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其仿真

李冬丽  
【摘要】: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综合了现行舰船平台的电力和推进两大系统,实现电能综合利用和推进供电一体化,是20世纪90年代推出的一种全新的电力推进系统。随着它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中不仅具有高、低压网络,而且网络结构也变得更加复杂,开展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分析和研究也就非常迫切,但是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积累很少,突破制约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本文主要就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做一些基础性的研究。 经过查阅大量的中英文资料,综合船电工作者所做的工作,通过一个典型的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示例,建立了包括影响系统动态过程的主要调节机构——原动机调速器和励磁调节器等元件的数学模型,结合电力系统的等效法和节点电压法,建立系统网络结构的稳态数学模型,并利用牛顿-拉夫逊法编程计算系统的稳态潮流,为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分析提供初值。在已有的数学模型和稳态初值基础上,借鉴陆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的成熟理论,建立舰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的仿真算法,以求解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为核心,修改各时刻发电机的注入网络的电流和网络导纳阵,迭代求解网络方程,并且适时地用各调节机构的方程不断修正暂态过程中q轴暂态电势、原动机的输出功率等时变参数,使整个舰船电力系统在受到一个大扰动后仍能稳定运行。 为了研究舰船在不同的工况下,突加、突卸负载对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的影响,本文运用Matlab6.0软件平台编程实现了整个动态过程的时域仿真,给出了系统电压、电流、功率和功角等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运用舰船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判据,根据发电机相对功角曲线的变化判断系统的暂态稳定性, 哈尔滨_〔程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同时还能得出系统在允许的电压和频率变化范围内加载和减载的最大容量, 为整个舰船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提供了稳定性方面的依据。同时为了 验证时域仿真中所采用的数学模型、仿真算法和仿真程序的准确性,对两机 并联系统、三机并联系统和四机环网系统突加、突卸负载整个动态过程进行 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显示了本文采用的研 究步骤、实验方案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和独创性。 关键词: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数学模型;暂态稳定性;时域仿真 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文胜,祁功道;舰载直升机飞行环境研究[J];飞机设计;1998年01期
2 田志定;HDR双相不锈钢的舰船应用研究[J];船舶;2001年04期
3 王永生,陈华清,敖晨阳,孔庆福,陈国钧;舰船液力偶合器数学建模新方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6期
4 魏岳江;未来谁能大闹海中龙宫 登陆作战中的神兵奇将 水中飞机和舰船浮出水面[J];舰载武器;2003年01期
5 孟祥军;降低钛材价格、促进钛在舰船上的应用[J];钛工业进展;2003年06期
6 艾雨兵,郑金华;舰船电子装备特点及其发展[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4年01期
7 魏岳江;未来登陆作战中的“神兵奇将”——水中飞机和舰船浮出水面[J];国防科技;2004年01期
8 李军;舰船密闭舱室空气净化系统数学模型及其分析[J];舰船科学技术;2004年S1期
9 李志华,王树宗;舰船摇摆下鱼雷空中弹道研究[J];鱼雷技术;2005年02期
10 陈穗华;;2006年舰船科技知识夏令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J];广船科技;2006年03期
11 ;我会举办第十五届青少年舰船科技知识夏令营[J];广东造船;2006年03期
12 华玲;;舰船事故配电系统优化设计[J];上海造船;2008年03期
13 宋宜昌;;劈波斩浪的壮美历程——《驶向深蓝——新中国舰船工业腾飞纪实》创作感言[J];求是;2009年13期
14 张洪涛;吴世君;王天忠;;饱和式限流器应用于舰船电力系统的仿真研究[J];船电技术;2009年11期
15 张勇;汤仕平;李建轩;;舰船电磁兼容性维修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9年11期
16 何凤仙;对舰载直升机在舰船上维修保养的探讨[J];舰船科学技术;1992年06期
17 张志宏;郑学龄;邱永寿;;等、变深度舰船水压场的理论计算[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1992年03期
18 朱孝信;超导材料在舰船上的应用[J];武汉造船;1994年03期
19 李定国,叶增军,王恒智,邓龙海;舰船柴油发电机组温度、压力参数巡检报警装置的研制[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20 ;咨询园地[J];现代舰船;199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烽;侯建军;万林;石爱国;杨宝璋;;风浪联合作用下舰船完整稳性的三种评估方法[A];1995-2009航海技术论文选集(第1集)[C];2010年
2 王立群;;燃气轮机的状况监控技术[A];第十届全国设备监测与诊断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3 吴广明;沈荣瀛;华宏星;;某大型舰船三维有限元振动及冲击计算[A];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2003年
4 刘培礼;刘东晖;黄微波;常栋;曾伟华;;RAM-200舰船用吸收雷达波涂料的研制及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届隐身功能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潘卢毅;唐文勇;薛鸿祥;张圣坤;;基于结构性能快速评估的舰船碰撞损伤剩余强度分析[A];中国钢结构协会海洋钢结构分会2010年学术会议暨第六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论文集[C];2010年
6 迟卫;江立军;;舰船冰区航行安全问题探讨[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7 徐绍衡;;AutoNet数字信息平台及其舰船上的应用[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04 MIS/S&A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8 万林;侯建军;张永胜;石爱国;;舰船自动识别系统(AIS)研究[A];2002航海实用新技术论文集[C];2002年
9 ;前言[A];第十一届船舶水下噪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盖强;冯杰;初健;;舰船主机故障诊断系统[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建军;舰船摇荡混沌动力学分析及其时域预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爱明;海洋舰船尾迹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仿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3 范孟华;基于域、分岔以及递归投影方法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4 刘建湖;舰船非接触水下爆炸动力学的理论与应用[D];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2002年
5 于世涛;交流励磁发电机稳定机理与控制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6 律方成;可控串补阻尼电力系统低频振荡控制策略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00年
7 侯建设;模拟舰船条件下蔬菜采后生理和保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樊纪超;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动态安全域及其临界割集表示[D];天津大学;2005年
9 辛焕海;参数不确定性和饱和非线性对电力系统稳定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高霄鹏;舰艇水动力噪声的数值分析与拖曳模测试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丽;舰船综合全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分析及其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刘树鹏;舰船纵横倾作用下转子轴承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江帆;空爆载荷作用下舰船结构动态响应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李军;舰船典型系统安全性分析评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王锋;基于共平台电磁散射与辐射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詹雨博;紧急直流功率支援对交直流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7 曲艺;风电接入对系统暂态稳定的影响及低压穿越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李明;产品数据管理在基于仿真的舰船研制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9 向兆军;舰载高频地波OTH雷达电磁兼容特性仿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罗寅;舰船冲击环境分形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明、特约记者 吴瑞虎;攻克十六项海上舰船保障技术难题[N];解放军报;2005年
2 陈岩;舰船领域用钛将成为钛工业新的亮点[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3 臧波 特约通讯员 姜毅;战储舰船电子器材有了最新“版本”[N];解放军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刘清香;为了舰船更加安静[N];湖北科技报;2004年
5 通讯员刘海洋熊峰;组建首个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实验室[N];中国水运报;2003年
6 刘翔;为舰船“护航”[N];中国船舶报;2000年
7 潘景维 杜兴民 秦军;铸强祖国舰船“心脏”[N];中国船舶报;2002年
8 张利;韩日十余舰船,风浪中对峙30小时[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记者 张毅;中国舰船研究院喜庆建院40周年[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10 关玉权 蒙乐;中国舰船研究院四十年风雨谱写辉煌篇章[N];中国企业报;200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