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引发的主体性困境问题研究
【摘要】:围棋界的“人机大战”使人工智能被大众所熟知,大荧幕上的《流浪地球》、《终结者》等国内外科幻电影引起了大众对人工智能的强烈好奇心,被称为后互联网时代的“元宇宙”又将助推人工智能研发热潮。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智能化社会正大踏步向人们走来。坐拥专家系统、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先进技术的人工智能在行为和功能上愈发的类人化,在弥补人类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对人的主体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人工智能能否成为认知主体?主体性作为人类的特有属性是否会迁移至人工智能上?人的主体性发展指向究竟是何处,本研究试图在这些方面进行一些探讨与思考。基于上述的诸问题,本文首先从主体性的内涵、特征及历史生成等相关理论入手,强调了主体性的实践转向为当代主体性哲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对比区分了认知主体与价值主体的内涵以突出人主体性的不可消解维度。通过分析人工智能的主体指向以及在不同阶段的“主体性”,论述了人工智能的技术本质及价值维度以强调人工智能始终负载着人的价值需求;其次,在肯定人工智能对人的主体性有积极意义的前提下,深入探讨其消极影响,通过人工智能在不同领域的渗透所引发的主体性困境问题,剖析了其引发主体性困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提出了人主体性复归与重构的有效路径,指出了人工智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强调了人工智能与人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建构合理的人工智能责任体系规避了人的“责任分散效应”,达到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本旨归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