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含SPR和RPS分支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性质的研究
【摘要】:
随着并联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由于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控制容易,造价低等特点,深受学者们的关注,成为机器人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而且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研究与应用发展状况的基础上,用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和解析法研究了三种具有SPR和RPS分支的3自由度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机构特性。
(1)基于CAD软件的几何约束、尺寸约束、尺寸方程和尺寸驱动功能构造出多种包含SPR和RPS分支的三自由度并联机构;
(2)用解析法对2SPR+RPSⅠ型、2SPR+RPSⅡ型、2SPR+RPSⅢ型三种并联机构进行位置分析、速度分析和加速度分析,并且根据虚功原理对2SPR+RPSⅠ型并联机构进行了静力分析;
(3)用计算机辅助几何法构造出三种并联机构的位置模拟机构并求解出各空间并联机构的位置反解;在同一草图中同时作出机构在不同时刻的三个位置模拟机构,通过CAD软件的尺寸约束功能将这三个位置逐次逼近,构造出机构的速度-加速度模拟机构,求解出空间并联机构的速度反解和加速度反解;根据模拟机构的各个分支取极值时得到相应的边界轮廓曲线,通过放样命令构造出并联机构的工作空间;并且对比解析法所求得的位置反解、速度反解、加速度反解进行了验证;
(4)将三种机构的工作空间、速度、加速度加以对比,总结它们机构特性方面的优缺点,并对运动副布置的改变对机构特性产生的影响加以分析。
论文的工作为进一步研究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实用性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
|
|
1 |
葛建中;王振华;;压电陶瓷驱动微动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J];压电与声光;2008年05期 |
2 |
赵迎祥,鲁开讲,郭旭侠,王娟平;6-SPS并联机床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2005年08期 |
3 |
周小胜;赵明扬;王淑仁;;一种新型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7期 |
4 |
张立勋;刘攀;张晓超;;3自由度绳索牵引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2008年11期 |
5 |
罗继曼;邢艳;郑夕健;;新型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及运动仿真[J];机械传动;2008年05期 |
6 |
杨春辉;;三自由度平面并联微动机器人运动学模型及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传动;2010年01期 |
7 |
张威,赵新华;3—RTT并联机器人位置分析[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8 |
张艳华;陈立辉;;新型2UPU/2SPS并联机器人计算机辅助几何分析[J];机械设计;2009年03期 |
9 |
荀浩亮;赵新华;李翰臣;;3-RRRT并联机器人的精度分析[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
10 |
高国琴,唐建中,马履中,方志明;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步进电动机闭环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6期 |
11 |
余顺年,马履中;新型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J];机械设计;2004年11期 |
12 |
冯祥文;金振林;高峰;孙彬;;3-URS并联机器人位置分析[J];机械传动;2008年05期 |
13 |
田永丰;刘延斌;;3-RRRT并联机器人位置分析及其数值仿真[J];煤矿机械;2006年05期 |
14 |
澹凡忠,王洪波,黄真;并联6-SPS机器人的影响系数及其应用[J];机器人;1989年05期 |
15 |
胡国胜;并联机器人的工作空间研究现状[J];仪器仪表用户;2004年06期 |
16 |
郝秀清;陈建涛;郭宗和;胡福生;;3RRC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的通用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11期 |
17 |
李方,南仁东;一种分析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的解析几何法[J];机械制造;2003年03期 |
18 |
石志新,罗玉峰,陈红亮,谭曼华,周燕辉;一类新型并联机器人的尺度优化综合[J];机械;2005年01期 |
19 |
朱大昌,蔡伟松;TPS型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位置分析[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5年02期 |
20 |
韩林;赵新华;;一种新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位置与工作空间分析[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