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零航速减摇鳍仿生机理及控制关键技术

王帆  
【摘要】:受风、浪、流等自然环境干扰影响,海上航行的船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六自由度摇荡运动,即横摇、纵摇、艏摇、横荡、纵荡、垂荡,其中尤以横摇最为显著。剧烈的横摇运动严重影响船舶适航性、设备安全性及船员舒适度,因此,提高横摇稳定性至关重要。减摇鳍是迄今应用最广泛且成功的主动式减摇装置,减摇效果可达90%以上,然而因生力机理制约,其零航速下性能极差。尽管减摇水舱具备全航速减摇能力,但体积大、占(船内)空间等缺点使之并非理想选择。 论文首先根据牛顿定律、海浪理论分析船舶三自由度非线性耦合模型及广义海浪干扰模型,建立水平面3-DOF运动仿真平台,简述横摇稳定原理与普通减摇鳍缺陷,围绕兼容性、模式切换、造价成本等问题,对单/双翼零航速减摇鳍进行详细讨论,评价各自优缺品质。 从自然界水生或半水生动物附体的生力机制研究入手,探讨零航速减摇鳍仿生机理与工作模式。剖析动态水动力成分,针对原模型及建模方法存在的诸多弊端,运用高等流体力学理论,采用数值、解析结合法,建立水动力/力矩、驱动力矩/功率模型,力求足够准确且不失工程实用性。利用CFD软件FLUENT计算流体作用力,分析流场压力与速度分布规律,以FLUENT数据为基准,评定建模精度并讨论误差主要因素。采用权威机构公布的试验方法,测试零航速减摇鳍负载特性,二者结论基本一致。 以往研究对鳍型尺寸选择较为随意,缺乏理论依据,且未考虑小展弦比鳍型对常规模式(升力特性)造成的不利影响。论文通过分析减摇鳍流体动力性能,依照常规/零航速模式对鳍型参数的具体要求,应用线性系统理论,提出零航速减摇鳍尺寸参数估算与综合评价方法,获得最佳展弦比范围(不可收放式鳍)。根据仿生机理、水动力建模等结论,兼顾双模式彼此协调,制定前/后缘鳍型优化原则,以课题组在仿生鳍领域的相关成果为基础,从定性或定量角度论证国内外若干仿生变形设计方案。 详细阐述零航速减摇鳍系统特征及非线性输入特性,包括记忆性、单调性、饱和约束等,分析被控系统结构形式、对抗式PID设计思想/适用前提,说明其与整体设计法的本质缺陷。应用随机信号分析、谱估计理论建立横摇扰动力矩成形滤波器与增广状态空间模型。依据动态非线性子系统串联动态线性子系统的特殊结构,借助非线性分离策略,提出基于变约束模型预测控制与数值迭代反演的两步主从控制律,运用无源性理论证明该设计的收敛性。仿真结果表明,控制器性能良好,但受物理性硬约束影响,零航速减摇效率随海情增加而呈非线性递减。 零航速减摇鳍仍将充当普通减摇鳍而频繁用于中/高航速状态,但此类问题未被重视。论文针对零航速小展弦比鳍型引起的非线性升力特性,研究适用于常规减摇模式的鲁棒自适应神经元控制律,分析其Lyapunov稳定性。仿真结果显示,该设计不仅自适应性较强,而且在各种海情下均可获得满意效果。建立航行阻力模型(指标)对姿控系统综合评定,数据表明,横摇控制有利于降低航行阻力,节省推进能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世杰;邢继峰;彭利坤;;基于模糊理论的船舶减摇鳍控制系统研究[J];船舶;2011年03期
2 金鸿章;高妍南;周生彬;;基于能量优化的海洋机器人航向与横摇自适应终端滑模综合控制[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5期
3 徐箭雨;;基于非线性模型的减摇鳍控制算法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9期
4 周晶;宋辉;张翼飞;;基于PID神经元网络的水面舰艇减摇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08期
5 于富强;;SDH-13D测深仪对小目标探测能力的分析[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1年02期
6 ;船艇[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1年08期
7 ;超级舰艇大写真[J];人生十六七;2003年10期
8 叶水胡;;海上“猎手”[J];科学之友(上旬);2011年09期
9 逸铭;;世界现役或在建航母盘点[J];现代舰船;2011年09期
10 ;亚洲坊[J];兵器知识;2011年07期
11 桂志仁;;绘本船舶的历史[J];现代舰船;2011年08期
12 ;唐剑军事信箱[J];兵器知识;2005年07期
13 曹震卿;贾跃;;鱼雷航速对潜艇鱼雷报警距离的影响分析[J];鱼雷技术;2011年04期
14 张建华;徐亦凡;刘洁;;潜艇尾升降舵卡住时高压气使用需求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11年04期
15 傅金祝;;水雷终结者 欧美国家的新型反水雷系统[J];兵器知识;2005年07期
16 银河;;中国近海执法力量[J];舰载武器;2011年03期
17 任悦琴;段新月;;“皇家方舟”洗剑录(1) 前世今生[J];兵器知识;2011年09期
18 ;海军雄风:战舰[J];课外生活(小学版);2008年10期
19 杨立新;;浅谈大风浪中船艇航行安全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1年17期
