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下接触爆炸舰船局部毁伤及防护机理

杨文山  
【摘要】:水下爆炸可在极短的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热量,其产生的高压冲击波及气泡脉动可使舰船等水中结构物发生毁灭性破坏。由于重要的军事意义,西方海军强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水下爆炸理论及相关数值技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水下非接触爆炸数值分析方法,并将这些方法集成于ABAQUS等商业软件中。然而,水下接触爆炸具有大变形、运动物质交界面、自由面、高度非均匀性等特征,采用上述软件集成的网格算法对其进行模拟时容易因网格的高度畸变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为克服网格方法固有的网格畸变问题,许多学者开始用具有粒子性质和拉格朗日性质的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方法模拟水下爆炸,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由于水下接触爆炸物理过程的复杂性,对其整个过程的模拟技术尚不成熟,仍有许多机理性问题需要解决。 为此,本文首先对舰船水下爆炸及SPH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通过综述发现:对水下接触爆炸的模拟仍主要采取网格方法,用SPH方法模拟水下接触爆炸的研究极少;我国对舰船防雷舱仅局限于理论和试验研究,难以定量分析各层的防护作用,对防雷舱的衰减效果和防护机理认识不清;自由面及海底对冲击波反射效应的研究还仅局限于定性分析,国内对工程计算中海底反射系数等参数的选取仍存在认识上的不一致;用SPH方法模拟水下爆炸还仅局限于二维情况,采用SPH方法或对称SPH方法模拟三维水下爆炸的研究十分罕见;SPH方法对水下爆炸的模拟主要集中在冲击波阶段,一直缺乏水下爆炸冲击波、气泡脉动、射流全过程模拟的相关研究。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以工程应用需求为牵引,通过改进SPH的计算方法,重点研究舰船接触爆炸毁伤机理、舰船防雷舱防护机理、边界对冲击波的反射效应以及三维水下爆炸全过程的数值模拟。 针对标准SPH方法无法模拟大密度比多相流的现状,提出了基于体积近似的修正SPH方法,建立了修正SPH方法数值模型。针对传统变光滑长度需多次迭代才可保证精度的缺点,提出了计算效率较高的完全变光滑长度算法。通过锥形装药爆炸驱动金属射流的算例表明:修正SPH方法相比标准SPH方法可以解决高速、强压缩、高密度比的多相流问题,且修正SPH方法相比网格方法具有程序简单、计算量小的特点;完全变光滑长度计算方法的计算效率远高于传统变光滑长度方法,可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大量节省计算时间。以上模型可应用于水下接触爆炸毁伤、防雷舱结构防护、近边界爆炸等高密度比、强冲击、且密度变化较为剧烈的数值模拟中。 以舰船、潜艇受鱼雷接触爆炸攻击为工程背景,建立了单层壳结构接触爆炸和双层壳结构接触爆炸简化模型,采用修正SPH方法对简化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再现了水下接触爆炸作用下冲击波传播及钢板的毁伤过程。研究发现:钢板的破坏缘于TNT爆炸产生的强冲击波,其破坏模式随钢板厚度的增加大致经历了从“云状”碎片破坏到冲塞破坏再到开裂破坏的过程,由此得到舰船水下接触爆炸的破坏模式为“云状”破片破坏。此外,当冲击波传播至背空钢板处时,高阻抗的钢板会反射冲击波,进而加强直达冲击波的作用或形成冲击波二次峰值,而低阻抗的空气会反射稀疏波,迅速衰减冲击波压力,形成冲击波的“切断”现象,这种加强和削弱作用同时存在于背空钢板附近的水域中,在潜艇、船体的结构设计等工程应用中需得到重视。 根据舰船防雷舱的结构特点,抽象了膨胀舱和吸收舱防护机理的计算模型,采用修正的SPH方法分别模拟了膨胀舱对爆炸冲击波的衰减过程和吸收舱对高速弹片的衰减过程,通过膨胀舱和吸收舱参数对衰减效果影响规律的定量研究,可得到的结论和建议为:舰船防雷舱中的膨胀舱利用空气的低阻抗可有效衰减冲击波,接触爆炸作用下,当膨胀舱厚度和爆炸厚度相等时可达到较好的衰减冲击波效果,使冲击波压力峰值降低55%左右,继续增加膨胀舱的厚度对冲击波衰减效果的影响减小,可根据此原则对膨胀舱厚度进行设计。舰船防雷舱中的吸收舱利用水的低压缩性可有效衰减高速弹片,弹片速度随运动时间和运动距离均基本呈指数衰减,且吸收舱宽度的增加有利于降低高速冲击产生的冲击波压力,因此在防雷舱结构设计时,应尽量增加吸收舱的宽度;此外,增加液舱外板的厚度对衰减高速弹片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可按普通舱壁设计液舱外板。 根据近自由面爆炸和沉底爆炸载荷难以确定的工程需求,采用SPH方法再现了近自由面水下爆炸和沉底爆炸的物理过程,研究了近自由面爆炸和沉底爆炸的载荷特征。对于近自由面水下爆炸,自由面反射的稀疏波仅在非规则反射区降低冲击波压力峰值,而近自由面爆炸的大部分区域为规则反射区,其切断效应不影响冲击波压力峰值,但会大幅衰减冲击波冲量。对于沉底水下爆炸,海底泥沙的反射会增强冲击波,工程中计算沉底爆炸载荷时,可取海底的反射系数为1.2。 建立了三维SPH数值模型,并用SPH方法对三维水下爆炸问题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的冲击波传播过程符合水下爆炸的基本理论,且计算的冲击波压力峰值、衰减趋势和Zamyshlyayev经验公式值吻合良好。