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VDSL传输信道建模与噪声分析

王启胜  
【摘要】:本文主要是为了完成对VDSL(甚高速数字用户环路)的传输信道和传输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噪声进行分析仿真。 VDSL技术被视为不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的下一代产品——这是对ADSL概念的扩展,故其现在还处在研究阶段。本文先介绍了VDSL的模型和一些基本规范,分析和比较了VDSL的优点,并介绍了VDSL的发展现状。 VDSL系统的性能仿真分析,可以为VDSL系统设计、标准制定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性能仿真分析的过程,是根据双绞线信道特性和各种干扰特性,首先建立正确的信道模型和干扰模型;再根据VDSL传输的编码、调制方式,利用计算机仿真程序,即可计算出VDSL的传输性能。所以,无论在VDSL的性能分析还是测试过程中,首先都要仿真VDSL的信道环境以及VDSL实际工作中所受到的各种干扰。VDSL是通过双绞线实现最后传输的接入技术,因此信道环境的仿真过程,就是双绞线信道的建模过程,所以对双绞线信道的建模尤为重要。同样传输过程中各种噪声对系统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本文介绍了影响VDSL系统性能的各种干扰,包括背景噪声、串音干扰、无线电电磁干扰和脉冲噪声等等,并且针对VDSL的传输信道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最后利用MATLAB软件完成信道建模和噪声仿真分析。 本文的建模仿真的结果就是为了得出采用何种编码方式,使在双绞线中传输的VDSL信号能够获得最优的传输速率,使其受到的干扰达到最小,损耗也最小,尽可能的延伸其传输距离。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现有VDSL系统的理论依据,实施标准,具体实现和应用等一系列环节的研究来提出对现有VDSL系统的改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红波;山西省地方税务局职工宿舍宽带安装方案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10期
2 杨柳;VDSL技术发展和标准状况[J];广东通信技术;2003年04期
3 吕国伟,叶家骏,潘志浩;Zipper VDSL新技术[J];电子产品世界;2000年07期
4 韩玲,段晓东,曾志民,丁炜;VDSL在下一代接入网络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03年05期
5 林维忠;甚高速数字用户线路技术[J];有线电视技术;2003年13期
6 ;VDSL标准的新进展[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3年26期
7 崔红梅;VDSL接入技术及应用前景[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07期
8 吴蒙,毕厚杰,胡建彰;VDSL技术及发展[J];电信科学;1997年11期
9 GordonJ.Reesor;VDSL线路编码技术—DMT还是CAP/QAM?[J];今日电子;2002年07期
10 吴也文;VDSL技术及其应用[J];当代通信;2003年12期
11 Randy Stephens;满足VDSL的模拟接口需求——设计人员在构建VDSL模拟前端时必须考虑的问题[J];今日电子;2004年01期
12 ;QAM是VDSL线路编码的上佳选择[J];电信快报;2004年04期
13 ;VDSL铺就宽带之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1期
14 葛秀莲,李伟,江山;VDSL技术及其发展[J];电子质量;2002年10期
15 闫毓 ,魏春城;VDSL技术在社区宽带接入上的优势[J];通信世界;2002年06期
16 夏陆;超高速数字用户环路VDSL装备电话网络[J];工业技术进步;2001年06期
17 黎东荣;浅议VDSL和ADSL混插技术[J];电信技术;2002年09期
18 李净;茶山网 络V5924 VDSL 交换机产品2003年喜获开门红[J];世界电信;2003年Z1期
19 樊凌涛,陈健;TDD-VDSL兼容ADSL频谱的子频带抑制方法[J];通信学报;2004年01期
20 伍玲;利用VDSL组建局域网[J];广西电力;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微;李有明;俞建定;;一种低复杂度的VDSL2下行传输复合型算法[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兵;;VDSL宽带接入的工程应用分析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河南省第四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孔凡华;徐军强;;宽带接入方式选择[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8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陈晔峰;;在第五类双绞线上实现千兆以太网[A];第五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2年
5 颜彪;许宗泽;;VDSL数字用户环路的调制方法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文化锋;杨任尔;金炜;;双绞线串音干扰特性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邵志江;丁吉;顾长青;李茁;;一种分析双绞线串扰的时域方法[A];2010年全国电磁兼容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程亚奇;陈书明;孙继平;兰西柱;晋刚;郭东辉;张亚丽;邹慧兰;陈本东;;DSP设计和ADSL的应用[A];2003中国通信专用集成电路技术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梁鸭红;;综合自动化变电站RS-485通信防雷技术应用[A];2006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10 汤行明;;TD-SCDMA传输信道编码与复用技术[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乔崇;长双绞线信号传输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2 贺明妍;时移非正交多载波调制技术的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徐斌阳;无线资源管理及业务QoS保障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4 曾宪武;水声综合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田骏骅;高速QAM解调器的算法及VLSI实现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海燕;虚拟现实遥现遥控远程前端的视觉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付炜;短距离无线通讯中传播特性理论研究及相关关键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启胜;VDSL传输信道建模与噪声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郭强;VDSL2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晓健;VDSL MODEM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4 盖阿妮;VDSL2通信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杨强;VDSL2 CPE设计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李香雪;VDSL系统中的串扰消除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田孝武;VDSL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4年
8 于芳春;VDSL2串音抵消处理引擎的研究与实现[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胡观华;多用户VDSL系统串音问题研究[D];宁波大学;2009年
10 张之龙;以太网三层交换机启动模块及VDSL接入模块驱动程序的设计[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电话线上普及以太网[N];网络世界;2002年
2 本报记者 高颖;VDSL:体验xDSL终极速度[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VDSL与ADSL互为补充[N];通信产业报;2003年
4 ;VDSL2具备大规模商用条件[N];中国电子报;2009年
5 ;VDSL与ADSL的技术比较[N];通信产业报;2003年
6 陈绍强;VDSL迈向全方位宽带[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7 ;双绞线上的宽带之路[N];人民邮电;2002年
8 曹迎心;VDSL:宽带接入的一次质变[N];通信产业报;2004年
9 钟文;VDSL迎来市场机遇[N];中国电子报;2003年
10 俭;TP-Link发力VDSL[N];计算机世界;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