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3-RPC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

岳扩明  
【摘要】: 本课题针对两个少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了运动学性能和动力学性能方面的实例分析,这两个机构分别为:平面三自由度并联对称机构3RPC;具有四角平台的3-RPC机构。在具体研究每一个机构的过程中: 首先利用位置反解分析3-RPC并联机构的空间位形,然后利用虚设机构法求出机构的影响系数矩阵,采用影响系数法和微分法分别求出机构的输入速度和输入加速度的仿真曲线,验证了影响系数矩阵的正确性。 其次对全新的3-RPC 3自由度并联机构进行速度、加速度和惯性力性能指标分析,在充分考虑机构尺寸,粗细,以及质量的情况下,给出三项指标的性能图谱。改变机构尺寸,搜索3-RPC并联机构在不同机构尺寸下的工作空间,在可达工作空间内讨论机构尺寸变化对机构性能的影响,重点讨论Jacobian矩阵和Hessian矩阵对机构加速度性能的影响程度。 最后利用OpenGL软件对机构进行模型仿真,找出在一组尺寸各不相同的机构中性能较优的机构,从而为机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本课题在对两个机构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实现了二阶影响系数矩阵的计算,并对机构动力学性能进行初步分析。它不仅对机构尺寸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将为后续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的性能研究起到铺垫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昌林;陈航;;几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置正解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6年05期
2 余顺年;陈扼西;马履中;;基于并联机构中医推拿机器人机型研究[J];工程设计学报;2006年06期
3 贾中会;王峻峰;史铁林;;一种两自由度并联机构的位姿分析[J];机械工程师;2007年01期
4 王振华;钟博文;;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并联微动机器人应用现状[J];压电与声光;2007年04期
5 张灿果;顾勇;董慧芳;龚志广;;混联数控机床中并联机构的空间位姿解析方法研究[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姚苏华;高国琴;周涛;;并联机构的对角型模糊变结构控制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9年04期
7 黄昔光;何广平;谭晓兰;袁俊杰;崔桂芝;;并联机器人机构研究现状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乐林林;李开明;;3-(2SPS)并联机构静刚度分析[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年13期
9 韩先国,陈五一,郭卫东;采用冗余驱动提高并联机床精度的研究[J];航空学报;2002年05期
10 贾庆轩,魏秋霜,孙汉旭,李端玲;并联微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11 杨建新,余跃庆;新型平面三自由度冗余并联机构的动力学分析[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5年05期
12 杨晓平;;3-PR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03期
13 黄昔光;廖启征;魏世民;庄育锋;徐强;;基于Groebner-Sylvester法的一般6-6型台体并联机构位置正解[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4 韩秀英;刘延斌;贾现召;;6-SPS型并联机构的混合坐标动力学建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01期
15 王琨琦;郑德星;;3-PUU并联机器人机构及其运动学[J];机床与液压;2008年05期
16 史巧硕;高峰;余发国;;一种并联机构末端特征分析方法[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8年05期
17 吴玉兰;鲍燕伟;;PLC在并联机构中实现的定位控制技术[J];机械工程师;2005年12期
18 黄秀琴;沈惠平;吉晓民;杨廷力;;一种改进型三平移并联机器人运动仿真[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9 杨春辉;刘平安;;仿生关节3自由度并联机构运动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0 马运忠;张玉茹;曹永刚;;并联机构复合球副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07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哲;马烈华;张家文;陈进;;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RPC裸室的宇宙线测试[A];第十五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海龙;;XML-RPC协议在数字地球平台中的应用[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董培涛;吴学忠;;平面二自由度并联机构工作空间分析的新方法[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薛明;颜永年;张人佶;李卫;;一种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在熔融挤压成形工艺中的应用[A];特种加工技术——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第九届全国特种加工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5 刘数华;王军;;石灰石粉在超高强混凝土RPC中的作用机理[A];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全国混凝土新技术、新标准及工程应用”学术交流会暨混凝土质量委员会和建筑材料测试技术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鑫;余自若;安明喆;;基于概率分布的RPC损伤本构关系[A];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0年
7 吴宇列;吴学忠;李圣怡;;并联机构位形空间的拓扑结构研究[A];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2001年“面向21世纪的生产工程”学术会议暨企业生产工程与产品创新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超;金凌志;谢旦;;预应力RPC简支梁受弯性能浅析[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9 吕冰峰;曹霞;周旭;史珊伊;;无粘接预应力RPC简支梁裂缝计算分析[A];第十一届后张预应力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季辉;;从“冲击波”事件谈网络蠕虫病毒的防范[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明波;基于承载力控制的预应力RPC梁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姚蕊;大跨度索并联机构力特性及尺度综合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张克涛;变胞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方法与运动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丁玲;并联机构拓扑数组综合理论与计算机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程世利;并联机构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张彦斌;少自由度无奇异完全各向同性并联机构型综合理论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胡波;基于约束力/矩的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和串并联机构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孙涛;少自由度并联机构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郝慧峰;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基于VME的RPC电子学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杨珩;大亚湾中微子实验中RPC电子学前端读出板和读出插件的研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岳扩明;3-RPC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2 张强;4-RSS+PS+2-RRS并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指标分析与仿真[D];燕山大学;2010年
3 许怀友;少自由度并联示教机器人的结构学与运动学设计[D];重庆大学;2004年
4 赵进科;正交三自由度并联机构动力学分析[D];郑州大学;2010年
5 陈茂圣;基于三并联万向腕关节和二并联机构的混联机构的误差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6 田冠男;一种含非对称主动运动支链的新型并联机构运动学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7 卫进;基于并联机构新型液压支架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5年
8 吴筱春;6-PUS并联机器人数字化样机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刘华生;绳牵引并联机构分析与控制的研究[D];华侨大学;2004年
10 陈航;三自由度并联机构正解及试验平台控制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薛梅 王巧然;中国石油与RPC公司人才互换技术共享[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记者 于博 通讯员 尚玉凯;国内最大跨度RPC梁通过铁道部鉴定中心标准审定[N];人民铁道;2009年
3 汉字;RPC推出含有30%再生料的PET果汁瓶[N];中国包装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由庆祝;国内首台新型并联机床在哈量下线[N];中国工业报;2007年
5 ;清华大学齐二机床联合研制成功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N];科技日报;2008年
6 柯葆;国内首台重型混联机床问世[N];中国船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徐锋;四季度车市还能火一把吗[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由庆祝;哈量研制出国际顶级LINKS-EXE700并联机床[N];中国工业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兰海侠;五强联手 新一代并联机床试水中国市场[N];机电商报;2007年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勤之;制造业:生产物质财富的产业[N];中华读书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