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核电厂安全壳考虑温度作用的极限承载力研究

葛育勤  
【摘要】:安全壳是核电站保障环境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具有三代特征的压水堆核电站设计中安全壳需在严重事故后仍能保证其完整性,具备阻止核裂变产物向环境释放的能力。国内外研究机构对安全壳在内压作用下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但对于在严重事故工况时温度和压力共同作用下安全壳的极限承载力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因此,对安全壳进行考虑温度作用的极限承载力研究,将对自主设计“具有三代特征的核电站”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和意义。本文针对某核电站,基于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与设计尺寸一致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混凝土,钢衬里,预应力钢筋和普通钢筋。运用理论推导、数值方法与计算机编程相结合的方式,正确模拟施加了预应力效应;计算分析中模拟了在严重事故工况下温度对结构的作用、安全壳混凝土受拉破坏、钢衬里发生屈服的非线性发展过程;计算中对非线性的不收敛问题进行了适当地处理,计算出相对准确的极限承载力结果。严重事故发生后当压力达到1.43倍设计值前,安全壳保持完好整体基本处于弹性阶段,之后安全壳筒壁混凝土开始退出工作,其承担的环向拉力转移给普通钢筋、钢衬里和预应力钢束;当内压达到2.38倍设计值时,安全壳筒壁混凝土全截面开裂并完全退出工作,环向拉力全部转由普通钢筋、钢衬里和预应力钢束承担,此时这三种材料仍处于弹性阶段应力均未达到屈服强度,仍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当内压增大到2.9倍设计值时,设备闸门附近区域的钢衬里应力达到材料的屈服强度,应变超出0.15%,此时认为钢衬里可能发生局部撕裂,安全壳丧失完整性;综合分析,此内压时大部分混凝土已经退出工作,同时设备闸门区域钢衬里也出现屈服,因而认为2.9倍的设计压力(1.23 MPa)是此核电站内层安全壳结构考虑温度作用的极限承载力。本文最后对安全壳极限承载力计算结论的保守性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立;法电将改进安全壳地坑过滤器[J];国外核新闻;2004年04期
2 张雷;周全;初正辉;;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喷淋泵分析[J];通用机械;2012年02期
3 张雷;周全;初正辉;;百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安全壳喷淋泵分析对比[J];水泵技术;2012年01期
4 李亮;潘蓉;朱秀云;;飞机撞击反应堆安全壳的有限元分析[J];电力建设;2013年08期
5 ;苏联装有安全壳的第一座核电站投入运行[J];国外核新闻;1980年16期
6 伍浩松;核反应需要安全壳[J];国外核新闻;2000年03期
7 常冰;水膜冷却安全壳[J];国外核新闻;2001年03期
8 张心斌,林松涛,王永焕;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安全壳结构试验与吻合分析[J];工业建筑;2002年05期
9 冷贵君,余红星,俞冀阳,贾宝山;先进堆非能动安全壳热工水力瞬态分析及研究[J];核动力工程;2002年S1期
10 张廷祥,唐宇;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水分配装置设计[J];核动力工程;2002年S1期
11 王天运,任辉启,刘立胜;常规装药爆炸荷载作用下核电站安全壳的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4期
12 王天运,任辉启,王玉岚;接触爆炸荷载作用下核电站安全壳的动力响应分析[J];核动力工程;2005年02期
13 袁凯;黄高峰;曹学武;李京喜;;核电厂全厂断电事故下安全壳响应的计算分析[J];原子能科学技术;2010年09期
14 李建伟;;核电站安全壳性能试验设计[J];机电信息;2011年06期
15 鲁仰辉;李卫华;;交叉气流对安全壳水膜作用的试验装置设计[J];核动力工程;2011年05期
16 高飞;周宇;殷静华;黄熊荣;周在杞;;核电站安全壳老化防护监测的设计[J];腐蚀与防护;2011年12期
17 李胜强;李卫华;姜胜耀;;非能动安全壳外部冷却相似模拟[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18 聂炯;;核电站安全壳X光底片伪缺陷的产生及防止办法[J];无损检测;2012年02期
19 佟立丽;曹学武;;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机制安全壳大气净化分析[J];科技导报;2012年20期
20 孙伟;江国进;田亚杰;李悠然;张龙强;;基于概率论技术的安全壳喷淋信号仪控设计方案分析与可靠性计算[J];核科学与工程;2012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焱;王冠;张鹤;牛风雷;;安全壳内混合与分层新型模拟程序的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2 史鹏宇;尤园江;牛风雷;;非能动安全壳内混合对流传热比例分析及试验设计[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3册(核能动力分卷(下))[C];2011年
3 宋煜;田振强;蔡坤;;安全壳管道贯穿件分析评定程序的开发[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何铮;王绪伟;刚直;;安全壳抗飞机撞击局部力学分析[A];北京力学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李俊峰;施仲齐;;压水堆事故期间不同核素对安全壳内辐射监测仪表示值的贡献[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晓磊;侯钢领;吕大刚;;某核电站安全壳1:15模型振动台试验[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7 侯钢领;李松海;宋天舒;孙晓丹;;高温高压条件下核电厂安全壳极限承载力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8 黄旋;;浸泡在液体中的钢安全壳地震响应分析技术研究[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二卷)——中国核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医学分卷、核技术工业应用分卷)[C];2011年
9 李强;岑鹏;甄洪栋;刘震顺;石作维;;安全壳喷淋热交换器抗震裕度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反应堆结构力学会议论文集[C];2012年
10 林松涛;张际斌;;核电站混凝土安全壳中预应力的分布和损失[A];土木工程与高新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顺超;混凝土矩形空心墩温度作用及竖向开裂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朱小青;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极限承载力与动力响应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李军亮;基于广义灰色模型的极限承载力建模与预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丁连征;核电AP1000钢制安全壳与附件焊接性及焊接工艺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5年
5 康孝先;大跨度钢桥极限承载力计算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丁红丽;钢衬壳弹性和塑性热屈曲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葛育勤;核电厂安全壳考虑温度作用的极限承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2 张龙;高温高压下核电厂安全壳极限承载能力影响因素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年
3 范冠华;新型安全壳内热工水力行为模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蔡骏驰;大空间内混合与热分层试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苏晓炜;大空间内流体混合与分层现象的模拟实验及模型计算[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6 李卫庆;地震作用下核安全壳扭转动力参数识别研究[D];黑龙江科技大学;2016年
7 李春浩;X公司核电安全壳建造质量改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8 吴士杰;载荷自平衡式核岛安全壳吊具制造与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年
9 尚佳成;安全壳喷淋泵设计、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D];江苏大学;2017年
10 王晔云;小型堆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传热特性实验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斌 徐殿龙;我核安全壳达国际先进水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记者  赵凤华;我具备自主研制百万千瓦核电厂安全壳能力[N];科技日报;2006年
3 记者  顾淑霞;我国自主设计反应堆安全壳在我校试验成功[N];新清华;2006年
4 记者 蓝建中;防安全壳内氢气爆炸,东电拟注氮气[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通讯员 邵文照 YMG记者 李仁;海阳造核电安全壳浙江三门成功吊装[N];烟台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赵阳 白聪颖;岭澳核电二期1号机通过安全壳打压试验[N];中国电力报;2010年
7 记者 林英 通讯员 何春权;我国核电厂第三代安全壳模型试验获得成功[N];光明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詹铃;透视“核泄漏”[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9 ;东电公司放弃“水棺”方案[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胡若愚;日核泄漏量翻番,安全壳面临熔穿[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