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液压站振动分析及减振研究

吴刚  
【摘要】:液压系统具有功率密度大、启动负载高、操作性能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船舶、化工等工程机械领域中。液压站是液压系统的驱动源,同时也是结构振动激励源。随着液压技术向高速、高压和高功率方向发展,液压站振动问题愈加突出,会严重恶化工作环境、降低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甚至损坏液压设备,所以液压站的减振需求越来越迫切。本文以3BZ-5005型液压站为研究对象,建立参数化有限元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其低频振动特性,并通过响应面方法开展了液压站低频减振研究。探究了液压站油箱壳体的约束阻尼结构建模方法,通过算例验证了“壳-实体-壳”的动力学模型更适用于约束阻尼结构。研究了约束阻尼加筋板的建模方法,结果表明当加强筋、基层和约束层采用壳单元,阻尼层采用实体单元时,固有频率计算精度较高。建立了液压站油箱的实体模型,在考虑泵组和各功能性附件的质量效应的前提下,进行了等效简化,在ANSYS中通过APDL参数化方法,建立了液压站有限元模型。进行了模态仿真和测试,并修正了有限元模型的边界条件,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固有频率与实测结果最大偏差小于10%,证明了有限元模型可以反映液压站的固有振动属性。开展了液压站谐响应分析和响应测试,结果表明,6个工况下的机脚平均振级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有限元模型能准确表征液压站的动力学特性。探究了阻尼温变特性对液压站机脚平均振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液压站工作温度保持在30°C~45°C之间时,阻尼减振性能最佳。以机脚响应最低为优化目标,进行了油箱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了油箱顶面厚度、外板和内板厚度为主要优化变量。建立了优化变量与目标参数响应面模型,通过方差分析、有限元计算等方法,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精度。随后开展了基于响应面方法的结构优化分析,确定了三个设计变量的最优值。数值计算表明,优化后液压站机脚平均振级与仿真结果一致,且整机强度和刚度满足要求,在工程实践中,优化后实测结果降低了3.7d B,证明了本文采用的方法在液压站低频减振研究中的有效性,且优化前后的仿真值与实测值偏差较小,说明了本文优化方法的准确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刘锦辉;刘鹏辉;杨宜谦;董振升;周昌盛;梁晓东;;高架线减振轨道减振降噪效果测试与分析[J];振动与冲击;2022年15期
2 王守斌;;地铁减振垫预制板道床施工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1年03期
3 安亚超;张胜龙;王文斌;张昀青;李林;;城市轨道交通矩形减振隧道参数仿真研究[J];铁道建筑;2022年07期
4 丁义锋;崔元虎;闫莉莹;;动车组空调压缩机的减振优化试验[J];机械研究与应用;2022年04期
5 张来喜;钱峰;吴明亮;;冲击减振方法的研究进展[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22年08期
6 张涛;展旭和;金泰木;姜培斌;凌亮;王开云;;不同减振轨道上地铁车辆动力学性能对比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1年10期
7 段宝福;公伟增;张雪伟;沈世占;孙克斌;;基于模型试验的减振沟减振效应灰关联度分析[J];煤矿安全;2020年01期
8 丁恒军;;地铁车站采用减振孔降低爆破振动速度的应用与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年24期
9 张庆庆;姜薛起;钮鑫钰;王辉均;王学林;温伟伟;梁梦瀚;;双刚体的连接减振分析[J];航天制造技术;2020年01期
10 梁薇;;城市轨交减振轨道结构的应用及技术经济分析[J];产业创新研究;2020年06期
11 张梦楠;;既有地铁轨道结构改造的减振方案研究[J];特种结构;2020年02期
12 宋岩;邓志华;王力;李鹏宇;潘远安;;减振板在汽车前围板上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20年05期
13 徐誉铭;孙亮明;裘箴;陈玲霜;;城市高架桥新型减振支座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J];噪声与振动控制;2020年05期
14 张如行;;装配式重型减振支架在空调制冷机房改造工程中的应用[J];安装;2020年10期
15 许永富;刘鹏辉;王东方;尹铁锋;;宁波轨道交通高架段减振轨道降噪效果测试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7年04期
16 鞠梓文;马晓君;王俊发;齐英杰;梁秋艳;朱聪玲;;车辆减振橡胶材料的本构模型建模方法[J];煤矿机械;201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吕学利;李万华;贺永胜;;柔性减振地板自振频率的参数识别[A];第二十三届全国振动与噪声控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周权;徐艳平;张萍;周丰;史建鹏;刘浩;;传动轴减振圈在改善车内轰鸣声中的应用[A];2015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Volume4)[C];2015年
3 周继和;张明洪;石玉琴;汪晓红;刘(韦华);;反曲弓减振杆的动态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马履中;尹小琴;杨启志;吴伟光;沈惠平;;混合型三维减振平台主体机构的运动及动力分析[A];第十四届全国机构学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机构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永玲;侯之超;;减振橡胶本构模型建立与参数识别方法[A];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13年
6 李海涛;田瑞兰;;移动载荷作用下的梁桥的减振研究[A];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2012年
7 王柏生;陈龙珠;叶贵如;杨琳;;冲击荷载作用下减振层动力特性分析及设计参数优选[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8 赵峰;蔡留洋;;爆破减振沟槽在运行核电爆破工程中的应用[A];爆破工程技术交流论文集[C];2018年
9 杨涛;;减振孔防爆性能的试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5年
10 胥芳;张立彬;计时鸣;张宪;;手扶拖拉机橡胶隔振式减振手把的设计和性能分析[A];振动工程学报(工程应用专辑)[C];2001年
11 黄官升;郭书文;罗玉萍;何耀锋;牛海燕;白雅娟;;新型减振驾驶座椅研究[A];第十二届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2 赵忠杰;;光学平台减振方法初步分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13 蓝宗建;田玉基;邹宏德;;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的减振效果及其影响因素[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2001年
14 周相荣;王强;;减振元件高频振动特性的数值模拟[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15 陈启东;庄表中;;随机离心机的非线性减振方法与起动阶段的阻尼控制[A];振动工程学报(工程应用专辑)[C];2001年
