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PR系列四自由度并联机器人性质研究
【摘要】:
随着并联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由于其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控制容易、造价低等特点,在工业生产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所以深受学者们的关注,已成为机器人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本课题在分析国内外少自由度并联机器人理论研究与应用的基础上,用新的解析方法和计算机辅助几何法对由SPS分支和SPR分支构成的四自由度并联机构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1)提出了3种有代表性的2SPS+2SPR四自由度并联机构:2SPS+2SPR I、2SPS+2SPR II、2SPS+2SPR III,根据约束条件推导了位置反解。用新的解析方法,进行速度和加速度分析。通过对约束条件求导,得到上平台速度各分量和加速度各分量之间的约束关系。根据虚功原理进行静力分析。
(2)用CAD的几何约束、尺寸约束、尺寸方程和尺寸驱动技术构造出这3种机构的位置模拟机构,并基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思想构造速度—加速度模拟机构,通过模拟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
(3)通过改变运动副的布置方式综合出3种与2SPS+2SPR II有相似运动特性的四自由度并联机构。
(4)在建立的位置模拟机构的基础上,构造2SPS+2SPR I和2SPS+2SPR II的工作空间。
|
|
|
|
1 |
杨玉维,赵新华,雷奶华;3-RRRT并联机器人位置分析[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2 |
张威,赵新华;3—RTT并联机器人位置分析[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
3 |
王朋;段志善;贺利乐;潘芳伟;;新型六自由度并联机器人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04期 |
4 |
余顺年,马履中;新型两平移一转动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J];机械设计;2004年11期 |
5 |
澹凡忠,王洪波,黄真;并联6-SPS机器人的影响系数及其应用[J];机器人;1989年05期 |
6 |
高国琴,唐建中,马履中,方志明;三平移并联机器人步进电动机闭环控制[J];农业机械学报;2004年06期 |
7 |
赵迎祥,鲁开讲,郭旭侠,王娟平;6-SPS并联机床工作空间分析[J];机械设计;2005年08期 |
8 |
郝秀清;陈建涛;郭宗和;胡福生;;3RRC并联机器人机构位置分析的通用方法[J];中国机械工程;2006年11期 |
9 |
王洪斌
,魏立新
,王洪瑞;并联机器人的理论研究现状[J];自动化博览;2002年05期 |
10 |
孔令富,史庆周,崔凯;Stewart并联机器人仿真系统的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3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