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汉字构型与意义构建的认知研究

刘敬  
【摘要】: 意义的研究一直以来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一个中心问题。多年来,人们或是从哲学的角度或是从形式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意义。汉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经过历史的发展,汉字的简洁形式背后却有着深厚的含义。因此,汉字意义与形式的研究也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点。 关于汉字的语言学价值,如语义价值和语法意义等诸多方面都已有过研究成就。而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本文主要从认知角度研究汉字的内在机制并提出以下研究问题: 1汉字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表达形式,每个汉字都是音形义的集合体,其内在的部件是如何互相影响? 2汉字意义构建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3汉字意义构建的基础是什么? 4汉字的构建与人的体验有何关联? 基于汉字独特的本质特征,本文将收集的语料进行三方面的归类和分析。全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揭示了汉字意义与形式的关系:时空角度,整合角度和体验性角度。研究发现体验哲学为解释汉字意义构建提供了哲学基础。意义可以通过体验性和想象获得,意义形成的过程就是概念化的过程。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为意义的产出提供了直接基础。此外,汉字的时空意义也可以用意象图示进行解释。意象图示可以很好的解释汉字是如何将抽象的时空概念与人的切身体验和思维联系在一起。同时,本文也指出象似性和隐喻性在概念整合的框架内对构建汉字的意义十分重要。 全面研究意义构建的理论需要很多因素的参与与互动,包括言语意义,背景知识和语境信息的应用和整合。虽然本文从三个认知视角对形意构建进行尝试性研究,但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因此,对今后的汉字认知研究还应从更全面的理论进路展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安子介;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J];汉字文化;1989年04期
2 赵朴初;汉字继承文化,促进中国统一[J];汉字文化;1989年04期
3 高景成;汉字作用与发展问题我见[J];汉字文化;1989年Z1期
4 李远明;奇文共欣赏——旁观者清,不平则鸣[J];汉字文化;1992年03期
5 陈泰夏 ,周四川;东方文化圈内汉字使用的新方向[J];汉字文化;1993年02期
6 李敏生;安子介的汉字学说与当代脑科学[J];汉字文化;1993年04期
7 徐禹鼎;汉字“识繁写简”势在必行——也谈我的一点心得体会[J];汉字文化;1993年04期
8 刘新中;对汉字性质问题的思考[J];琼州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9 姚汝今;沈默:让汉字站起来[J];国际人才交流;1997年12期
10 何以刚;论汉字简化的客观性和现实性[J];贵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11 陈淑梅;论判定汉字性质的标准及汉字的构意性质[J];语文建设;1998年08期
12 杨尚贵,边晓智;汉字用法及性质管见[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3 胡敕瑞;对汉字与汉语性质的一点认识[J];古汉语研究;1999年01期
14 李爱云;试论汉字的人本精神[J];衡水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15 庄义友;略论汉字的特点及其与汉语的关系[J];语文研究;2000年03期
16 吕俞辉;汉字对日本文字产生的影响[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17 ;第一个提出汉字横写的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0年12期
18 王锋;论日本文字的历史发展及其书写系统的构成[J];世界民族;2002年04期
19 伍铁平;不要玷污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维护语言文字科学的尊严——评《汉字哲学初探》[J];北方论丛;2002年02期
20 雒焕国,王美蓉;测字术解析[J];科学与无神论;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启雄;林雪雰;;汉字字书中的色彩文字[A];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海峡两岸传统色彩与现代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耀峰;吴胜利;;汉字形素字母及其编码方法[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年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文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暨汉字输入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试论汉字演变的历史阶段[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雷中民;任军;胡茗;;汉字的渊源及在包装设计中应用的魅力[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5 刘瑞祥;;汉字计算机/手机输入一体码输入法[A];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编码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爱霞;;小学汉字认读写的教学方法探究[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九次年会交流论文论文集[C];2004年
7 肖金卯;武云翠;;关于“信息处理用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件规范”中若干问题的讨论[A];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曦;;汉字的形、音、义对色词干扰效应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9 李宏利;李汉荣;;汉字编码与地理信息系统建设[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凡;郭金丽;;中文词语不同加工水平的记忆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如雄;汉字转注系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吴繼剛;七寺本《玄應音義》文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聂爱情;图形与汉字项目记忆与来源记忆的ERP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朱建军;古汉字与滇川黔桂彝文同义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沈澍农;中医古籍用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薛永刚;正常中国人及喉癌术后病人发声重建过程中语言功能脑区的fMRI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8 王子源;书法章法之于现代文字设计意义的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9 林书杰;书写之道[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10 韩同兰;战国楚文字用字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敬;汉字构型与意义构建的认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2 全秀贞;关于韩国学习者掌握汉字情况的分析[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郭楚江;华文教材汉字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4 胡恒兴;票据中的手写金融汉字自动识别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焦振涛;汉字造字方法与平面设计[D];清华大学;2004年
6 韩卫斌;重体字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7 崔万基;现代汉语和韩国汉字语词汇对比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小燕;汉字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中的艺术设计与应用[D];山东大学;2010年
9 马力飞;发声任务在功能磁共振研究中的应用及汉字规则性效应的功能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魏红;中国古代文字崇拜现象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沙;你了解汉字吗[N];大众科技报;2001年
2 王霆钧;一本汉字解码的书[N];吉林日报;2002年
3 ;汉字在日本成为“摇钱树”[N];世界报;2009年
4 杨婷 杨扬 (实习记者 杨婷);汉字是否在国外文字基础上产生?[N];中国商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郑娜;汉字创意生活[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6 陈德富;汉字缘何“长寿”[N];北京日报;2004年
7 周山;汉字 魅力无限[N];中国工商报;2001年
8 何洛;曲解汉字的奇谈怪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学者 王立群;汉字要稳定,不要折腾[N];中华读书报;2009年
10 黄晴;年度汉字解读[N];人民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