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功率解耦控制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环境污染严重,全球能源危机的来临,预示全球能源消费将持续高增长。各国进入了对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热潮,其中风能以来源丰富、取之不尽、原生态、能源方便利用的诸多优点,是目前最具发展空间的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成为各国追捧的新兴产业,而双馈式风力发电机以其独特的运行特性渐渐的成为风电研究的主要对象,转速调节控制、并网控制、功率解耦控制、抵压穿越运行等控制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双馈电机发电系统中来。近年来大力发展风电的产业化运营,使得双馈电机的科学研究进入鼎盛阶段。双馈电机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控制无功功率,更好的提高了电网质量,在稳定系统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对风能的利用效率。本文通过对变速恒频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在风速突变的情况下,得到不同风速下对风能的利用情况,系统利用三电平变换器处理双馈电机的转差功率,分析系统网侧变换器在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和比例谐振(PR)控制下的不同的控制策略,比较在不同控制器下的网侧变换器的谐波补偿效果。分析系统转子变换器在比例积分控制(PI)控制和比例谐振(PR)控制下的不同的控制策略,对离网和并网的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通过控制转子电流的频率、相位、幅值实现空载并网,并网后在不同控制器下实现功率解耦调节。本文通过Matlab对网侧变换器控制系统和发电运行控制系统进行了建模与仿真,系统先进行空载闭环运行,达到并网条件后,进行并网后功率解耦控制进行了仿真。最后进行实物实验,以Stm32为系统控制单元,通过双PWM变换器处理转差功率来控制双馈电机,实现功率解耦调节。
|
|
|
|
1 |
王文熙;机器人的最优解耦控制[J];机器人;1988年04期 |
2 |
王文熙;;最佳解耦控制及其应用[J];安徽工学院学报;1988年01期 |
3 |
田玉虎,鲍明,陈怀海,申凡;H_∞理论在双振动台解耦控制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
4 |
许正望;;复杂系统的一种简单解耦控制方法[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5 |
刘宝;张中炜;丁永生;;基于生长激素双向调节原理的解耦控制[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S1期 |
6 |
王永初;;解耦控制的一种新的工程化方法[J];西南电力技术;1985年Z1期 |
7 |
姚达同;董良斌;石虹;;帘子布浸胶机生产线张力及张力解耦控制[J];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学报;1993年01期 |
8 |
战兴群,张炎华,赵克定;静液驱动二次调节扭矩加载装置解耦控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11期 |
9 |
朱书峰,艾剑良;基于解耦控制的飞机飞行的控制方法仿真研究[J];飞机设计;2004年04期 |
10 |
赵书军,迟妍,施洪昌,唐晓东;风洞流场马赫数补偿解耦控制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01期 |
11 |
桑保华;薛晓中;;多变量解耦控制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年11期 |
12 |
宋晓茹;宋保维;雷志勇;梁庆卫;;基于RS-LSSVM的AUV耦合控制方法[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
13 |
王永初;;解耦控制的一种新的工程化方法[J];西南电力技术;1985年Z1期 |
14 |
杨志,邓仁明,李太福;强关联复杂系统的解耦控制策略[J];仪器仪表学报;2002年S2期 |
15 |
刘娜;杨耀权;白洁;;神经网络在解耦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06年03期 |
16 |
曹卫华;吴敏;侯少云;;煤气混合加压过程的智能解耦控制方法与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
17 |
凌云;李毅梅;刘颖慧;;基于对角递归网络的时变系统解耦控制[J];电气自动化;2007年03期 |
18 |
夏新顺,李康;新型解耦控制交流变频调速系统[J];电工技术杂志;1988年10期 |
19 |
李学锋,胡昌华,周凤岐;多变量模糊预报式解耦控制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20 |
郑友胜;王良明;;基于火箭弹非线性动力学系统的解耦控制[J];上海航天;2009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