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评定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世界范围产品的小型化、精密化,微细加工技术正备受世界各国研究学者的关注。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以其较高的加工效率、较好的加工质量、可以加工微细、高硬度、复杂形状的三维零件等优势,在微细加工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零件的表面形貌提供了很多重要的表面信息,对零件的摩擦、润滑特性有重要影响。然而,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形貌的评定问题,学者们一直采用切削加工表面形貌的评定参数和评定方法,这制约了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针对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特点及其加工工件表面形貌的特点,进行了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评定的研究。
首先,分析了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针对影响其表面粗糙度使用性能的无数的微小凹坑和凸起的高低、陡峭程度和间距状态等特征,提出了描述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并给出相应参数的数值计算方法。
接着,针对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形貌的特点和小波分析具有的良好时域、频域局部化性质,能够观察分析信号的任意细节的优点,确定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评定基准使用小波评定基准,并对常用的小波函数的优缺点及特性进行了分析比较,选择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评定小波评定基准的小波函数为Daubechies小波。
然后,研究了基于小波分析方法的微细电火花加工二维和三维表面粗糙度提取的可行性,并建立了小波分析方法提取其二维和三维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同时使用Daubechies 4小波和Daubechies8小波对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小波评定基准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组的采样数据,使用不同的小波函数都可以提取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而且对于同一组采样数据,使用相同的小波函数,分组数目不同不影响小波分解次数的确定,使用不同的小波函数,也不影响小波分解次数的确定。
最后,对本文提出的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使用基于小波分析方法的微细电火花加工三维表面粗糙度提取算法,对四个工件表面形貌数据进行了仿真实验,得到了它们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而且这些参数值能够一致地反映出某个工件整体的使用性能好坏;用高斯滤波评定基准对该四组数据进行了表面粗糙度的提取和表面粗糙度参数评定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小波方法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与高斯滤波得到的表面粗糙度参数值,在反映四个工件中哪个工件整体性能好的结果是一致的;同时,对微细电火花加工工件表面形貌在各个区域是否均匀,进行了表面粗糙度一致性问题的统计分析。
本文的研究是表面形貌表征问题研究的一个完善与发展,也是微细电火花加工表面形貌评定研究的一个起点。同时,本文的工作也对提高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
|
|
1 |
蒋放;王西彬;刘志东;辛民;石文天;;微型刀具电火花加工工艺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9年03期 |
2 |
余志娟;;机械加工表面质量及影响因素探析[J];装备制造技术;2009年06期 |
3 |
枫叶;微细电火花镀覆技术[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11期 |
4 |
许桂珍;;表面粗糙度的形成及控制探讨[J];职业;2010年11期 |
5 |
;六轴数控精密微细电火花机床诞生[J];机械;2005年11期 |
6 |
桥川荣二,宇野義幸,冈田三郎,里本正纯,中村祥司,王克锡;复杂微细形状高技术模具的高速、高品位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开发[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4年05期 |
7 |
于云霞;微细电火花加工用宏微驱动系统[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10期 |
8 |
黄瑞宁,狄士春,迟关心,赵万生,姜吉涛;基于均匀设计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规律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5年01期 |
9 |
徐文骥;;超声加工表面粗糙度与精度[J];电加工与模具;1990年02期 |
10 |
狄士春,姜吉涛,黄瑞宁,迟关心;微小齿轮模具的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研究[J];电加工与模具;2004年06期 |
11 |
刘胜军;;用Ra计算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值[J];现代制造工程;1988年10期 |
12 |
张泰昌;;表面粗糙度Rz值的测量与计算[J];现代制造工程;1992年11期 |
13 |
裴景玉,胡德金;微细电火花机床实时数字控制系统[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1年04期 |
14 |
狄士春,黄瑞宁,于滨,迟关心,赵万生;并联谐振型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脉冲电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
15 |
狄士春,于滨,赵万生,王振龙;微细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工艺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03年04期 |
16 |
黄瑞宁,狄士春,迟关心,赵万生;新型微能可控的MWEDM脉冲电源[J];新技术新工艺;2005年05期 |
17 |
仇健;马晓波;李晓飞;;切削用量对球头铣刀加工铝合金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1年05期 |
18 |
黄诗翘;佐藤悌介;多田吉宏;;附加振动的挤压超精工及润滑条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1986年03期 |
19 |
包于沣,张弥加;磨削表面粗糙度国外研究简述[J];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1987年02期 |
20 |
王振龙,赵万生;微制造系统中的微细电火花加工技术[J];制造技术与机床;2003年09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