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升力反馈减摇鳍系统的研究及随动系统的改造

张海鹏  
【摘要】: 减摇鳍作为船舶的主要减摇装置,已经被使用了70多年,其优良的减摇效果已经得到公认。但它并非十全十美,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目前使用的绝大多数减摇鳍都是角度反馈系统,它通过鳍的转角来计算控制力矩。这样就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鳍上产生的升力和鳍角的对应关系主要靠鳍的静态水动力试验得到。而鳍的水动力试验存在着很大的误差,特别是在动态条件下,鳍的水动力特性测试更困难,所以这种通过计算求得控制力矩的方法产生的鳍升力无法很好地抵消波浪力矩,因而影响了减摇效果。如果我们能够直接测得鳍上产生的升力,就可以避开鳍角转化为升力时的诸多不确定因素,这就是升力反馈减摇鳍系统的基本思想。 升力控制减摇鳍是一种全新的减摇鳍,它从控制原理上对传统的减摇鳍作了改进,具有很多的优点。升力减摇鳍的研制,对于更好的发挥减摇鳍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减摇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目前生产装船的减摇鳍控制系统中,随动系统的电路始终是由模拟器件构成。模拟电路的缺点显而易见,在控制精度和可靠性、灵活性方面都有局限性。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减摇鳍系统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而随动系统的改造就成为必然。 随动系统改造的方向应该是在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弥补其不足,也就是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精度以及灵活性。在这种考虑的基础上,我们选定可编程控制器对减摇鳍原有的随动系统进行替换改造。 本课题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1.结合国外科研机构对同类减摇鳍的研究,对照角度反馈减摇鳍系统,对升力减摇鳍的结构和组成作进一步的讨论和改善,最终提出一个工程化的设计。 2.结合减摇鳍系统,较全面地研究了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特点、原理以及在减摇鳍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在减摇鳍系统中应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必要性。 3.选用日本松下公司的FPO系列PLC对减摇鳍的原有随动系统进行替代改造,在实现原有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设计完成后的随动系统进行测试,验证其是否符合减摇鳍系统的工作要求。 4.提出了将PLC应用于减摇鳍控制器的设计,完成前期准备工作,为 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一步将PLC应用于整个船舶减摇控制系统打好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侯大志;张文瑶;;嵌入式FPGA在舰船减摇鳍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修船;2008年05期
2 于萍,刘胜,邓志红,金鸿章;减摇鳍升力反馈与鳍角反馈控制的对比[J];船舶工程;2001年02期
3 吉明,金鸿章,杨生,阎立涛;减摇鳍半实物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应用科技;2002年09期
4 梁利华,杨生,李国斌;DSP控制器在减摇鳍加载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机床与液压;2003年03期
5 吴冰;;收放式减摇鳍的改进[J];机电设备;1988年05期
6 荆兆寿;;从鱼鳍到舰船的减摇鳍[J];惯性世界;1998年03期
7 孟克勤 ,王明星;减摇鳍液压伺服系统分析[J];机电设备;1997年04期
8 王立贤,汪滨琦;减摇鳍测控系统中仿真转台的正弦运动控制[J];应用科技;2003年10期
9 曹溯萱,邱龙源;鳍箱内减摇鳍鳍角零位调整的新工艺[J];中国修船;2000年05期
10 吴跃斌,谢英俊,徐立,陈鹰;1MN级新型减摇鳍液压系统仿真[J];机床与液压;2004年04期
11 高玮;;惯性技术之窗:陀螺仪是减摇鳍的灵魂[J];海陆空天惯性世界;2011年07期
12 廖铭声;减摇鳍的阻力计算[J];船舶工程;1995年04期
13 焦侬;减摇鳍自适应控制系统的研究和仿真[J];船舶工程;1998年04期
14 侯兴凯,马宏颖,李国斌;减摇鳍航速调节的研究及MCS-96的实现[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1998年03期
15 杨盐生,贾欣乐;船舶减摇鳍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变结构鲁棒控制[J];中国造船;1998年03期
16 刘然;用“鸳鸯孔”保证减摇鳍基座安装精度[J];造船技术;2002年02期
17 徐世杰;邢继峰;彭利坤;;基于模糊理论的船舶减摇鳍控制系统研究[J];船舶;2011年03期
18 廖铭声;改进型减摇鳍的不规则波试验[J];舰船科学技术;1980年05期
19 宋学雷;;减摇鳍微机控制原理样机通过部级技术鉴定[J];应用科技;1988年01期