16 罗波;史若冲;朱红民;佟泽友;;六自由度整体仪器减振支架技术研究[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17 陈勇;程凯;;平行冠涡轮叶片的干摩擦减振数值模拟[A];2009年中国动力工程学会透平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8 寇世宏;;螺栓安装孔的参数化设计和减振器座强度的优化[A];第八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暨2012全国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与应用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9 徐勤;尤培华;叶献国;;巨型框架减振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A];第二届全国工程结构抗震加固改造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20 李爱群;张志强;徐庆阳;;建筑减振粘滞阻尼器工程应用新进展[A];首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继涛;基于多重能量转换的高性能减振材料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2年
2 杜妍辰;带颗粒减振剂的碰撞阻尼减振机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上海理工大学;2008年
3 秦柏;阻尼动力减振镗杆动态特性仿真与优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4 吕宏卿;生物组织协同减振机理及仿生减振装置设计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尤佺;轻质混凝土材料性能及减振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9年
6 张晓芸;城市轨道交通桥上典型减振轨道的低频声振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0年
7 梁鲁;减振隔振与整星及全箭动态特性相互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8 崔之健;采油井测试联作中的减振及压力传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李坤全;6-RSS并联机构在六维主动减振平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马莉;大型复杂高架车站动力学响应与减振优化研究[D];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2011年
11 廖飞红;精密运动台主动减振与重力补偿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2 王明旭;复杂结构的阻尼减振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3 张君茹;旋转柔性结构的减振优化设计[D];大连理工大学;2021年
14 黄友剑;减振橡胶疲劳寿命预测方法与工程应用[D];湘潭大学;2020年
15 李克飞;基于变速及曲线车轨耦合频域解析模型的地铁减振轨道动力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16 赵光明;周向长弧形弹簧式双质量飞轮非线性扭转减振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7 王猛;基于ADAMS的急救车担架支架减振特性仿真分析与优化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18 吴川;考虑减振结构时效特性的轻轨系统耦合振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9 郭大蕾;车辆悬架振动的神经网络半主动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20 杨传猛;复合阻尼结构动力学建模及振动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刚;液压站振动分析及减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1年
2 王景阳;飞轮减振实验平台被动减振机理及其多学科设计优化[D];湖南大学;2013年
3 赵蕊;爆破减振孔减振效应的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D];天津大学;2020年
4 他国山;减振沟参数对爆破振动效应的影响与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9年
5 丁安松;爆破减振沟的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D];湖南科技大学;2020年
6 郑文富;减振孔参数对降振效率影响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年
7 徐亮;多排密集钻孔爆破减振理论及设计方法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8 车雨嵩;车载电磁主动减振平台控制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22年
9 安亚超;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隧道参数仿真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22年
10 刘建根;光机模块转运过程中的减振研究[D];重庆大学;2021年
11 尤培华;巨型框架多功能减振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2 李允盖;工业厂房减振设施的抗冲击性能研究[D];天津大学;2020年
13 孙建树;城市轨道交通场段线减振轨道刚度参数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21年
14 刘林;时滞减振机理及其在车辆中的应用[D];山东理工大学;2012年
15 李石金;云台的主动减振控制系统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5年
16 刘作为;减振垫浮置板轨道的振动及隔振效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7 黄胜;树脂复合减振板冲压成形特性及成形缺陷判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18 李林;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减振道床参数仿真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22年
19 朱松松;车船用并联机构多维减振座椅的设计与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3年
20 徐少波;双质量飞轮减振弹簧特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8条
1 袁城霖 本报记者 罗之飏;180多个减振基础 “撑起”11万吨大楼[N];四川日报;2019年
2 记者徐国杰;【宝钢股份】汽车减振板需求增加[N];中国证券报;2003年
3 记者 张梅;西安交大科研团队突破汽轮机减振阻尼叶片设计关键技术[N];陕西日报;2019年
4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王宏;变形橡胶弹簧帮列车减振[N];湖南日报;2014年
5 本报记者 张双虎;减振研究让城市生活更安静[N];科学时报;2010年
6 记者 董长青 实习生 谢超杰;“地铁床垫”让列车减振减噪[N];北京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寒;多项科学技术减振 地铁爆破安全可控[N];青岛日报;2012年
8 记者 李博;8号线三期南延将用梯形轨枕减振[N];首都建设报;2015年
9 王娇;长春分公司新型液压站投运成功[N];石油管道报;2010年
10 实习生 郑莹莹 本报记者 马飞;药材上保险减振供给链[N];医药经济报;2014年
11 予言;STX开发成功减振螺旋桨[N];中国船舶报;2009年
12 于莘明 记者 付毅飞;我轨道交通减振降噪领域突破国外垄断[N];科技日报;2013年
13 陈峰 蒋晓强 记者 陈瑜;我国首个城轨减振道岔面世[N];科技日报;2015年
14 记者 王孙;中德交流船舶减振降噪应用技术[N];中国船舶报;2005年
15 记者 阙爱民 曹国宏 通讯员 本贵 高帆 新星;淅川“减振”成功收购欧洲知名公司[N];河南日报;2011年
16 记者 谭迎春;哈工程船舶减振降噪技术发挥大作用[N];黑龙江日报;2017年
17 记者 张银炎;我国船舶减振降噪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船舶报;2010年
18 李海;我国船舶减振降噪达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海洋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