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人工智能引发的主体性困境问题研究

于丹丹  
【摘要】:围棋界的“人机大战”使人工智能被大众所熟知,大荧幕上的《流浪地球》、《终结者》等国内外科幻电影引起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好奇心,被称为后互联网时代的“元宇宙”又将助推人工智能研发热潮。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智能化社会正大踏步向人们走来。坐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的人工智能在行为和功能上愈发的类人化,在弥补人类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对人的主体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人工智能能否成为认知主体?主体性作为人类的特有属性是否会迁移至人工智能上?人的主体性发展指向究竟是何处,本研究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与思考。基于上述的诸问题,本文首先从主体性的内涵、特征及历史生成等相关理论入手,强调了主体性的实践转向为当代主体性哲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比区分了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的内涵以突出人主体性的不可消解维度。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的主体指向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主体性”,论述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及价值维度以强调人工智能始终负载着人的价值需求;其次,在肯定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性有积极意义的前提下,深入探讨其消极影响,通过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渗透所引发的主体性困境问题,剖析了其引发主体性困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人主体性复归与重构的有效路径,指出了人工智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强调了人工智能与人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建构合理的人工智能责任体系规避了人的“责任分散效应”,达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本旨归的目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满学飞;;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凸显学生的主体性[J];新课程(小学);2015年12期
2 曹鹏飞;虚妄的主体性[J];唐都学刊;2004年02期
3 赵力;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主体性[J];社会主义研究;1996年05期
4 孙晓毛;略论人的主体性[J];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5 盛国军;论社会转型与人的主体性[J];理论与现代化;1995年12期
6 赵连君;主体性评析[J];长白学刊;1991年06期
7 崔新建;认识的主体性之我见[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2年06期
8 朱宝信;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辨析[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3年02期
9 刘复兴;论教育主体性的特征[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10 陈旭征;对“人的主体性”的断想[J];社会;1985年01期
11 谢安平;刘禹隆;;人工智能主体性论与刑法中的法规范主体判断[J];天津法学;2021年01期
12 林丹;李穆清;;论马克思科技伦理思想中人的主体性意蕴[J];前沿;2021年04期
13 司天卓;;马克思的主体性变革与当代主体性重建[J];新视野;2020年01期
14 周亮;安会茹;;确权赋能:激活乡村振兴中农民主体性的路径选择[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05期
15 李煌;;网络对人的主体性的双重影响[J];知识文库;2020年06期
16 耿占春;;主体性观念的兴起、话语策略及其衰落[J];文艺研究;2014年06期
17 吕丹;曾令辉;丁莉;;试论现代文化转型期人的主体性[J];高教论坛;2008年04期
18 吴峰;;主体性困境问题研究综述[J];理论界;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森林;;实践:从主体性到社会性[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马彩霞;;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分析[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年会论文集(上)[C];2021年
3 李江军;;学生主体性视角下的高中数学生态课堂构建[A];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成都论坛论文集(二)[C];2022年
4 张永林;;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A];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六)[C];2021年
5 高振华;李恺;王迎春;王玉;;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性调查与研究[A];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C];2021年
6 王化芬;;小学数学如何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A];2021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C];2021年
7 蒋松;;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实践[A];课程教学与管理研究论文集(四)[C];2021年
8 李莉;;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A];荆楚学术(2020年3月)[C];2020年
9 伍璞;;译者之于译文的角色地位——从考题引发的思考[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C];2020年
10 王艳娜;;让“合作学习”绽放素质教育魅力[A];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11 王素芳;;浅谈学生的主体性[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论文精选(上卷一)[C];2004年
12 李运焕;;如何才能发挥学生在体育课上的主体性[A];2015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13 谭匿琳;;浅谈高中英语的主体性与创造性[A];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14 杨柳;;试论初中生写作主体性的培养[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15 罗宁;;阅读中的主体性指导原则[A];2016年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C];2016年
16 路日亮;;人的主体性与改革开放[A];以人为本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2008年
