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悬架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
论文建立了两自由度和四自由度汽车悬架振动模型,为了使仿真更加接近实际悬架的振动,利用随机过程的知识,用计算机模拟出符合特定功率谱密度函数的路面不平度时域序列,以此代替路面信号激励悬架,从而更加精确地获得了悬架性能指标,突出了主动控制技术的优越性。
论文在建立汽车悬架振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振动主动控制的理论和技术,着重研究了被广泛应用的自适应控制、空钩控制和最优控制,并通过计算机进行仿真,对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三个性能指标进行了评价。同时,不仅讨论了上述三种控制方法用于主动控制的的优点,还指出了这些控制策略存在的不足。
论文在两自由度汽车悬架振动主动控制试验台上,使用TMS320C25汇编语言编制了自适应滤波LMS算法和MLMS算法的程序,并进行初步的控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悬架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提高了汽车乘坐的舒适性。
|
|
|
|
1 |
马宝山,刘志刚,孙建民,赵振宇;自适应滤波技术在汽车悬架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
2 |
朱亮,韩方景,张尔扬,陈国良;基于FPGA的定点LMS算法的实现[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3 |
凌锡亮;;汽车悬架控制系统的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6年02期 |
4 |
黄汉卿;宁永海;;基于DSP的自适应滤波LMS算法的研究和实现[J];洪都科技;2007年03期 |
5 |
梅蓉;姚善化;;自适应滤波器在噪声抵消系统中的应用[J];仪表技术;2008年08期 |
6 |
左全生;自适应滤波器的一种新LMS算法——改进的最陡下降法[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
7 |
马广富,刘亚秋,姜雪原;基于DWT/LMS直交自适应算法的非线性系统辨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8 |
孙建民,舒歌群;自调整模糊控制技术在汽车悬架系统中的应用[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
9 |
陈力捷,陈玲莉;汽车悬架系统中的混沌现象及其控制[J];交通与计算机;2005年01期 |
10 |
吴银凤;温如春;;一种基于FPGA的自适应滤波器的设计[J];仪器仪表用户;2006年03期 |
11 |
陈晓军;崔唯佳;李晓雷;李红亮;赵晓霞;;基于LMS算法的智能天线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J];伺服控制;2011年03期 |
12 |
张洪欣,李润,温吾凡,林逸;R-W方法在汽车悬架运动分析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1987年04期 |
13 |
刘圣田
,赵长利;汽车悬架减振器检测与汽车行驶安全性[J];汽车与安全;1999年05期 |
14 |
冯存前,张永顺,童宁宁;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自适应滤波新算法[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
15 |
赵晶,唐健;噪声控制中FIR自适应滤波的DSP实现[J];沈阳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
16 |
李会方;李锋垚;俞卞章;;基于改进ADALINE神经网络的DTMF检测算法[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4年S7期 |
17 |
孙玉国;朱礼昆;黄熠;;基于LMS算法的多通道接收机幅相校正[J];仪表技术;2008年03期 |
18 |
李存武;林春生;;关于几种变步长LMS算法的讨论[J];舰船电子工程;2008年05期 |
19 |
余卓平,黄锡朋,张洪欣;减轻重型汽车对道路的损伤─—汽车悬架优化设计[J];中国公路学报;1994年03期 |
20 |
迟男,刘杰;浮点DSP实现自适应滤波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