20 陈余军;姜毅;;舰载导弹垂直弹射出筒姿态影响因素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恒;王伟;谢永和;;考虑航速的滚装船疲劳强度研究[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周清华;杜留法;杨雄辉;;减摇鳍加强结构CAD/CAE一体化的若干关键技术探讨[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严宝弟;;浅谈减摇鳍装置在新一代救助船上的应用[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周立佳;;风浪条件下减少航速损失选择航路的若干问题研究[A];2004防止船舶行事故新经验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5 迟晓珠;金鸿章;;轴承负荷法测量鳍轴升力[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6 范济秋;;谈谈租船合同中航速和耗油量条款的理解问题[A];2003海上航行安全管理与教育论文集[C];2003年
7 王科俊;金鸿章;苏闽;;减摇鳍系统的神经网络监督控制[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8 郭正云;;又谈船舶速度[A];船舶避让与安全操作[C];2007年
9 孟俊敏;张杰;;海洋动力过程光学遥感探测示例——水面舰船航速探测[A];第十四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张洪雨;汤振明;;减摇鳍绕轴摆动时的水动力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龙金;零/低航速减摇鳍升力模型及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赵为平;大型水面舰艇综合平衡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3 于立君;船舶减摇鳍/减摇水舱综合减摇试验装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4 杨雪晶;基于智能模型的船舶横向运动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梁利华;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6 陈放;鳍水动力应用及鳍和水舱综合减摇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姚绪梁;减摇鳍的动态水动力特性及电伺服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8 罗延明;船舶零航速减摇鳍及其电动伺服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张晓飞;船舶零航速减摇鳍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綦志刚;船舶零航速减摇鳍升力机理及系统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淑香;零航速下减摇鳍的运动规律与能量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黄丹;零航速下襟翼鳍升力建模与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潘艳;变形减摇鳍及其在水下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方悦;基于嵌入式的变鳍型减摇鳍控制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陈林;仿生鳍在船舶减摇中的应用与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章鑫;基于液压缸压力及鳍角反馈的减摇鳍升力控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王彬;船舶多航态对减摇鳍电伺服系统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恒;考虑航速的汽车滚装船疲劳强度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1年
9 江同洋;船舶横摇运动及减摇鳍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贺彦峰;升力反馈减摇鳍及减摇鳍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银炎;集成式电液比例控制轻小型减摇鳍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10年
2 记者 张银炎 周升友;大型船用减摇鳍国产化步伐加快[N];中国船舶报;2009年
3 记者 张银炎;七○四所减摇鳍旺销[N];中国船舶报;2003年
4 记者 张银炎;七〇四所轻小型减摇鳍获国家专利[N];中国船舶报;2011年
5 余华;华渝总厂获新型减摇鳍订单[N];中国船舶报;2011年
6 记者 耿挺;首套国产伸缩式减摇鳍今亮相[N];上海科技报;2011年
7 记者 张银炎;我国首套伸缩收放式减摇鳍研发成功[N];中国船舶报;2011年
8 记者 周璐彦 实习生 朱陈琛;轮船穿上它航速提高10%[N];杭州日报;2011年
9 记者 张银炎;减摇鳍研发获重大突破[N];中国船舶报;2003年
10 记者 张银炎;七○四所改写大型减摇鳍生产纪录[N];中国船舶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