17 谢维楚;;试论科学发展观关于人的主体性的思想[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18 王传玲;;主体性的内在意蕴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作用[A];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第十四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9 武玉敏;;如何在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学习[A];2012年7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20 陈理宣;;教学活动中人的主体性及其培养[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楠明;价值主体性:主体性研究的新视域[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宋晓杰;政治主体性、绝对内在性与革命政治学[D];南京大学;2011年
3 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方亭;未完成的主体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广昌;民族主体性的觉解[D];吉林大学;2008年
6 董正华;思想政治教育交往主体论[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刘能杰;市场经济与人的价值实现[D];中共中央党校;1996年
8 赵理文;历史发展之谜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解答[D];中共中央党校;1997年
9 陈咏红;周秦汉时期文士疏离现象与文学流变研究[D];上海大学;2016年
10 庞超;和谐社会构建视野下农民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11 姜子华;女性主义与现代文学的性别主体性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2 杜早华;主体的张扬与退隐[D];华侨大学;2012年
13 夏雪;“新主体性”文学框架下尼科拉斯·博恩作品主体性问题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年
14 林林;被追诉人的主体性权利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5 金萍华;网络交往中的身体嵌入[D];复旦大学;2009年
16 王保彦;主体意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17 邱正伦;艺术创造力的主体性建构[D];西南大学;2009年
18 金阳平;自画像的秘密—自我图像的谱系与阐释[D];中国美术学院;2017年
19 冯芳;新现象学:当下日用的生活经验之道[D];浙江大学;2012年
20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于丹丹;人工智能引发的主体性困境问题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22年
2 赵艺涵;人工智能与现代主体性失控[D];苏州大学;2021年
3 匡婉蓉;居民主体性生成何以可能[D];中共北京市委党校;2021年
4 王尚莲;论主体性的困境及出路[D];吉林大学;2009年
5 杨伟敏;管理中人的主体性[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杜梦伟;大数据时代人的主体性的缺失及重塑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
7 杜思欣;阐释理论视角下《山海经》两个英译本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8 王凯;社区社会工作介入居民主体性提升的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20年
9 刘君君;历史唯物主义重建视域下的主体性重建[D];华侨大学;2020年
10 吴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发挥存在的问题及其促进建议[D];华中师范大学;2020年
11 张译心;乡村公共空间的再造与村民主体性的成长[D];苏州大学;2020年
12 邓浩然;农村社区治理中农民主体性提升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20年
13 张国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式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参与研究[D];西南大学;2020年
14 刘俞;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主体性培养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1年
15 郑丹妮;生存体验和主体性追寻[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
16 谭志飞;联络口译中译员主体性对口译策略选择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
17 罗爽;作为合作者的植物:生物艺术中植物媒介的主体性呈现[D];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
18 黄桂园;叙事学视域下赵健秀《甘加丁之路》中女性的主体性和身份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19 李超群;合作原则视角下社区口译译员主体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20 苑煜恒;论当代艺术市场背景下艺术家主体性的嬗变与坚守[D];吉林艺术学院;201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本报记者 何玲;减贫:更加注重目标群体的主体性和参与性[N];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
2 孟兆熙 记者 张国;天津大学:发挥学生主体性 为学生谋“实惠”[N];中国青年报;2009年
3 ;个人的权利取决于社会共识[N];社会科学报;2017年
4 本报记者 陈明 付奇 本报实习生 马青青 杨梅;创新主体性,并非就是单打独斗[N];新华日报;2012年
5 张树伟;莫用学生的主观性取代教师的主体性[N];中国教育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苏婷;培育主体性 增强实效性[N];中国教育报;2000年
7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杨克;沂蒙精神与社会治理人民主体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8 ;以勇气和魄力建设主体性社会[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吴红军;农民主体性的重建[N];金融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袁新文;“以学论教”:突出学生的主体性[N];光明日报;2002年
11 媒体评论员 朱昌俊;完善课后服务 增强学校教育的主体性[N];光明日报;2021年
12 本报记者 刘微;如何看待学生的主体地位[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3 本报记者 高伟山;马丽娜: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N];中国教育报;2011年
14 本报记者 蔡双喜;乡村女教师的生涯发展与主体性重构[N];中国妇女报;2012年
15 本报实习记者 刘芳;尊重少数民族文化的主体性[N];中国民族报;2004年
16 北京市房山区第二中学校长助理 李平 本报特聘专家、山东省兖州一中原校长 杜金山;高效课堂的哲学基础[N];中国教师报;2016年
17 记者 焦阳;发展县域经济要更好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主动性[N];常德日报;2020年
18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19 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刘庆昌;教育中的权威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
20 秦咏中;主体性与主导性不可偏废[N];中国教师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