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件变量未知的T-S模糊系统输出反馈控制方法研究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工业领域中新出现的各类非线性系统对控制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所以如何更好地处理系统中的非线性特性显得的尤为重要。T-S模糊系统是一种由多个线性子系统和隶属度函数组成的模糊系统,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非线性系统,这使得大量的成熟线性系统控制理论可以应用于非线性系统中,从而为更好的处理非线性控制问题提供解决办法。因此,基于T-S模糊系统的控制方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针对前件变量未知的T-S模糊系统输出反馈控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针对T-S模糊控制系统的镇定问题,提出了前件变量完全未知情况下的观测器-控制器输出反馈控制方法。首先将观测误差方程中未知前件变量导致的相关项利用Lipschitz条件进行限制,随后根据Lyapunov函数得到系统稳定性条件,针对所得到的非线性矩阵不等式条件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值的矩阵缩放方法和一种基于模糊Lyapunov函数的高增益观测器方法,并将其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Linear matrix inequality,LMI)形式。最后针对动力定位船舶的控制问题对两种方法进行了仿真验证和比较分析,说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针对具有未知前件变量和未知外界干扰的连续时间T-S模糊系统输出反馈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低频域H_∞观测器-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基于经典观测器-控制器设计方法,未知前件变量导致的相关项利用Lipschitz条件进行限制,然后给出无干扰增广误差系统的稳定性条件。为使系统在低频域内获得更好的控制性能,利用广义Kalman-Yakubovich-Popov引理得到了系统在低频段满足H_∞性能指标的条件,最后将双线性矩阵不等式(Bilinear matrix inequality,BMI)形式的稳定性和鲁棒性条件转化为线性矩阵不等式形式,利用凸优化技术直接求解,并在针对动力定位船舶的控制问题的仿真中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徐承伟;;模糊系统反馈控制器的一种设计方法[J];昆明工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
2 |
陆伟峰;;基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聚类建立T-S模糊系统[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3 |
李军霞;李得超;;基于五I算法的模糊系统的响应能力[J];工程数学学报;2019年01期 |
4 |
王刚;金光耀;杨欣可;王旭;杜志叶;;基于模糊系统的温升计算新方法[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18年04期 |
5 |
王东;吕启兴;;基于LMI的T-S模糊系统量化H_∞控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3期 |
6 |
田瑞,闻新,田春廷;模糊系统和神经网络的特征与比较[J];计算机自动测量与控制;2002年02期 |
7 |
孙勤刚,刘登第,谢华;基于模糊系统与神经网络融合的故障诊断方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年02期 |
8 |
周洁;王贵君;;以Bernstein多项式为规则后件的模糊系统构造及算法[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8年04期 |
9 |
王刚;姚永琪;张博;蒋晓旭;苏计东;王旭;王文博;;基于模糊系统的接触电阻预测算法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2期 |
10 |
张恩勤,施颂椒,翁正新;模糊系统的函数逼近特性研究[J];模糊系统与数学;2000年02期 |
11 |
傅国耀;[-1,1]上的模糊集及其在集对分析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1999年02期 |
12 |
谢文博;李鹤;张孟禹;张健;;前件变量未知的T-S模糊系统输出反馈控制[J];控制与决策;2019年09期 |
13 |
董晓梅;袁学海;邓鹄;;基于模糊变换的模糊系统及HX方程[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9年01期 |
14 |
李泽;徐胜元;;模糊中立型时滞系统的H_∞滤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5 |
吕家将,胡基才,刘文杰,李波;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系统在电厂风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机械;2005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