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
【摘要】:初始对准是捷联式惯导系统关键技术之一。初始对准精度直接影响捷联式惯导系统的工作精度,初始对准时间也是反映武器系统快速反应能力的重要战术指标。卡尔曼滤波器在捷联式初始对准的实现中有着卓有成效的应用。捷联式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主要目的是建立姿态矩阵的初始值,初始对准中应用卡尔曼滤波,就是通过初始对准状态空间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将初始失准角状态估计出来并用以校正姿态矩阵。
卡尔曼滤波的估计精度和估计收敛速度与状态变量的可观测性和状态空间模型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初始对准观测方程通常以速度误差作为观测量,其主要缺点是系统的可观测性不理想。初始对准状态方程通常采用基于初始失准角均为小角度假设建立的线性方程,而当实际系统中初始方位失准角为大角度时,导致线性的初始对准状态方程不能准确描述系统误差传播特性。本文主要以上述两个问题作为研究重点,对不同的初始对准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在初始失准角均为小角度情况下,提出利用双天线GPS载波相位辅助对准方法改善系统的可观测性。推导了以GPS载波相位单差误差为观测量的线性观测方程,将速度误差和载波相位单差误差同时作为初始对准观测量。对于以速度误差为观测量的自对准和增加载相单差误差的GPS辅助对准两种对准方法,应用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可观测性分析方法进行了可观测性分析和仿真比较。本文对已有的可观测度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化,提出直接利用奇异值分解右阵向量判断各状态变量所对应的奇异值,从而计算各状态变量的可观测度。
在初始方位失准角为大角度情况下,研究了非线性对准方法。首先,研究了UKF(Unscented Kalman Filter)非线性滤波方法,对加性噪声系统UKF递推算法进行了改进,在UKF时间更新阶段增加了变换点重采样过程,从而引入了系统噪声的影响,提高了UKF状态估计收敛速度和精度;其次,推导了以失准角表示的初始对准非线性状态方程,对于线性状态方程和非线性状态方程,通过数值仿真比较了二者在方位大失准角情况下的准确性;最后,
|
|
|
|
1 |
周亢;闫建国;;卡尔曼滤波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J];计算机仿真;2008年09期 |
2 |
赵汪洋;吴俊杰;庄良杰;杨功流;;基于ESO技术的惯导系统初始对准[J];数据采集与处理;2007年01期 |
3 |
严恭敏;秦永元;;低精度的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中初始航向对准技术(英文)[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1期 |
4 |
谷宏强;袁亚雄;李斌;;遗传算法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中的应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7年06期 |
5 |
王丹力,张洪钺;几种可观性分析方法及在惯导中的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6 |
王艳东,范跃祖;捷联惯导系统多位置对准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1年02期 |
7 |
谢波,裴听国,万彦辉;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初始对准方法[J];情报指挥控制系统与仿真技术;2004年06期 |
8 |
王丹力,张洪钺;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非线性滤波算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1999年03期 |
9 |
李利;赵忠;王蕴慧;;捷联式惯导系统两种对准方案研究与比较[J];压电与声光;2009年05期 |
10 |
吴亮华;郑辛;李群;秦瑞;;高精度激光捷联惯导行进中方位对准技术[J];战术导弹技术;2008年01期 |
11 |
王丹力,张洪钺;基于RBF网络的惯导系统初始对准[J];航天控制;1999年02期 |
12 |
李斌;谷宏强;;遗传模拟退火算法在初始对准中的应用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24期 |
13 |
皮运生;施国梁;;低成本GPS/SINS组合导航系统的设计及实现方案[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08期 |
14 |
朱新颖;秦永元;杨鹏翔;;舰载条件下一种新的传递对准方案与仿真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8年04期 |
15 |
高剑,徐德民,严卫生,张福斌;无迹卡尔曼滤波及其在三维水下目标跟踪系统中的应用[J];船舶工程;2005年03期 |
16 |
冯绍军,袁信;H_∞ 滤波及其在惯导地面自对准中的应用[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
17 |
王新龙;;模糊自适应估计器在INS/GPS组合导航中的应用研究[J];通信学报;2006年08期 |
18 |
缪玲娟,田海;车载激光捷联惯导系统的快速初始对准及误差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
19 |
王希彬;赵国荣;高青伟;;RBF神经网络在惯导系统传递对准中的应用[J];系统仿真技术;2008年04期 |
20 |
张音;李星海;李勇建;;球载捷联惯性/GPS组合导航系统及动态对准技术[J];现代雷达;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