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下消声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

白国锋  
【摘要】: 水下消声覆盖层是提高潜艇隐蔽性的主要装备,也是唯一既能够有效降低主动目标强度又能抑制辐射噪声的一项综合性的关键技术。消声层的声学设计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消声层已经向低频宽带发展,长期以来一直是水下消声降噪领域的一个难题。传统的消声层使用单一圆柱腔谐振吸声,但是吸声频带很窄。现代应用的吸声层基本是阻抗过渡结构或复合谐振吸声结构,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却不尽如人意,针对水下消声覆盖层的吸声系数预报及声学设计问题,本论文利用多种解析方法研究声学模型,并对各种模型的声腔结构和材料参数做了详细的分析,为消声层的声学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解析模型以分层介质中的波动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等效参数的概念,并运用声阻抗的复数表示法把阻尼层对介质层声能吸收的影响都考虑进去,通过比较敷设消声覆盖层前后多层传递损失的差异来获得消声层的效率。本论文首先对均匀材料的吸声特性做了深入的分析,并详细讨论了WKB微扰摄动法,利用WKB方法计算阻抗过渡结构的吸声系数。之后,本文进一步针对阻抗过渡结构和谐振吸声结构,研究了变截面波导声传播理论模型、分层媒质等效阻抗模型、粘弹性圆柱管声传播理论模型、发泡材料等效参数计算模型和谐振声腔理论,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复合结构吸声系数的计算问题。论文应用各种模型作了大量的计算机仿真研究。 本论文利用各种解析模型的声学设计理论,使用MATLAB与VB软件建立了一套水下消声覆盖层吸声系数预报软件,研究了最优化设计中单参数最小化、无约束非线性最小化和有约束最小化理论的一些算法,利用现有模型的吸声系数计算公式作为目标函数,初步优化了一些结构的材料参数。根据水下消声覆盖层解析模型理论和大量的仿真研究,本文分析了消声层一些结构声学参数的吸声特性,提出了一些改进消声层吸声性能,提高潜艇声隐身性能的建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文教针厂减振吸声治理[J];噪声与振动控制;1987年03期
2 钟祥璋;吸声泡沫玻璃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J];声学技术;1992年Z1期
3 吕玉恒;泡沫铝吸声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专家认定[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0年06期
4 吕玉恒;泡沫铝吸声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专家认定[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0年03期
5 赵荒;吸声减噪的罗茨鼓风机消声器[J];环境技术;1994年06期
6 吴静珍;吸声园锥尖劈结构性能的研究[J];橡塑资源利用;1994年01期
7 周雍;小型厅堂音质设计浅析[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8 钟祥璋,刘继凯;铝合金穿孔装饰吊顶板的吸声特性[J];声学技术;1997年02期
9 钟祥璋,刘明明;吸声泡沫玻璃的吸声特性[J];新型建筑材料;1998年03期
10 钟祥璋,莫方朔;吸声无纺布在金属穿孔板中的应用[J];电声技术;2003年07期
11 陆晓军 ,耿丽娟;树脂吸声棉在风机降噪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1994年05期
12 朱辉,刘云东;大型球铁曲轴吸声性缺陷超声定位法[J];无损检测;1994年01期
13 刘淑君,贾宝库,王淑芬;动力站噪声的综合治理[J];化工环保;1996年04期
14 庄表中,秦清明;(十七)减振、吸声、隔声复合材料的应用[J];振动与冲击;1996年03期
15 张文有,马守才,段琼花;内燃发电机组机房降噪技术[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3年05期
16 庄表中,何逸范,莫水祥;(十一)应用高阻尼和吸声技术降低吸排油烟机的噪声[J];振动与冲击;1994年04期
17 张强,胡章伟;洞壁吸声内衬在风洞中的应用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1994年04期
18 吕玉恒;泡沫铝吸声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专家认定[J];振动与冲击;2000年04期
19 吕玉恒;泡沫铝吸声板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通过专家认定[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0年05期
