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视角下《檀香刑》日译方法研究
【摘要】: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忠实。释意理论提倡意义对等,即翻译应忠实于意义。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在具体语境下传递篇章意义。根据释意学派理论,翻译程序为:理解、脱离原语语言外壳和重新表达。这三个步骤都关系到译文的效果,因此要求译者准确地理解原文获取意义,摆脱原语言框架的限制,用目的语表达内容和情感,实现传递意义的目的。因此,译者采用何种翻译方法使译文达到最佳效果尤为重要。纵观先行研究,关于莫言作品译本的研究,在语言上多集中于汉译英,在理论上也鲜有文章从释意理论角度进行探讨。本文选取莫言小说《檀香刑》日译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文学作品的日译方法,从释意理论角度进行探讨。通过对《檀香刑》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檀香刑》日译本中的翻译方法。从释意理论的视角出发,《檀香刑》日译本中的翻译方法可归纳为:1)明示(包括具体化、增译和暗语明示化与提喻);2)省略(包括概况、合并简化、意义压缩和删除不译);3)调整(包括调整结构方式、调整语序和调整语言表达);4)视角转换;5)意译。本文还试对《檀香刑》日译本中出现的误译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分为有意误译和无意误译。本文以释意理论为指导,结合汉日语言特点及中日表达习惯的差异等,分析《檀香刑》日译过程中,翻译方法运用的合理性。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回顾了释意理论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和莫言日译本的研究现状。第三章为主体部分,分别从明示、省略、调整、视角转换、意译和误译等方面着手,分析译文的合理性并探讨原因。第四章为试分析译本中的误译问题及其成因。最后为总结前文,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