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球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
【摘要】:磁悬浮是利用电磁力克服重力,使物体保持悬浮的一种技术。磁悬浮系统具有无接触、无摩擦等优点,所以磁悬浮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磁悬浮球系统结构比较简单,其研究成果可以直接应用到多自由度磁悬浮系统中。而且,磁悬浮球系统的开环不稳定性及非线性增加了系统控制的难度,使其成为验证各类控制算法的试金石。所以,对磁悬浮系统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论文对磁悬浮球系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首先介绍了磁悬浮球系统的系统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根据磁悬浮球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实验台,根据该系统的电磁学方程、电学方程、平衡方程和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数学模型。在平衡点处进行了线性化处理,得到系统的线性模型,并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由开环传递函数可知系统有一个极点是正的,因此,磁悬浮球系统本身是不稳定的。为了实现磁悬浮球系统的稳定控制,必须对位置进行闭环反馈控制。由于系统都存在不确定性及各种外部扰动,系统模型是不确定的,本文对该系统进行了磁悬浮球系统的鲁棒控制的研究。通过合理选择加权函数设计了H混合灵敏度控制器,为便于工程实现,对H控制器进行了降阶处理。设计了基于英飞凌XE164FN单片机的磁悬浮球控制系统。实现了磁悬浮球系统的稳定控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是可行的。
本文还进行了磁悬浮球系统的执行器/传感器一体化设计方法的研究。由于位置传感器的存在,使系统的动态性能降低,可靠性降低,并且传感器的灵敏度、工作点和分辨率等易受环境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导致系统鲁棒性较差。一体化设计可以减小磁悬浮系统的尺寸,提高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磁悬浮系统成本。一体化设计的难点是无传感器位置估计技术。分析了位置估计方法的原理,即线圈电感与气隙大小有关,而且线圈的电感又与线圈的电压和电流有关。位置估计法的关键是在线圈电流中产生一个连续的扰动,本文通过采用PWM控制的桥式电路中产生的开关纹波来进行位置估计。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由电磁铁线圈电感与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建立了基于最小二乘法估计位置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了基于英飞凌XE164FN单片机的一体化设计的磁悬浮球系统。实验结果验证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位置估计方法的有效性。
|
|
|
|
1 |
曹学余,汤炳新;磁悬浮球系统的变结构控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年04期 |
2 |
卢建华,刘爱元,王立元;一种磁悬浮球数字控制系统的研制[J];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1年01期 |
3 |
卢建华,刘爱元;基于MCS-51单片机的磁悬浮球数字控制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1年02期 |
4 |
刘洋,范瑜;磁悬浮球旋转控制系统[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3年09期 |
5 |
卢建华,刘爱元,唐大全;磁悬浮球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J];自动化与仪表;2001年01期 |
6 |
李俊华;;基于PC机的位移传感器的线性补偿[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9年08期 |
7 |
李俊华;;基于PC机的位移传感器的线性补偿[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
8 |
刘德生,尹力明,佘龙华;基于DSP的磁悬浮球控制系统的建模与系统设计[J];电子工程师;2001年11期 |
9 |
范素香,段吉安;H∞控制理论在磁悬浮球系统中的应用[J];现代机械;2005年04期 |
10 |
佛显超,谢红卫;磁悬浮自适应控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02年01期 |
11 |
侯海良;彭辉;;一种新的ARX模型在磁悬浮系统建模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29期 |
12 |
张锟;崔鹏;李杰;;磁悬浮系统的加速度计反馈控制算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9年09期 |
13 |
刘德生,尹力明,佘龙华;Fuzzy-PID控制算法在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2年06期 |
14 |
袁开茂,林小玲;磁悬浮球用PWM开关型功率放大器[J];机电工程;2005年02期 |
15 |
刘恒坤,常文森,佘龙华;磁悬浮系统的非线性控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5年11期 |
16 |
陈卫兵;茅靖峰;;磁悬浮系统的变速趋近律滑模控制[J];制造业自动化;2010年06期 |
17 |
张翼,胡基士,蒋启龙;磁悬浮系统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J];电力机车与城轨车辆;2005年06期 |
18 |
张静;武俊峰;姚小伟;;无源性控制在磁悬浮系统中的应用[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19 |
张静;武俊峰;;磁悬浮系统的哈密顿建模和无源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8年04期 |
20 |
李莎;许贤泽;;基于反馈线性化的磁悬浮控制器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3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