和CEL网格方法的比较表明,SPH方法在求解水下爆炸问题时具有更高的精度,相比网格方法有较大优势,可为三维水下爆炸的工程应用提供技术基础。 分别基于球坐标系、柱坐标系、笛卡尔坐标系推导了球对称、轴对称、平面对称SPH的光滑函数表达式及控制方程的离散形式,建立了球对称、轴对称、平面对称的SPH数值模型,在该数值模型中,提出镜像粒子算法解决粒子穿透对称轴的问题,经过水下爆炸算例的验证表明,该模型克服了模拟水下爆炸时靠近对称轴的粒子穿透对称轴的非物理现象,在对称轴附近时仍具有较高的精度,且得到的冲击波压力时程曲线和Zamyshlyayev经验公式值吻合良好,较其他对称SPH模型有明显优势,可进一步应用于水中兵器设计、舰船水下爆炸等工程问题中。 针对水下爆炸不同阶段物理特征不同的特点,充分利用BEM方法和SPH方法的优势,模拟了圆柱形装药水下爆炸冲击波传播、气泡脉动、气泡射流的全过程,实现了两种方法的结合。基于轴对称SPH方法实现了气泡射流阶段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符合气泡射流基本规律,且计算值和实验值基本吻合,证明了轴对称SPH方法模拟气泡射流的可行性,克服了BEM方法模拟气泡射流时需要特殊的人工干预及数值光顺技术的弊端。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寒虹,陈志福,卢新培;水中电爆炸过程的测量系统[J];华北工学院测试技术学报;2000年04期
2 赵琳,李兵,闫吉杰,郑长赟;炸药能量测试的水下爆炸方法[J];声学技术;2003年02期
3 周俊祥,于国辉,李澎,周霖;RDX/Al含铝炸药水下爆炸实验研究[J];爆破;2005年02期
4 胡小全;;水下爆炸——防御水下探测新途径[J];舰船科学技术;2008年05期
5 陆路;李昕;周晶;;水下爆炸引起的混凝土坝危险性估计[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年05期
6 邓文彬,王国治;基于DYTRAN软件的水下爆炸数值计算[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7 孙跃光;张立;石鸣横;高学劲;高玉刚;;模拟深水条件下的爆破块度分布研究[J];煤矿爆破;2007年02期
8 仝志永;赵治平;;水下爆炸冲击波作用下小型多舱圆柱壳的塑性响应[J];水雷战与舰船防护;2010年01期
9 周庆飞;蒋国岩;;略谈登陆艇水下爆炸防护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21期
10 颜事龙;张金城;;工业炸药水下爆炸能量估算[J];爆破器材;1993年02期
11 李世海,燕琳,郭铁栓;水下爆炸加密基床引起地基及水中结构二次振动的试验研究[J];工程爆破;1999年02期
12 张虎;马红卫;罗伟;郭宏元;;炸药水下爆炸引起地面振动的研究[J];煤矿爆破;2007年03期
13 金辉;张庆明;张姝红;赵鹏远;;水下爆炸中压力载荷测量与分析[J];爆破;2009年02期
14 曹祖贵;郭子如;姚笛;高玉刚;;小水池中水下爆炸地震波测试与分析[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5 姚熊亮,徐小刚,许维军;船用917钢抗冲击性能试验[J];中国造船;2004年04期
16 刘土光;张涛;岳建军;;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加筋复合材料浸潜壳体结构的动力响应[J];舰船科学技术;2005年06期
17 章媛;苟瑞君;;矩形板在水下爆炸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J];四川兵工学报;2006年04期
18 杨敏会;谢兴华;张楠;;物理敏化对乳化炸药水下爆炸特性的影响[J];煤矿爆破;2008年04期
19 吴成;廖莎莎;李华新;张向荣;张渝霞;史京住;;3种炸药水下爆炸的声波特性测试及其对比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0 计晨;汪玉;杨莉;冯麟涵;;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舰用齿轮箱强度极限数值仿真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高杰;王树乐;贾则;宗智;;考虑空化效应的舰艇水下爆炸仿真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张显丕;刘建湖;张克明;潘建强;何斌;;晶片型水下爆炸壁压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徐永刚;宗智;李海涛;;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结构响应分析[A];七届更迭 三十回眸——第七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甘云丹;宋力;杨黎明;张庆明;;聚脲涂覆钢板水下爆炸抗冲击实验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叶帆;宗智;;水下爆炸片空化效应对水面舰船的二次加载数值研究[A];七届更迭 三十回眸——第七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贾则;宋敬利;金辉;张姝红;陈高杰;;水下爆炸结构冲击响应信号的经验模式分解[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李汪讳;宗智;孙雷;;结构物受水下爆炸兴波作用的数值分析[A];七届更迭 