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气液两相流流型实验研究

张金红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实验对水平管、倾斜管和垂直管内不摇摆绝热流动条件下的两相流流型进行了研究。 本实验在空气和水两相流常压实验台上进行,在透明有机玻璃管内,用目测法对流型进行观察。实验段长度为6m,水平管实验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管径:14.8mm、24.5mm和34.5mm;倾斜管分别对14.8mm和24.5mm两种管径进行了15°和30°实验;垂直上升管进行管径为24.5mm和34.5mm的实验,实验段出口通大气。实验数据由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典型流型用1/1000s高速摄像机进行拍照。低流量工况流型可直接通过目测观察来识别,高流量时借助于摄影和压力/压差波动图像来识别流型。 本文通过对大量实验现象观察和实验结果分析,确定管内流动存在的流型,按照常见流型定义,给出流型的分类,分别绘制内径14.8mm、24.5mm和34.5mm的水平管流型图;内径14.8mm、24.5mm倾斜15°和30°倾斜管流型图;内径24.5mm和34.5mm垂直上升管流型图,同时分别对水平管、倾斜管和垂直上升管内的流型演化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又对相应流型间转换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应流型转换的机理理论模型。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水平管和倾斜上升管流型图与传统的Mandhane和Barnea流型图基本一致,对于垂直上升管实验得出的流型图,与Hewitt流型图有一些差异,需要进一步实验证实。通过实验得出的流型图对比表明:(1)倾斜对分层流到间歇流转变区域影响很大,在倾斜管中分层流已经消失了,间歇流型区域扩大;(2)环状流流型的边界随着倾角增加相应地往气流量大的方向偏移;(3)泡状流、弹状流和环状流是在整个倾斜角度都存在的流型。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亦普;刘振华;;水基纳米流体在竖直毛细管中的气液两相上升流流型特性[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10期
2 高亦普;刘振华;;水基纳米流体在水平毛细管中的气液两相流流型特性[J];化工学报;2007年08期
3 许晶禹;吴应湘;李东晖;;利用射流泵输送油水两相管流的实验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05年04期
4 高炳军;付林;杨占军;李舒君;;油煤浆加热炉前混氢直管段气液两相流流型数值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5 蒋安众,周云龙,夏国栋;水平管中气液两相流的流动特性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6 周云龙;陈飞;刘川;;基于图像处理和Elman神经网络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识别[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年29期
7 姜俊泽;张伟明;王志明;;气液两相管流流型识别理论研究进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王补宣,杜小泽;细圆管内流动凝结换热的流型研究[J];自然科学进展;2000年12期
9 孙斌,周云龙,关跃波,洪文鹏;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的压差波动特征[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杜杨,辛明道,周明来,张世富;水平二维内微肋管内凝结两相流流型图实验研究与解析[J];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年05期
11 解利昕,阮国岭,张耀江,王世昌;水平管薄膜式蒸发装置传热研究[J];水处理技术;2000年02期
12 邢至庄,孙绍述,胡玉霞;接近海底水平管的波浪力和C_D,C_M,C_L值的实验研究[J];海洋工程;1990年03期
13 金宁德;李爽;张煜;郑希科;谢荣华;刘兴斌;;水平油水两相流测井仪器测量通道内流型识别[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9年03期
14 孙斌;白宏震;黄咏梅;;基于EMD和ICA的AR模型在两相流流型识别中的应用[J];化工学报;2010年11期
15 吴铁军,郭烈锦,刘文红,张西民;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规律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4期
16 周云龙,蔡辉,关月波,宋景东,沙鹏;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特性研究[J];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7 郭飞;;关于气液两相流流型及其判别的若干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0年21期
18 徐进良,陈听宽,翟兴耀,杨鲁伟,宋纪元;水平管顶部破口入口蒸汽含汽率[J];自然科学进展;1996年02期
19 阎昌琪;于凯秋;栾锋;曹夏昕;;摇摆对气-液两相流流型及空泡份额的影响[J];核动力工程;2008年04期
20 Rashmi G. Walvekar;张磊;师文静;;水平管中油水分散紊流的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地球物理;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强;朱跃钊;廖传华;张维薇;;海水淡化中水平管降膜蒸发的研究[A];2008中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8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安刚;李俊明;王补宣;;圆管内膜状凝结的流型演化分析[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操;刘磊;鲍青波;张翔;周芳德;;水平管两相流减阻率与单相流减阻率的基本关系[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4 钟兴福;李志彪;李东晖;吴应湘;;水平弯管内气液流动对管道振动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孙斌;周云龙;陆军;;水平管气液两相流流型压差波动的PSD特征[A];首届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陈岚;袁志强;;北京银泰中心工程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7 周云龙;陈飞;张学清;孙斌;;基于图像小波变换的气液两相流型识别[A];高效 清洁 安全 电力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吉林省电机工程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毛天鹏;;遵义某工程泵送混凝土施工[A];建设工程混凝土应用新技术[C];2009年
9 张耀金;潘新章;;粉料脉冲气力输送水平直管段的压力降[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四)--物流与仓储气力输送[C];1984年
10 孙焕强;吴应湘;张军;马乃庆;钟兴福;;管道旋流中油芯的形成条件与形态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亚;垂直上升油水及油气水多相流流动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丛星亮;粉煤密相气力输送的流型与管线内压力信号关系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3 栾锋;摇摆对水平管内气水两相流影响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4 宗艳波;倾斜及水平油水两相管流流动特性测量[D];天津大学;2009年
5 张金红;摇摆状态下气水两相流流型及阻力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海琴;水平管油—水两相和油—气—水三相流动特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马华伟;组合立管系统中严重段塞流特性及其消除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王磊;基于电容耦合式非接触电导检测的气液两相流参数测量新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曹夏昕;摇摆对竖直管内气液两相流型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杨洪海;闭式回路脉动热管运行性能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红;气液两相流流型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刘美霞;井筒内两相流流型过渡与蜡沉积过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3 滕飞宇;管束间气液两相绕流流型及流动特性研究[D];东北电力大学;2013年
4 刘殿玮;水平管内油气水三相流流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5 李枫;两相流流型在线识别技术与应用软件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6 邓彦斌;气水两相流型生成控制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7 赵作广;水平管气液两相高聚物减阻流动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8 姚娜;微通道中气液两相的流动与传质[D];西北大学;2012年
9 李银朋;向上倾斜管道内气液两相流的实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刘勇;管道积液振动监测技术实验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翩翩;水,就这样越来越清澈[N];珠海特区报;2008年
2 造造 编写;鲁班软件实战练兵场(19)[N];建筑时报;2007年
3 谢颖;SLM为服务“定标”[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张金祥 邹永华;江西南方万年青公司强化粉尘治理[N];中国建材报;2010年
5 特约记者 徐红;水平管降膜蒸发器实现高效换热[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余国勇;论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8年
7 许昌中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经理 颜伟彪;浅析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N];中华建筑报;2008年
8 记者 贾南 实习生 闯晓燕;银行业风险控制的关键:集中、全面、市场化[N];国际金融报;2004年
9 孙海洋;保险企业的管理创新[N];中国保险报;2006年
10 通讯员 杜丹;双辽交通征稽工作成绩斐然[N];四平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