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聚合物驱动态指标的预测与控制

高丙坤  
【摘要】: 上个世纪末,我国油田开始了聚合物驱油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为了选择聚合物驱替区块、驱替时机,预测驱替效果,确定地面优化控制方案,本文在理论研究与先导实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开发中获取的数据,系统地研究了聚合物驱下压力、产量等动态指标的预测与控制方法。 1.建立了单个注采井的聚合物驱压力预测模型,研究了一口注入井对应一口采出井的压力变化情况,确定了注采井之间的压力分布、产量与井底流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形成了以压力为中心建立聚合物驱油数学模型的理论思想。 根据随机选择的聚合物驱油井压力与产量预测结果分析,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复杂因素,预测不同生产阶段的油井流入动态,为聚合物驱油井机杆泵的优选、工作参数的调整提供可靠的依据。 2.充分考虑了实际油层的非均质性,特别是多井、多层同时开采时的许多特性,建立了非均质、不对称布井聚合物驱压力分布预测模型,进而形成了前缘推进理论、注入压力与聚合物溶液注入量的关系等。据此,可以优选注采井的射、补孔时机,扩大聚合物驱油面积,提高驱油效果。 3.针对地面注聚系统规模庞大、变量和参数多、具有相关性、结构的多样性等特点,采用理论分析、系统辨识等方法,建立了注聚站、配注间和管路等基本单元的数学模型。然后以大系统递阶协调原理,将大型注聚系统划分为一系列子系统,建立了子区的基本数学模型,得到了用于优化运算的通用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加快了迭代算法的收敛速度,节约了大型注聚系统建模编程工作量。 4.确定了地面注聚系统的优化目标,提出了子系统寻优的基本理论,形成了大型注聚系统优化运行策略,明确了注聚系统控制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了求解模型,研究了迭代求解方法,给出了子系统和大系统的迭代步骤,证明了优化策略的正确性与控制算法收敛性,从而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大型注聚系统优化控制理论。 5.选择了大庆油田采油六厂为研究对象,将地面注聚系统按低压和高压划分了子区,依子区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了计算,求出了所有泵站的开泵台数。为了符合注聚系统实际工况,又对整个管网系统进行了迭代计算,计算出了网络中各节点的压力和流量。考虑到某些注聚站阶段性停运的影响,研究应用了网络合并方法。经过这样的合并,原来注聚系统总的子区数将减少, 而算法不变。按照上述算法编制的软件运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计算误差较 小,较为准确的计算出了各注聚站启泵台数及运行压力,减少了配注误差和 注聚能耗,实现了注聚系统的优化运行。 6.建立了一种预测注聚区块含水率和产液量变化规律的半理论、半经验 模型,该模型基础是“定产求压”,综合并发展了聚合物驱前缘推进理论和驱 替特征曲线法,分析了产出端聚合物浓度和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利用实 测数据对许多系数进行了回归,讨论了聚驱后含水饱和度的变化趋势。所建 立的聚合物驱条件下含水率的变化模型考虑了聚合物驱条件下流体粘度、出 口端聚合物浓度、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的变化,给出了求解产 出液含水率的计算步骤,进而建立了产油量预测方法。此外,对于不同区块, 模型中回归系数的大小与油层渗透率、有效厚度、砂岩厚度、注采井网均有 关系。各系数随这几个参数的变化规律可进一步回归得到。利用回归出的这 种关系,可以计算不同区块、不同油层聚驱后的含水率和产量变化规律。统 计计算分析表明,该方法预测精确度高,误差小。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赵银;关于中国的EOR现状[J];国外油田工程;1995年01期
2 卢祥国,高振环,赵小京,闫文华,王为民;聚合物驱油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1996年04期
3 张昌兴;大庆油田聚合物驱经济评价方法通过局级认定验收[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7年01期
4 刘立支;聚合物驱油层损害机理[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5 陈鹏,陈福明,李伟;大庆油田特高含水井区聚合物驱潜力分析及布井方案优选[J];油气采收率技术;1999年02期
6 赵永胜,魏国章,陆会民,钟玲;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J];石油学报;2001年03期
7 宋考平,陈锐,邓庆军,闫亚茹,康少冬;聚合物驱产量和含水率变化规律的预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8 吴迪,王瑞泉,孟祥春,赵凤玲,孙福祥,梁辉诚,裴艳玲,丛丽;聚合物驱采出液和含油污水油水分离化学剂的研制[J];精细化工;2002年S1期
9 张衍军,毛卫荣,郭学民,陈辉,崔向英;七点法井网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及矿场试验[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2期
10 程林松,张姝玉,李春兰;聚合物驱黏弹效应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J];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11 符碧英,赵金亮,王冬梅,周文胜,王洪金;孤岛油田聚合物驱配套技术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3年05期
12 袁文翠,赵建民,倪红梅,肖勇军;聚合物驱综合调整优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3 韩丽华;曝气对聚合物驱采出水粘度的影响[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2年04期
14 张志远;聚合物驱采油技术[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15 柏红霞,昌润珍,韩春林,曹雪佳,戴亚伟,杨春红;双河油田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及认识[J];河南石油;2003年S1期
16 张继成,宋考平,邓庆军;聚驱开发指标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钻采工艺;2003年01期
17 宋考平,杨钊,舒志华,方伟;聚合物驱剩余油微观分布的影响因素[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8 荆国林,于水利,韩强;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4年02期
19 张春玲;林梅钦;宗华;李明远;方洪波;郭继香;;破乳剂浓度对聚合物驱原油乳状液破乳及界面性质影响[J];应用化工;2006年01期