三十回眸——第七届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全体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汪俊;严波;潘建强;刘国振;;舰船板架结构水下爆炸永久变形计算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9 程素秋;宗智;陈高杰;;水下爆炸自由面空化对水面舰船二次加载的数值模拟研究[A];第十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王海坤;刘建湖;潘建强;何斌;陈学兵;;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舰船鞭状振动的阻尼现象研究[A];现代振动与噪声技术(第九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汝超;基于虚拟流体方法的水下爆炸计算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2 杨文淼;水下爆炸冲击问题的物质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3 盛振新;水下连续爆炸声学特性及信号分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4 谭海涛;受水下爆炸载荷作用的船体结构可靠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张文鹏;水下爆炸与波浪载荷作用下船体结构动力计算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杨文山;水下接触爆炸舰船局部毁伤及防护机理[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7 王振宇;水下爆炸作用下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刘建湖;舰船非接触水下爆炸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D];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2002年
9 张阿漫;水下爆炸气泡三维动态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10 尹群;水面舰船设备冲击环境与结构抗冲击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冰玉;水下爆炸冲击波超压测试系统研究[D];中北大学;2010年
2 黄麟;模拟不同海拔水下爆炸的实验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2年
3 陈娟;水下爆炸冲击载荷的SPH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叶帆;水下爆炸空化效应作用下结构响应的数值模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苏罗青;舰船总体与局部强度水下爆炸实验方案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岳永威;大型运输船水下爆炸结构强度计算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王帅;基于FEM/SPH方法的水下爆炸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混凝土重力坝破坏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张艺凡;水下结构物在水下冲击波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岗;水下爆炸载荷及其作用下的结构响应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10 徐永刚;水下爆炸作用下结构响应数值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浙江省总工会供稿;水底爆破手——姚新根[N];温州日报;2006年
2 谭益新 于清祥 玉雷;“蘑菇云”探秘[N];中国国防报;2003年
3 记者 何超群;竹箩里升起的科学家[N];绍兴日报;2007年
4 记者 周梦榕;炸药真正环保无毒,雷管装有电脑芯片[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5 本版编辑 徐应东 张卫茹 覃振东 罗木森;民兵预备役部队关键时刻显身手[N];战士报;2006年
6 刘咏秋;斯里兰卡海军船只遇袭沉没[N];人民日报;2008年
7 辛华;“天下第一爆”用的是什么[N];中国质量报;2006年
8 汪光鑫 余子富 王永;舰艇“救护神”[N];解放军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于贵民 肖德伦;“十八般水中兵器”的孵化器[N];科技日报;2010年
10 刘军;“石油”呼唤健全的法律[N];中国石油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