20 张海鹏,姚绪良,金鸿章;升力反馈减摇鳍及其鲁棒控制器的研究[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3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清华;杜留法;杨雄辉;;减摇鳍加强结构CAD/CAE一体化的若干关键技术探讨[A];纪念徐秉汉院士船舶与海洋结构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科俊;金鸿章;苏闽;;减摇鳍系统的神经网络监督控制[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3 陈彦山;;铸造用机械手模拟随动系统的数字化改造[A];第九届中国铸造协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杨磊;陈秋双;;基于随动系统的ABR流量控制算法[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严宝弟;;浅谈减摇鳍装置在新一代救助船上的应用[A];救捞专业委员会2005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薛延波;刘志刚;汪晋宽;;基于EtherNet/IP网络的两轴位置随动系统[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7 迟晓珠;金鸿章;;轴承负荷法测量鳍轴升力[A];2000全国力学量传感器及测试、计量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洪雨;汤振明;;减摇鳍绕轴摆动时的水动力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九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下册)[C];2005年
9 侯培培;邱明伯;胡小华;梁山;;基于FROH的减摇鳍的离散时间控制设计[A];2008’“先进集成技术”院士论坛暨第二届仪表、自动化与先进集成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金锋;房庆海;刘丹;;光电经纬仪随动控制系统的设计[A];第十一届全国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吉广;基于升力反馈的全航速减摇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王龙金;零/低航速减摇鳍升力模型及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3 王帆;零航速减摇鳍仿生机理及控制关键技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梁利华;减摇鳍电液负载仿真台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陈放;鳍水动力应用及鳍和水舱综合减摇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姚绪梁;减摇鳍的动态水动力特性及电伺服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7 赵为平;大型水面舰艇综合平衡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罗延明;船舶零航速减摇鳍及其电动伺服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9 张晓飞;船舶零航速减摇鳍建模与控制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10 綦志刚;船舶零航速减摇鳍升力机理及系统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鹏;升力反馈减摇鳍系统的研究及随动系统的改造[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2 贺彦峰;升力反馈减摇鳍及减摇鳍变结构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3 刘绪化;减摇鳍虚拟仪器测试及性能分析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大维;减摇鳍随动系统的数字化设计与试验[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陆淑芳;船舶减摇鳍系统模糊滑模控制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6 方悦;基于嵌入式的变鳍型减摇鳍控制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潘艳;变形减摇鳍及其在水下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杨林;减摇鳍减横摇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赵淑香;零航速下减摇鳍的运动规律与能量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彬;船舶多航态对减摇鳍电伺服系统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银炎;七〇四所轻小型减摇鳍获国家专利[N];中国船舶报;2011年
2 余华;华渝总厂获新型减摇鳍订单[N];中国船舶报;2011年
3 记者 张银炎;七○四所减摇鳍旺销[N];中国船舶报;2003年
4 记者 耿挺;首套国产伸缩式减摇鳍今亮相[N];上海科技报;2011年
5 记者 张银炎;我国首套伸缩收放式减摇鳍研发成功[N];中国船舶报;2011年
6 记者 张银炎;减摇鳍研发获重大突破[N];中国船舶报;2003年
7 记者 张银炎;集成式电液比例控制轻小型减摇鳍通过鉴定[N];中国船舶报;2010年
8 记者 张银炎;七○四所改写大型减摇鳍生产纪录[N];中国船舶报;2009年
9 记者 张银炎 周升友;大型船用减摇鳍国产化步伐加快[N];中国船舶报;2009年
10 记者 张银炎;七○四所收放式减摇鳍批量装民船[N];中国船舶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