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及其理论框架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控制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于复杂系统的研究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复杂系统除了普遍认为所具有的开放性、复杂性、巨量性、进化与涌现性、层次性之外,还具有脆性,而且指出脆性作为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是客观存在的。本论文以复杂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在所提出的脆性是复杂系统的一个基本特性的理论基础之上,综合现有的复杂系统脆性研究成果,深入研究脆性的定义、特点和模型的基础,研究复杂系统脆性的相关概念、理论。
首先,本文对复杂系统脆性的定义和特点进行研究。从材料力学领域关于脆性的定义出发,将其引申到复杂系统特性的研究中。复杂系统脆性重点强调崩溃的连锁效应,即由于复杂系统中的某一子系统的崩溃,引发的连锁的崩溃效应,会使整个复杂系统崩溃。以脆性定义为基础,分析了复杂系统脆性的基本特点。脆性具有以下的特点:隐藏性、伴随性、作用结果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作用结果危害的严重性、子系统之间的非合作博弈关系是复杂系统脆性的一个根源、连锁性、延时性、整合性。由此,本文建立复杂系统脆性研究的理论框架。
其次,本文提出了具有普适性一般系统数学描述的复杂系统的定义。因为元胞自动机是模拟复杂性行为,研究复杂系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它能通过简单的基元和简单的规则产生复杂现象,从而具有模拟复杂系统的能力。应用元胞自动机建立起了复杂系统脆性的几种常见脆性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复杂系统脆性的发生过程。对脆性源、脆性接收者、脆性过程所组成的脆性表现基本单元进行分析;以恶性传染病的传播为例,应用元胞自动机对复杂系统脆性发生的演化过程进行仿真。
再次,建立复杂系统脆性风险模型。建立脆性风险熵的概念并对复杂系
|
|
|
|
1 |
吴红梅;金鸿章;;基于熵理论复杂系统的脆性[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六分册)[中南大学学报(增刊)][C];2009年 |
2 |
狄增如;;复杂系统研究及其对经济系统分析的影响[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
3 |
杨安华;彭清娥;刘光中;;复杂系统的自组织建模方法[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0年 |
4 |
殷光伟;郑丕谔;;复杂系统的建模方法[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
5 |
殷光伟;郑丕谔;;复杂系统建模综述[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
6 |
王成红;王飞跃;宋苏;贺建军;;复杂系统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
7 |
刘佩勇;张庆灵;杨晓光;杨光;张悦;;生物复杂系统及其模型化研究方法与应用[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6(11)卷——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会第11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8 |
张尊栋;贾利民;柴园园;;复杂系统普适性控制方法的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
9 |
董淑英;王帅;;复杂系统的系统认识[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
10 |
王帆;;如何认识当今世界——复杂系统整体性思维的启示[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