20 ;分层注聚技术可解决聚驱井层间层内吸聚差异大问题[J];石油钻探技术;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荣;张强;雷阳;张晓东;;聚合物驱最优注入问题的一种分区优化方法[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2 孙传宗;姜汉桥;侯健;;聚合物驱微观渗流机理的三维孔隙网络模拟[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孙文杰;陈欢;余彦敏;李克文;;测定与计算聚合物驱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A];渗流力学与工程的创新与实践——第十一届全国渗流力学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黄丽;李勃;潘峰;;用于提高低渗透油层石油采收率的功能聚合物[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杨克冰;黄晓军;吕伯东;张士更;胡青;马寅锋;傅骏;钱乐;;解脲支原体感染对精子动态指标的影响分析[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男科专业委员会第五次学术年会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6 常晓平;马玉霞;熊英;;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应用方法研究[A];提高油气采收率技术文集[C];2009年
7 李道山;张景春;;水中含盐量对聚合物溶液膨胀界面粘弹度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8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8 徐寅峰;堪垦华;汪应洛;;一个普适的经济模型——预测与控制的非线性分析[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9 张春玲;林梅钦;李明远;吴肇亮;董朝霞;;影响聚合物驱采出液稳定性因素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连鹏;李明远;林梅钦;吴肇亮;;聚合物驱采出液油水分离特性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丙坤;聚合物驱动态指标的预测与控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2 冯玉良;聚合物驱动态预测及其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郭兰磊;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动态规划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4 韩杰;高温油藏聚合物驱及复合驱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谢俊;高含水油藏注聚合物后油藏精细描述与潜力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6 高静乐;陇东地区侏罗系油藏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李伟;三采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动态界面张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吕志凤;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乳状液稳定性及破乳絮凝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9 卢磊;油田聚合物驱采油污水处理药剂及工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张晓东;聚合物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优控制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瑛;聚合物驱抽油机井杆柱计算机仿真及试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2 张涛;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3 李霞;三类油层聚合物驱现场试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4 刘丽;聚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D];大庆石油学院;2005年
5 龚山峻;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配套技术研究及应用[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6 王永强;聚合物驱抽油机井参数优化设计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7 李潇菲;聚合物驱的经济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张向宇;二类油层聚驱方案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9 葛永涛;真武油田真35断块聚合物驱优化方案设计[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10 李兆爱;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稳定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宪广 通讯员 王蕾;新疆油田扩大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记者 王侠 通讯员 陈丽华 程宏杰;克拉玛依油田聚合物驱试验取得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记者 汪亚萍 通讯员 张建平;大港污水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4 张振山;聚合物驱油技术刨直接经济效益近160亿[N];科技日报;2007年
5 李丹;大庆采油六厂三类油层聚合物驱试验初显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周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聚合物驱油[N];中国石油报;2005年
7 周宏;提高采收率的主导技术--聚合物驱油[N];中国石油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胡红玲;创建工作不能搞形式 动态指标要经常检查[N];宝鸡日报;2008年
9 迟永宁 汤海雁 张伟;中国电科院参与两项目获973计划立项[N];国家电网报;2011年
10 张文鸣通讯员 薛梅;新疆油田聚合物驱工业化试验初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