20 赵祥,李嘉华;改性氯氧镁水泥吸声保温板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J];新型建筑材料;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陵辉;;具有弹性盖层的应变合金外延薄膜组分演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齐三红;杨顺群;郭晓峰;;宝泉电站上水库主坝坝基深厚覆盖层问题研究[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张淑雅;万其超;王咏云;;无钯活化之无电镀钴合金作为铜内连线覆盖层之应用(英文)[A];2007年上海市电子电镀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杨俊志;冯杨文;陈修星;侯锦;;黄金坪水电站坝基深厚覆盖层帷幕灌浆试验研究[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翟万全;蔡荣生;赵辉;;溪洛渡水电站出线井混凝土壁后灌浆试验[A];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2009年地基基础工程与锚固注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屈培元;;一种多功能环保型“吸声文化石”的性能及使用方法[A];绝热隔音材料轻质建筑板材新产品新技术论文集[C];2003年
7 马玉亮;王兵;陈磊;林新志;;丁基类阻尼吸声橡胶材料性能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5分册)[C];2010年
8 胡俊民;;吸声和隔声——常常被混淆的概念[A];绝热隔音材料轻质建筑板材新产品新技术论文集[C];2003年
9 王曼;赵丽艳;王智元;何元安;;一种新型复合材料吸声的理论建模与仿真[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赵松龄;赵跃英;;吸声构件复反射系数的单测点测量技术[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曼;水声吸声覆盖层理论与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贾官伟;固废堆场终场土质覆盖层中水分运移规律及调控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刘茜;变密度纤维集合体的压缩、透气与隔声行为的组合表征[D];东华大学;2006年
4 卢灿辉;聚丙烯-铁-废旧橡胶的碾磨粉碎应力诱导效应及复合材料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潘志云;Ge/Si和TiN/Si_3N_4低维体系的表面和界面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黄巍;低接触势垒ErSi_(2-x)和YSi_(2-x)薄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王士娟;黄山风景区斑痣盘菌科物种多样性与散斑壳属分子系统学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8 邓学晶;城市垃圾填埋场振动台模型试验与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翟国庆;液相基底表面具有排斥相互作用的非平衡原子团簇系统及其连续薄膜透声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10 闻久成;辽宁核电厂地震危险性分析评价[D];吉林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国锋;水下消声覆盖层吸声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2 刘志宏;粘弹性多层复合结构吸声特性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3 吕海涛;利用抛光砖废料制备建筑吸声板材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绍明;锌及锌覆盖层户外大气暴露与实验室加速腐蚀试验相关性的研究[D];机械科学研究院;2001年
5 程九梅;基于高速列车声振特性的高效吸声结构优化设计[D];吉林大学;2012年
6 袁盛红;地壳覆盖层中电磁波传播特性的预测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7 孙卫青;层合复合材料声学性能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邓林恒;湿润气候区毛细阻滞型覆盖层性能试验研究及其工程应用[D];浙江大学;2011年
9 周洪;高分子微粒吸声材料的制备、吸声特性及计算机仿真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庞业珍;基于传递函数的吸声隔声测量方法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秦延安 樊伯印;陕西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攻破150米深厚冰碛覆盖层防渗难题[N];中国水利报;2006年
2 胡俊民;用好吸声隔声材料提高噪声控制效果[N];中国建材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吴琼;广州歌剧院的吸声“内衣”[N];广东建设报;2010年
4 魏伊;玻璃棉 高效保温、隔热、吸声好饰材[N];中华建筑报;2000年
5 曹其玮 DigiTimes;蓝光盘片 BD规格优、难度高 覆盖层技术为关键[N];电子资讯时报;2006年
6 吴平;太阳能技术运用[N];市场报;2006年
7 李卉;可耐福为世博树立高品质绿色典范[N];建筑时报;2010年
8 通讯员 周广宽 马军;十二局集团二公司小磨高速公路再露一手[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5年
9 齐智杰记者 何秀丽;“乳液”修复土地 “蜂窝”清洁尾气[N];哈尔滨日报;2008年
10 通讯员 王晓铭 本报记者 王春;生态填埋:资源化城市垃圾[N];科技日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