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及避障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海洋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以及国防发展的需要,水下机器人所担负的任务也更加多样化,对水下机器人的智能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下机器人作为具有人工智能的系统,要能够自主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并自主决策完成操作人员下达的任务。水下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是水下机器人研究中非常基础和关键的部分,在水下机器人技术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具有良好通用性的水下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该体系结构适应于完成不同任务的水下机器人。
论文以本实验室开发的某型智能水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对水下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及动态障碍物感知、避障规划与控制,路径规划及运动控制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模块化的设计水下机器人混合系统体系结构,明确了各个模块的功能以及模块间的相互关系。采用singer运动模型的Sage? Husa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的动态障碍物感知方法,在满足感知精度和实时性的同时,而不会给水下机器人系统带来过大的资源消耗。在水下机器人动态避障行为规划方法研究中,提出了在速度矢量坐标下求解期望速度的避障规划方法。通过综合水下机器人运动能力、自身的速度、艏向、动态障碍物的速度、航向以及碰撞时间等多种因素,求解出实现避障的期望速度解集,从而按照最小艏向原则确定期望速度,使水下机器人能够对动态障碍物快速安全避障。对于避障行为的控制,提出了模糊参数自适应有限时间PD控制,该控制器能够根据避障的紧迫程度动态调整系统响应速度,并加入了协调器,减小了艏向和纵向控制的耦合效应,该控制器通过与避障行为规划紧密结合,构成避障规划控制一体化设计。对于复杂海洋环境全局路径规划问题,着重研究粒子群算法在复杂海流环境下的全局路径规划应用中粒子群维度、编码设计、参数选择、拓扑结构的设计方法。对于密集障碍物海流环境全局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采用主干线二叉树搜索算法与粒子群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在实现了全局路径基础上,降低了路程花费。对于水下机器人的巡航行为控制,设计了神经网络并行自学习控制器,并成功的进行了海上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水下机器人系统体系结构可以适应于不同任务需求的水下机器人,各个模块技术实用可靠。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各种水下机器人体系结构的建立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
|
|
1 |
张铭钧,韩金华,李洪志;基于神经网络的水下机器人航向角跟踪控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
2 |
滕宇浩,张将,刘健;水下机器人多功能作业工具包[J];机器人;2002年06期 |
3 |
刘红;发掘红薯的启示──《水下机器人》组稿过程[J];科技与出版;2002年01期 |
4 |
邹丹,张铭钧,韩志学;水下机器人覆盖式作业区探测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
5 |
彭学伦;水下机器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年04期 |
6 |
奚崇德;;水下机器人[J];船艇;1987年12期 |
7 |
;活跃在海底的水下机器人[J];船舶物资与市场;1999年04期 |
8 |
甘永,王丽荣,刘建成,徐玉如;水下机器人嵌入式基础运动控制系统[J];机器人;2004年03期 |
9 |
wilson;;国外机器人竞赛荟萃[J];电子制作;2011年09期 |
10 |
;8A4水下机器人显示控制系统问世[J];电子质量;1997年05期 |
11 |
段群杰,张学勇,张铭钧;一种新的水下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
12 |
于华男,戴军,徐玉如,庞永杰;基于遗传算法的水下机器人模糊控制器优化设计[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
13 |
翟宇毅,刘亮,陈为华,龚振邦;一种超小型碟型水下机器人设计[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
14 |
;水下机器人(ROV)系统[J];中国海事;2010年05期 |
15 |
康守权,王棣棠,朱桂海;机械密封在水下机器人中的应用[J];机器人;1993年05期 |
16 |
邢志伟,封锡盛;水下机器人神经网络自适应逆控制[J];控制工程;2003年03期 |
17 |
翟宇毅,刘亮,龚振邦;超小型水下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及若干问题探讨[J];机床与液压;2005年02期 |
18 |
周新民;;海底密集调查和无缆式水下机器人[J];中外船舶科技;1996年03期 |
19 |
;上海交大成功研发出了3500米水下机器人[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4年05期 |
20 |
;机器人[J];机械工程师;2008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