流文集[C];2016年
4 憨勇;徐可为;;钛合金微弧氧化(碳氮化)的生物医用改性研究进展[A];第七届全国表面工程学术会议暨第二届表面工程青年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5 邓萌;谢伟丽;王天琦;;钛表面微弧氧化联合氯化钙微波水热涂层的体外活性研究[A];2020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20年
6 王天琦;谢伟丽;邓萌;;微弧氧化钛表面微波水热制备铜铌涂层表面特征及抗菌性[A];2020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学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口腔修复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20年
7 朱强;张彦超;赵文涛;雷玉成;李天庆;王丹;李洪亮;;钢铁表面微弧氧化陶瓷层耐液态Pb-Bi合金腐蚀性能研究[A];2019年焊接研究与技术开发新进展研讨会摘要集[C];2019年
8 慕伟意;李少龙;何飞;严鹏;姬寿长;;镁基骨科植入材料表面微弧氧化涂层研究进展[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9 王亚明;邹永纯;吴云峰;张楠;井永斌;庄金鹏;闫景龙;魏大庆;李保强;贾德昌;周玉;;微弧氧化镁合金的腐蚀疲劳行为与大节段骨缺损修复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0 王树棋;王亚明;邹永纯;陈国梁;贾德昌;周玉;;铝合金微弧氧化复合疏水涂层构建与抗腐蚀/辐射散热性能[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1 吕由;张欣欣;董泽华;;镁合金微弧氧化/水滑石复合膜层的一步法可控制备[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2 王亚明;王树棋;邹永纯;贾德昌;周玉;;轻金属表面微弧氧化PTFE同步沉积复合涂层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3 吴国龙;王晔;姚建华;;钛合金激光复合微弧氧化表面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4 薛文斌;;微弧氧化在镁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腐蚀防护中应用[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5 王钊;王亚明;欧阳家虎;贾德昌;周玉;;渗硅铌合金微弧氧化纳米MoSi_2粒子同步沉积烧结复合涂层制备及热腐蚀性能[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6 杨含;窦宝捷;林修洲;张浩宇;;氟化石墨烯掺杂微弧氧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7 田昊阅;窦铮;陈肖祎;郭磊;佟艾佳;陈飞;;轻合金低能耗微弧氧化膜层的制备及其耐蚀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8 钱堃;董强胜;白晶;;纯镁表面沉积铜-微弧氧化复合涂层对其降解性能及抗菌性能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19 蒋春燕;王亚明;邹永纯;贾德昌;周玉;;SiC_p/Al复合材料表面微弧氧化涂层制备与绝缘性能[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20 吴国龙;王晔;张群莉;姚建华;;激光-微弧氧化复合制备TiO_2陶瓷涂层及性能研究[A];第18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1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潘明强;微弧氧化膜层形成及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吕鹏翔;扫描式微弧氧化方法及膜层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张欣盟;大面积铝合金局部放电微弧氧化及热阻隔膜层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4 李亚达;分级结构TiO_2涂层的微弧氧化形成机制和生物活性[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5 林兆擎;铝合金基体中合金元素及电解液中La(NO_3)_3添加剂对微弧氧化涂层性能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6 张宇;铸造铝合金微弧氧化纳米陶瓷涂层制备工艺优化及其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年
7 郭君巍;微弧氧化及水热复合改性镁合金的组织与腐蚀降解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8 陈桂涛;等离子体负载条件下脉冲电源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7年
9 马晋;铝合金交流微弧氧化陶瓷膜制备及生长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6年
10 徐海涛;不同灭菌方式处理的微弧氧化纯钛通过调控巨噬细胞功能影响成骨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11 陈孝文;钛合金材料表面改性微弧氧化复合陶瓷层性能及机理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8年
12 王艳秋;镁基材料微弧氧化涂层的组织性能与生长行为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3 樊智慧;空气流对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14 米天健;微弧氧化系统下等离子体的形成机制与膜层自组织生长动力学[D];西安理工大学;2016年
15 王淑艳;复合电解液中镁合金微弧氧化复合膜层制备及特性研究[D];江苏大学;2015年
16 刘万辉;7N01铝合金表面微弧氧化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17 王亚明;Ti6Al4V合金微弧氧化涂层的形成机制与摩擦学行为[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8 陈明;镁合金微弧氧化微区电弧放电机理及电源特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19 丁树杨;基于往复摩擦的触觉振动信息获取及材料特征识别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20 陈思;基于光学和SAR数据的土壤表面粗糙度反演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邱玉良;水中纳秒正极脉冲火花放电通道演化特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7年
2 王文婧;多功能微弧氧化电源的改进[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孟光毅;大功率微弧氧化电源[D];浙江大学;2006年
4 傅航;微弧氧化扫描处理技术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5 彭俊杰;微弧氧化在船用柴油机铝合金活塞上的应用[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郭中祥;扫描微弧氧化喷射系统设计及成膜工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7 姜冬雪;钛合金表面铝合金涂层微弧氧化工艺及耐磨性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9年
8 曹晖;基于微弧氧化/阴极沉积Mg(OH)_2膜层的镁合金疏水表面改性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9 石天乐;TC4钛合金微弧氧化黑色膜的制备工艺及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9年
10 王艺睿;锶的含量对掺锶银微弧氧化涂层性能影响的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11 张阳阳;不同Ag含量掺Sr/Ag微弧氧化TiO_2涂层体外抗菌性能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9年
12 常文慧;医用镁合金含钙、锆和铁微弧氧化膜的制备、进入机制及性能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7年
13 孙鑫;AZ91D表面含Ce微弧氧化涂层的制备及耐蚀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4 王少东;钛表面钙磷铌微弧氧化涂层的微波调控与活性及抗菌性能[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15 贺宁;316L不锈钢表面微弧氧化层的制备及其耐液态Pb-Bi腐蚀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9年
16 常煜;选区激光熔化成形Ti6Al4V合金的微弧氧化工艺及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17 高羽;微弧氧化钛表面碳膜的微观结构调控与性能表征[D];西安工业大学;2019年
18 王思润;钛合金微弧氧化工艺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19年
19 张超;超声辅助AZ31B镁合金微弧氧化关键技术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20 贾秋荣;纯镁微弧氧化陶瓷涂层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刚;始于创新 不止于环保[N];中国船舶报;201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