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坯中金属熔体运动电磁力控制的研究
【摘要】:电磁连铸是建立在电磁流体力学基础上,并与冶金工程相结合的先进材料加工方法,在材料加工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对高速连铸中的金属熔体进行电磁控制是电磁连铸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研究电磁场对金属熔体流动的控制作用可以显著提高、改善铸坯的质量。开发新的综合电磁手段是提高连铸科技含量、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面。
基于描述电磁场规律的麦克斯韦尔方程、描述流速场的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和能量方程,采用一定的数值计算方法进行模拟,可以对一、二、三极对电磁驱动器中产生的电磁力场以及相应的流体速度场进行分析。
本文根据麦克斯韦尔方程得到了电磁力的解析形式,应用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和能量方程描述了金属熔体的速度场,并应用有限元软件 ANSYS来进行数值模拟。建立了一、二、三极对电磁驱动器数值模型,模拟了三种情形下电磁驱动器内的电磁力分布和方坯中金属熔体在该电磁力场作用下的速度场。通过对各电磁力场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典型路径上电磁力的分布情况,得到了电磁力对金属熔体流动具有控制作用的结论;通过对该电磁力场作用下流体速度场的数值模拟,给出了典型路径上金属熔体速度分布情况,得到了流动速度减小的直观结论;通过对选取节点上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了金属熔体速度值减小的基本结论。根据以上分析说明电磁场对金属熔体流动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
|
|
|
1 |
张鉴;含共晶体三、四元金属熔体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年02期 |
2 |
钟云波,任忠鸣,张邦文,邓康,徐匡迪;电熔剂去除金属熔体中夹杂物的机理及效率分析[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4年08期 |
3 |
赵岩;齐锦刚;刘兴江;王建中;;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及其在金属熔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金属热处理;2006年01期 |
4 |
朱立德;;海绵状金属的制取方法[J];轻合金加工技术;1975年04期 |
5 |
张鉴;二元金属熔体热力学性质按相图的分类[J];金属学报;1998年01期 |
6 |
刘燕,耿浩然,孙民华,崔红卫;液态金属粘滞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铸造;2000年12期 |
7 |
李克,孙宝德,疏达,李天晓,丁文江,周尧和;利用交变磁场分离空心圆柱状金属熔体中非金属夹杂的理论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
8 |
钟勤;文洪杰;杨粉荣;;ZrO_2固体电解质在金属熔体中的应用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6年03期 |
9 |
孙明君;;硬质合金多孔材料的研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07年02期 |
10 |
彭军;王世俊;董元篪;刘丽霞;周云;陈二保;;Fe-C-N金属熔体作用浓度计算模型[J];钢铁研究学报;2008年04期 |
11 |
李含建;徐志峰;蔡长春;吴蒙;;熔体浸渗法制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10年18期 |
12 |
宋祖荣;;真空感应炉处理金属鈷时碳、氧、硫間的关系[J];钢铁;1966年04期 |
13 |
常福清;魏巍;;电磁场作用载流金属熔体流动问题的差分计算[J];科技通报;2008年04期 |
14 |
张丰收,李双明,卢百平,沈军,傅恒志,刘林;特种合金软接触电磁成形稳定性分析[J];热加工工艺;2003年01期 |
15 |
解茂昭;韩薇;刘红;王德庆;;液态金属熔体中气泡运动特性数值模拟[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
16 |
李杰;葛成玲;王建军;王海川;唐广武;;不同超声波引入方式对金属熔体凝固组织的影响[J];铸造技术;2010年12期 |
17 |
李沐山;硬质合金制品强化处理技术[J];粉末冶金技术;1995年02期 |
18 |
李玲珍;苍大强;崔衡;陈琳;宗燕兵;;电流对金属熔体过冷度的影响[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6年06期 |
19 |
邓延波;耿浩然;王致明;滕新营;孙玉杰;郭忠全;;基于液态结构变化的金属熔体结构敏感物性的研究进展[J];金属世界;2010年01期 |
20 |
成国光;张鉴;;Bi—In合金熔体作用浓度的计算模型[J];过程工程学报;199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