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偏振分光镜的设计与特性分析
【摘要】:
当光线倾斜入射时,膜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偏振效应,尤其是封闭在胶合棱镜内的膜层更是如此。在很多实际应用中,这种偏振效应是有害的,因此必须消除。迄今为止,能够在振幅和相位两个参量都达到消偏振效果的消偏振分光棱镜(Non-polarizing Beam Splitters:NPBSs)尚未见报道,消偏振分光镜反射相移的问题一直被忽视。此外,目前见于报道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可见光波段,但随着现代光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红外波段的NPBSs的工程需求日益增长。目前的研究状态显然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求。第三,目前已见报道的NPBSs的光谱带宽最多到200nm,远不能满足某些工程需求。论文针对上述三个问题开展了研究与探索,因此论文的选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论文详细地综述了消偏振膜系的研究发展和多种消偏振技术手段,特别是Gilo的消偏振分光器设计思想;利用特征矩阵计算方法,对可见波段的消偏振膜系进行了验证,为红外消偏振分光膜系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论文重点研究了NPBS的相位特性,设计出了振幅和相位两个参量都达到要求的NPBS;探讨了将工作波长外推至红外波段的设计方法并成功地提出了6种设计方案;探讨了拓宽NPBSs带宽的设计方法并实现了具有300nm谱宽的NPBSs设计。
论文所作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1.设计了分别以ZF-7玻璃、K9玻璃为基底材料的新型红外波段消偏振膜系。根据受抑全反射原理设计的消偏振膜系及金属-介质消偏振膜系可以满足分光比消偏振的要求,但是反射相移有些偏大。
2.首次研究了非对称结构的NPBS,提出了2种不同的结构设计,利用Needle法对膜系进行了优化,优化后2个偏振分量都实现了50%反射、50%透射的目标,且其偏差不超过2%,带宽为20nm。分析了硫化锌(ZnS)、氧化铝(Al_2O_3)、二氧化硅(SiO_2)构成的NPBS的性能,分析了入射角、膜材料折射率的改变对消偏振性能的影响。
3.在分析了受抑全反射的相位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受抑全反射原理的消偏振条件新的分析方法,设计了超宽波段NPBS。由K9玻璃和氟化镁(MgF_2)构成的NPBS在400nm-700nm之间p-分量、s-分量的反射率与目标反射率50%的偏差均小于2%,但600nm处p-分量的反射率和s-分量的反射率之间偏差超过了2%,为2.30%,此设计最大的优点就是膜系的层数较少,膜系仅8层。
4.文中最后研究、设计了金属—介质膜的NPBS,给出了全新的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2种消偏振膜系设计方案。可见波段NPBS消偏振带宽达100nm,在分光比和反射相移2个方面都达到了消偏振的效果;红外波段NPBS的反射相移完全满足式我们所要求的目标,2个分量之间的反射率偏差在1260nm附近较大,为2.169%,2个分量的反射率与目标反射率之间的偏差都小于2%,基本都满足设计要求。满足设计指标的消偏振带宽达80nm,在分光比和反射相移2个方面均已达到了消偏振的效果。
根据正交共轭反射镜电流传感器研究的实际需要研制出了红外NPBS,实验测量结果为分光比接近1:1,反射相移小于5度,表明该NPBS的设计方案可行。
|
|
|
|
1 |
孔明东,李瑞洁;光学平板偏振分光镜对称膜系的优化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0年01期 |
2 |
章岳光,顾培夫;用于450~750nm波长区的金属—介质消偏振分光镜[J];光学仪器;1999年Z1期 |
3 |
孔伟金,吴福全,王吉明;薄膜偏振分光镜的研究[J];应用光学;2003年04期 |
4 |
李明宇,顾培夫;宽波长宽角度消偏振分光镜设计[J];激光与红外;2002年05期 |
5 |
刘德明,黄菊仙,周宓,黄德修;宽带偏振分光镜及其应用[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5期 |
6 |
林永昌,江绍基,卢维强;全介质宽波段消偏振分光镜[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1年04期 |
7 |
侯文玫;张运波;许琦欣;;分光镜对外差激光干涉仪非线性的影响[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09期 |
8 |
刘国凤,阎永志,刘彪;棱镜偏振分光镜[J];压电与声光;1991年05期 |
9 |
聂明局;刘德明;胡必春;;薄膜偏振分光镜的优化设计与实验[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06期 |
10 |
邓元龙;李学金;耿优福;洪学明;;非偏振分光镜对外差干涉仪非线性误差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
11 |
顾培夫,刘旭,唐晋发;宽波长宽角度偏振分光镜设计[J];光学仪器;1999年Z1期 |
12 |
邓元龙;李学金;耿优福;洪学明;;非偏振分光镜对干涉式椭偏仪测量精度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11期 |
13 |
;薄膜光学理论与膜系设计[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1年05期 |
14 |
张仲先,徐育,南志林;光纤式时间微分速度干涉仪在测速中的应用[J];高速摄影与光子学;1987年03期 |
15 |
唐晋发;顾培夫;;吸收薄膜系统的理论和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1979年01期 |
16 |
钟朝阳;侯文玫;句爱松;官志超;;双频激光干涉仪的混频分析与研究[J];光学技术;2015年02期 |
17 |
高伟清;;角锥棱镜腔Nd∶YAG固体激光器的电光调Q[J];激光与红外;2008年10期 |
18 |
;光的偏振与色散[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0年02期 |
19 |
李明宇;顾培夫;张锦龙;马欣;郑臻荣;;红外区二维光子晶体偏振分光镜透射谱分析[J];光子学报;2008年01期 |
20 |
李明宇,顾培夫;光子晶体偏振分光镜的优化设计[J];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