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海远距离匹配场声源定位研究
【摘要】:匹配场声源定位是水声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多种匹配场处理算法。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一种有效的能够实时解决真实环境中远距离声源的定位方法。原因之一是声压是一个时变的量,其幅度和相位是起伏的,单次或有限多次的测量无法完整反映声场的真实特性,因此基于声压场难以给出准确的声源定位;原因之二是海洋声信道是三维的,而几乎所有的已有的算法只能解决信道模型与距离无关的问题;第三个原因是三维声压场的计算极其复杂,还没有快速准确计算声场的有效方法。为了解决浅海远距离声源的定位问题,提高定位精度和匹配场处理速度,本文藉助特征声线传播时间,提出了一种匹配场声源定位的新方法。应用特征声线传播时间,从而可以忽略声压的幅度信息,声场的噪声容限得到了提高,并且代价函数对模型失配的敏感性得到降低;通过到达信号包络的延迟,声压相位模糊的干扰便可消除;声线传播时间是声速的伪线性函数,其起伏要比声压小得多;三维环境中特征声线的计算速度快、且精度高。基于以上对声线传播时间的分析,本文选取最短传播时间特征声线到达不同接收水听器的相对时间差,研究了远距离声源的定位问题。
众所周知,匹配场声源定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声场建模,二是代价函数的构造。声场建模是整个问题的基础,本文从射线理论模型出发,详细分析了三维特征声线计算程序HARPO和RTPO。结果表明,哈尔滨工程大学唐俊峰博士开发的RTPO程序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更快的计算速度。基于最短传播时间特征声线到达相邻基元时延和声线传播时间,文中构造了匹配定位的第一类和第二类代价函数。应用两类代价函数,文中分别仿真了水深失配、接收水听器位置失配和声速失配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第一类代价函数对水深失配和接收水听器位置失配是较敏感的,而对声速失配不敏感,并且具有较高的深度估计精度;第二类代价函数对三种失配都不敏感,但是它的深度分辨率较低。为了克服第一类代价函数对失配的敏感性,文中提出了增加基元的定位方法。数值计算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接收水听器位置失配的影响,使得声源的距离深度估计精度得以较大提高,
|
|
|
|
1 |
梁家惠,王成云,饶宇;声源定位实验—— 一个具有明确应用背景和前沿技术特点的综合性实验[J];物理实验;2000年01期 |
2 |
崔庚寅,白文忠,管振龙,王厄舟,张凤娟;人耳对声源定位的时差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3 |
董洪光;基于实时解空间的三维声源定位[J];宇航计测技术;2004年06期 |
4 |
王晓宇,孙晓峰;基于爆轰波原理声源定位方法初探[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3期 |
5 |
邵怀宗,林静然,彭启琮,居太亮,徐异凌;基于麦克风阵列的声源定位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
6 |
狄昂照;多声源定位的存在唯一性问题[J];系统科学与数学;1986年03期 |
7 |
李文;夏秀渝;何培宇;李源;;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近场声源定位[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
8 |
陈红雨;;基于声源定位的GPS模拟实验设计[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年02期 |
9 |
张峥;黄强;范涛;彭杰;袁国顺;;利用头相关函数实现虚拟声源和运动声源[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
10 |
鄂毅男,张宝琪;二维分离型声发射模拟源定位研究[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
11 |
沈常宇;郭宝金;姜守军;蒋坤军;;小区域高精度实时三维声源定位系统[J];声学技术;2007年05期 |
12 |
陈耀明,杨怡青,黄清;多线谱加权的匹配简正波处理声源定位[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9年02期 |
13 |
雷凌;单颖春;刘献栋;;改进的波束形成方法及其在运动声源定位中的应用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07年05期 |
14 |
苗明川;杨增逵;梁家惠;;概率定位算法在全球定位系统模拟实验中的应用[J];物理实验;2009年01期 |
15 |
黎胜;;相位共轭方法的声源定位分辨率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0年10期 |
16 |
陈耀明,高天赋,杨恰青,马忠梅;浅海短垂直阵和稀垂直阵的声源定位性能[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6年06期 |
17 |
赵跃英;盛胜我;赵松龄;;一种可作为声源定位与声场空间特性分析的测量系统[J];声学技术;2006年02期 |
18 |
杨祥清;汪增福;;基于麦克风阵列的三维声源定位算法及其实现[J];声学技术;2008年02期 |
19 |
梁之安,杨琼华,林华英;声源定位与声源位置辨别阈[J];声学学报(中文版);1966年01期 |
20 |
李承智,曲天书,吴玺宏;一种改进的AEDA声源定位及跟踪算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
|
|
|
|
1 |
程丽娟;应丽美;Olivia Gosseries;王付言;张瑛;喻森明;胡晓华;余丹;李景琦;高鸿兴;何敏慧;Caroline Schnakers;狄海波;;严重意识障碍患者声源定位的评估:唤名与铃声的比较[A];首届全国脑外伤治疗与康复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中)[C];2011年 |
2 |
范京;罗倩;曾义芳;;平面麦克风阵列估计声源的方向和距离[A];全国第4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
3 |
刘月婵;孙超;何元安;;旋转式阵列声源定位技术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
4 |
胡涛;蒋德军;王涛;;简正波展开与声源定位[A];中国声学学会1999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99]论文集[C];1999年 |
5 |
黄益旺;杨士莪;吕钱浩;;基于时延的匹配场声源定位[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
6 |
黄益旺;杨士莪;朴胜春;;远距离声源被动定位新方法研究[A];2004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7 |
全海英;张旭;邓军民;于红玉;徐瑾;孙涌;何宝新;水玉海;王宁宇;;声源定位测听系统的设计[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
8 |
汪增福;刘克辉;王东;韩文善;;基于声压幅度比的声源定位[A];2001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1年 |
9 |
马光彦;王伟策;蒋新胜;罗珊;;一种高精度声源自动跟踪系统的设计[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
10 |
钟小丽;谢菠荪;;衣服、耳廓对肩部反射及头相关传输函数的综合影响[A];200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