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铌酸锂晶体的体全息存储与相关识别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对人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存储技术以及存储介质愈来愈高的要求,传统的磁存储已经接近其物理极限,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需要一种存储量大的、访问和传输速度快的、信息冗余度高的存储技术,这些正是体全息存储技术具有的优点。体全息存储技术的研究难点是怎么把它的这些优点实用化、稳定化。
本篇论文主要是以掺杂铌酸锂晶体作为存储介质,进行了基于光折变效应的体全息存储以及相关识别的实验研究。在传统透射式体全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即在读出信息时在铌酸锂晶体的两端加一个可变的强电场,从而改变晶体内部的体光栅结构,研究了该条件下晶体衍射效率随电场变化的情况,给出了电场对晶体衍射效率的影响关系,并且存储、再现了部分全息图像。
在全息存储中,存储的图像信息由于各种噪声的存在给我们实际应用带来极大不便,而在军事等一些领域需要对信息保密,这就对存储信息的保真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要求。为此,本论文采用对突发错误纠错能力超强的RS码、并利用Matlab软件对体全息存储系统的相关图像进行了编码解码实验仿真,实验中较好地再现了原图像信息,并且有效的降低了误码率,这一编码方式为信息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
在图像特征提取以及相关识别研究中,我们采用近几年发展迅速的小波变换方法,把图像先进行三层小波包分解重构,然后选择适当的小波包基对分解的三个高频系数进行特征提取,接着把实验中十幅图像的三个高频特征进行对应叠加起来,从而构成出三个包含这十幅图像高频信息的特征图像,并进行存储和相关识别研究。实验中我们较好的得到了图像的相关峰及再现图像。这一方法还可以延伸到更多幅图像的存储、再现以及相关识别的研究中,对于提高铌酸锂晶体的存储容量具有潜在的应用。
|
|
|
|
1 |
王雄;未来海量存储技术之全息存储技术[J];电子科学技术评论;2005年05期 |
2 |
刘继斌;谭劲;胡修林;;全息存储通道中的线性均衡[J];计算机工程;2005年23期 |
3 |
陈幼松;计算机发展路在何方[J];百科知识;1996年11期 |
4 |
谢长生,刘继斌,裴先登,吴非;数字全息存储器的研究及进展[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08期 |
5 |
佘卫龙,李庆行,余振新,张庆伦,陈焕矗;Mn:KNSBN晶体在632.8nm处高读出效率全息存储及非常耦合系统[J];光电子.激光;1991年06期 |
6 |
陈端荣,谢长生,胡迪青,吴非;全息存储通道中的一种有效维特比检测器的设计[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
7 |
刘学璋,陈仲裕;双波长敏感的光致聚合物全息存储材料[J];光学学报;2004年08期 |
8 |
周采曾,宁锌,黄松保;资料的直接全息存储[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84年02期 |
9 |
倪永军,冯岩,苏辉;缓存磁盘技术在全息存储中的应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0 |
万玉红,陶世荃,袁韦华,江竹青,丁晓红,刘国庆,王大勇;高密度盘式全息存储及其热固定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05年03期 |
11 |
;2005年科技新潮[J];支部生活;2005年12期 |
12 |
Firefox;未来计算的记忆之门[J];个人电脑;2005年03期 |
13 |
浦东林;陈林森;解剑锋;沈雁;;傅里叶变换存储光刻系统的研制[J];激光杂志;2006年05期 |
14 |
马晨;张保民;张立;;光致聚合物的全息存储机理与特性[J];信息记录材料;2008年04期 |
15 |
王爱荣,王素莲,王志强,翟凤潇,黄明举,干福熹;双染料敏化的光致聚合物全息特性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5年09期 |
16 |
江涛;;档案信息存储新领域——全息存储及其材料[J];浙江档案;2006年11期 |
17 |
李明;;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研究[J];激光杂志;2005年06期 |
18 |
;全息术:下一代存储技术[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1995年01期 |
19 |
陈幼松;;全息存储将进入电脑[J];科学之友;1997年01期 |
20 |
王希平,王素莲;高密度全息存储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