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仿真分析
【摘要】: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因其在现浇混凝土中的优势而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广泛应用。连续梁同简支梁相比,具有较小的设计弯矩和挠度、较大的抗侧刚度和较大的安全储备,倍受青睐,但是人们对其认识还有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次内力、次弯矩以及其发生内力重分布后的次内力和次弯矩的研究不足。
作者首先总结了超静定结构次弯矩的计算方法,随后在文献[33]对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次弯矩及内力重分布基础上,对无粘结混凝土的次弯矩的存在形式及概念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澄清了次弯矩在加载过程中演化的本质。采用能量法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梁进行了全过程分析研究,并用有限元程序建立编制了仿真计算程序,与ANSYS计算结果相对比,结果相差不大,验证了该分析方法的实用性。
|
|
|
|
1 |
王龙;刘慧萍;;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次弯矩的合理利用[J];山西建筑;2006年19期 |
2 |
简斌,黄音,王正霖;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变刚度分析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3 |
沈颖坤;;预应力加固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设计计算[J];特种结构;2008年03期 |
4 |
张敏;姚裕昌;;预应力砼超静定结构次弯矩的直接计算法[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1995年02期 |
5 |
杨建明,吕志涛;预应力砼超静定结构次弯矩的简捷计算[J];建筑结构学报;1989年03期 |
6 |
刘慧萍;王社良;;对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弯矩调幅的分析[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
7 |
熊学玉,郭子顺,徐西林;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分析[J];华东公路;1994年02期 |
8 |
王虹玫;;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计算次弯矩心得[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
9 |
张应翠,高兑现,晏兴威;次弯矩在非震区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的作用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
10 |
刘慧萍;李宝平;;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J];西安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11 |
薛伟辰,吕志涛;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设计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12 |
简斌,王正霖,邬洪;后张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试验方法[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
13 |
简斌,刘宜丰;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分析原理[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
14 |
熊学玉,李伟业,黄鼎业;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次内力简捷计算[J];工业建筑;1998年02期 |
15 |
简斌,白绍良,王正霖;后张有粘结预应力连续梁的分析原理[J];工程力学;2000年05期 |
16 |
曹金彪;;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次弯矩及其影响[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12期 |
17 |
林雨生;;超静定预应力连续结构中等效荷载计算[J];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4期 |
18 |
范美玲;邵光信;朱伟;;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次轴力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结构;2008年06期 |
19 |
陈明政;黄音;简斌;白绍良;王正霖;;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端弯矩调幅的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8年06期 |
20 |
张应翠,王春藻;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的次弯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