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结构光纤中超短激光脉冲传输及色散特性研究
【摘要】:本文较为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光子晶体光纤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对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特性进行快速数值模拟的矢量法,并对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平坦和色散补偿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与分析;提出了一种求解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新方法——自适应分步傅立叶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参数的激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的不同色散区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报道了课题组研制的多孔微结构光纤及集成式微结构光纤,利用这种光纤进行了飞秒激光脉冲传输的实验研究和并作了理论解释。现摘要如下:
首先,借鉴传统阶跃折射率光纤的导光原理,利用有效折射率方法基于电磁场的标量近似理论计算并分析了低空气填充率下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
其次,提出了一种模拟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特性的快速矢量法,通过与双正交归一基矢量法、平面波展开法模拟结果以及实验测量结果比较验证了这种快速矢量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通过两种不同处理材料色散方法所得结果比较验证了系统考虑材料色散方法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利用快速矢量法和标量法对光子晶体光纤包层有效折射率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在空气填充率 f 较高或归一化波数 A/λ较小的情况下必须利用矢量法对光子晶体光纤的特性进行模拟;在相同计算精度的情况下平面波展开法的计算机耗时是快速矢量法的 12~14 倍,快速矢量法的确可以达到对光子晶体光纤色散进行快速数值模拟的目的。
第三,利用快速矢量法对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分析,发现通过改变光子晶体光纤包层的空气线节距 A 或空气线半径 r 可以有效地调节其色散特性。可以设计在光通信波段接近于零色散的色散平坦光子晶体光纤,可以设计在整个可见光和近红外区接近于零色散且具有双零色散波长的光子晶体光纤;可以针对具有不同色散特性的被补偿光纤设计具有 D、Dslope 和卡帕值(Kappa)等多参数优化组合的色散补偿光子晶体光纤,但其色散补偿效率可能会受到非线性效应的制约。
第四,在传统求解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分步傅立叶方法(SSFM)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求解广义非线性薛定谔方程的新方法——自适应分步傅立叶方法(ASSFM)。这种方法可以根据脉冲在光纤中传输和演化过程中峰值频率的变化自动地调节峰值频率所对应的光纤参数,达到更精确地模拟超短脉冲在微结构光纤中传输的目的。数值模拟发现在发生显著的孤子峰值频移且光纤的色散和非线性参数随频率变化显著的情况下,采用 ASSFM 对超短脉冲在光纤中传输进行模拟是很必要的,这种方法比 SSFM 在数值模拟精度上又进了一步。
第五,对不同参数激光脉冲在光子晶体光纤的不同色散区的传输特性进行了数
|
|
|
|
1 |
何万迅,施文康,范晓波,何朔,叶爱伦;大尺寸气孔微结构光纤在光纤光栅中的应用[J];压电与声光;2002年01期 |
2 |
严寒;;纤维光学 光纤材料与制备[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5年06期 |
3 |
胡明列,王清月,栗岩锋,王专,倪晓昌,柴路,张志刚,章若冰,侯蓝田,李曙光,周桂耀;非均匀微结构光纤中超连续光的产生和传输[J];中国激光;2004年05期 |
4 |
武劲青,薛文瑞,周国生;方形渐变空气孔微结构光纤的色散特性分析[J];光学学报;2005年02期 |
5 |
傅恩生;微结构光纤[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3年03期 |
6 |
胡明列,王清月,栗岩峰,倪晓昌,张志刚,王专,柴路,侯蓝田,李曙光,周桂耀;非均匀微结构光纤中双折射现象的研究[J];物理学报;2004年12期 |
7 |
栗岩锋,王清月,刘博文,胡明列;孔助光纤(Hole-assisted lightguide fiber)色散和双折射特性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4年11期 |
8 |
;烽火光纤蝉联国家“973计划”项目的支撑[J];烽火科技报;2009年09期 |
9 |
崇英哲,任晓敏;微结构光纤—新型光通信媒质[J];光通信研究;2004年02期 |
10 |
徐永钊;任晓敏;张霞;卫艳芬;黄永清;;基于高非线性微结构光纤环镜的脉冲压缩与基座抑制(英文)[J];光子学报;2007年07期 |
11 |
李秋菊;;近红外波段微结构光纤中光子带隙的实验研究[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
12 |
宋学鹏;杨广强;张霞;黄永清;陈雪;任晓敏;;高非线性微结构光纤环镜开关效应的实验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6年02期 |
13 |
范海涛;李秋菊;侯蓝田;刘艳云;韩颖;;微结构光纤色散参数的实验测量[J];光通信技术;2007年02期 |
14 |
陈明;杨清;陈名松;;全光波长变换技术的研究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9年01期 |
15 |
陈伟;李进延;李诗愈;蒋作文;李海清;彭景刚;;大模场宽频单模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与制备[J];光通信研究;2006年04期 |
16 |
马景瑞;周桂耀;刘兆伦;侯蓝田;;微结构光纤制备中的问题分析[J];光通信技术;2006年11期 |
17 |
王丹;;渐变多孔光纤的设计与色散特性比较[J];晋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8 |
李秋菊;王春玲;董文会;;微结构色散补偿光纤结构特性的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8年07期 |
19 |
王清月,栗岩锋,胡明列,柴路;光子晶体光纤非线性特性的研究[J];物理;2005年01期 |
20 |
陆洋,张冶金,杨四刚,彭小舟,陈向飞,谢世钟;多极化方法研究微结构光纤特性[J];半导体光电;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