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水声通信网络路由协议研究

孙桂芝  
【摘要】:水声通信网络是一门新兴的网络技术。它是由许多传感器和无人航行器组成的,它们被部署在特定的区域执行合作监视任务。水声通信网络在海洋数据收集、污染监测、灾难预报、辅助导航以及水下军事防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论文所述的水声通信网络的主要用途是为由水下传感器节点所形成的监测系统(即:水下传感器系统)提供组网通信功能,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网络通信协议,包括物理层的水下声信道调制、数据链路层的共享信道分配、网络层的路由构建等。 由于水下声信道的复杂性,主要是时延大而且易变、严重的多途效应以及严重的多普勒频率偏移等问题,使得许多陆地无线通信网络中开发的技术,不能直接应用于水下。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水声通信网络的路由协议。以提高网络的能量利用率、延长网络的生存期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种适于水下的能量有效路由协议。在研究了地理位置路由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位置矢量路由协议。对于有些水下应用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实时路由协议。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这些路由协议的良好性能和可行性。本文所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的信息转发协议。在该协议中节点不需要维持状态信息,只有少量的节点参与信息包的转发。在转发算法中节点计算信息转发因子,并根据转发因子相应地调整转发策略,从而节省了能量、减少了冲突发生的概率。 2.针对水下声信道的传输特点,提出了一种能量有效的转发协议。该转发算法是基于信道状况、节点剩余能量以及距离的估计,在满足距离要求的节点中,根据信道状况和节点的剩余能量来选择转发节点。该算法能减少信息的盲目转发,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均衡网络能量消耗,实现网络能量的平稳降级,有效地延长网络的生存期。 3.针对有些水下应用需要实时传输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具有能量感知的实时路由协议。该协议通过一个时间感知的反馈控制、空间感知和能量感知的转发算法,在整个网络内维持一个期望的传输速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静;贾春福;;基于自适应拓扑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J];天津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2 王秀花;张国荣;;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HEED的多层分簇路由算法[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琳;刘阿娜;;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休眠机制研究[J];电视技术;2006年S1期
4 颜振亚;郑宝玉;李世唐;;能量有效的分布式粒子滤波[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7期
5 林小兰;肖明波;;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协议的分析比较[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24期
6 张秋余;彭铎;刘洪国;;基于能量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年02期
7 许毅;张佳珂;;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蚁群路由协议[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28期
8 彭东石;林亚平;叶松涛;胡玉鹏;;一种基于异构与分层特性的传感器网络能量有效设计方法[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34期
9 曹峰;刘丽萍;王智;;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部署[J];信息与控制;2006年02期
10 孙勇;景博;张宗麟;;基于不均匀环带模型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放置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6年04期
11 周丽敏;田斌;廖婷;;无线传感器网络T-MAC协议的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06期
12 王结太;于海勋;;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层能耗与时延的权衡[J];计算机仿真;2008年04期
13 史斌彬;秦宁宁;徐保国;;能量和移动距离有效传感器网络部署[J];计算机仿真;2009年05期
14 熊伟丽;王振兴;徐保国;;蚁群优化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方法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28期
15 李洪峻;李迅;马宏绪;;无线传感器网络MAC协议实时性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9年23期
16 李凌晶;孙力娟;王汝传;黄海平;肖甫;;能量有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信路由协议[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0年12期
17 任彦;张思东;张宏科;;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覆盖控制理论与算法[J];软件学报;2006年03期
18 黄刘生;李虹;徐宏力;吴俊敏;;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负载平衡的多路路由[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8期
19 李羿;李军义;黄铎;;基于数据聚合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径路由算法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20期
20 梁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分发技术[J];计算机时代;2007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兴华;王惠龄;舒水明;张晓青;丁国忠;吴钢;;热声热机的网络拓扑描述方法[A];第八届全国低温工程大会暨中国航天低温专业信息网2007年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2 于锦玲;;广播电台数字播控系统的安全措施[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上)[C];2007年
3 姜誉;方滨兴;胡铭曾;;Internet路由器级拓扑测量的一种完备目标选择方法[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下册)[C];2005年
4 王健;刘衍珩;徐沛娟;魏达;田大新;;Internet相继故障分析与控制[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王海梅;周献中;;地形图道路提取及道路网拓扑结构的生成[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全国第17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赵英勇;高洁;;浅析金银台电站工业电视网络拓扑系统改造[A];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水电厂(站)机电设备运行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常鲜戎;孙耀芹;郑焕坤;;电网调度员培训系统中图形数据库一体化支撑环境的研究[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连金欣;郭俊;郑国强;钱云亮;;新型IPC智能电除尘器控制系统的开发[A];第九届全国电除尘、第一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9 高倩;陈德旺;;基于图论的列控数字轨道地图的研究[A];2007第三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隽;童峥嵘;;浅谈僵尸网络及其检测方案的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桂芝;水声通信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张重庆;无线传感器网络低耗自组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龙承志;能量有效的异质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协作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顾德;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边界与瓶颈辨识[D];浙江大学;2012年
5 赵静;细胞代谢网络的结构、功能与进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曹佳;P2P组通讯的网络拓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7 吴廷勇;非静止轨道卫星星座设计和星际链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剑;水下传感器网络组网通信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肖百龙;移动自组织网络MAC层能量消耗和路由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申文武;无结构P2P网络中基于语义和节点存储能力的搜索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艳君;水声通信网MAC层协议的研究与仿真[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2 吕中志;水声通信网络中数据链路层协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3 吴琳君;南阳DTS中数学建模及状态估计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吕海薇;基于信号流图法的配电网拓扑分析新方法[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5 江坤俊;虚拟专用网的光联网用户可控网络接口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贾琳;地区电网运行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7 年明;地区电网运行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8 刘斌;基于以太网接入技术的网络管理软件的开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9 杜姗姗;网络实验模拟及测评系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10 阮伟;用于降低网络损耗的配电网重构方法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峰 赵德超;网络拓扑力助天翼全覆盖[N];人民邮电;2009年
2 山东 郎东风 马存兵 韩照训 郎筠;SDH数字微波的网络结构[N];电子报;2006年
3 ;UWB技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N];人民邮电;2008年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马军锋 何宝宏;五大方案实现IPv6与IPv4共存互通[N];通信产业报;2011年
5 ;警惕网络诸多敞开的“后门”[N];人民邮电;2006年
6 ;论传统堆叠与集群堆叠(三)[N];中国财经报;2003年
7 北京格林威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把握未来宽带先机[N];通信产业报;2005年
8 张建琴 吕铭;网络拓扑智能在张家港供电投用[N];华东电力报;2010年
9 ;QCDoC上研究 分子动力学[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申安乐;光层重构酝酿网络优化新思路[N];通信产业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