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典型石油污染源分析及其对生态影响评价
【摘要】: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其应用范围还在继续拓展,消耗量也日趋增大,在石油的开采、炼制、贮运、使用过程中,由于工艺水平和处理技术的限制,大量含石油类物质的废水、废渣、废气等不可避免地排入到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大量存在严重影响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因此,分析典型油田石油类污染物并对其环境行为进行研究,对油田污染源治理及石油类污染物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某油田为例,采用现代分析方法和环境标准,对油田典型石油污染源进行系统分析和识别,确定了典型石油污染源和污染物,以及污染途径、方式和范围;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学建模的方法,研究了油田典型污染物在土壤环境的迁移规律及其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为提出控制油田石油类污染物的措施和方法提供可靠的数据。
(1)通过对油田环境地理学、石油开发工艺的简析,以及油田开发过程污染物的产生、构成及特点的详细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国家环境标准、土壤背景值,识别、评价了油田在开发过程的主要典型石油类污染源,并对油田的试采废水、压裂废水、滤料废弃物等三个主要典型石油类污染源进行研究,分析评价三个主要污染源的产生、数量、污染物组成,以及对油田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田在开发过程的主要典型污染源有试采废水、采油废水、压裂废水等作业废水,以及钻井固体废物、滤料废弃物等,其主要污染物质是石油类有机污染物。
(2)从数值模拟理论角度出发,对石油类污染物在油田土壤环境中迁移途径和特征分析研究,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石油类污染物在某油田土壤中的迁移具有如下特征:落地油主要聚集在表层土壤中,一般集中在地表以下3m的范围内,其中含量最高的深度范围是0-1.8m,随着深度的增加落地油含量迅速降低,对深部土壤不会构成污染。
(3)通过对油田典型污染物的环境危害性及环境行为的研究,总结出其在土壤、水和大气中的环境行为特性,对实现石油工业高效生产与环境保护并进、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人类生态环境具有深远意义。
|
|
|
|
1 |
郑安平,田静;臭氧氧化地下水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试验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1998年01期 |
2 |
黄廷林,史红星;黄土地区石油类挥发试验与挥发动力学[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3 |
岳战林;蒋平安;;石油类污染物的特性及环境行为[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6年04期 |
4 |
陈余道,朱学愚,朱学顺,蒋亚萍,解庆林;岩溶裂隙含水层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与水力截获[J];环境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
5 |
张学佳;纪巍;康志军;孙大勇;王建;;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自然降解[J];石化技术与应用;2008年03期 |
6 |
于勇,王卫华,鲍万民,谭克峰,刘舒尚;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研究[J];齐鲁石油化工;2001年03期 |
7 |
张学佳;纪巍;康志军;孙大勇;单伟;王建;;石油类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危害[J];化工科技;2008年06期 |
8 |
张旭,李广贺,金彪;石油类污染地下水的生物活性炭净化技术[J];环境工程;2000年03期 |
9 |
解岳,黄廷林,薛爽;水体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的动力学过程实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
10 |
缑倩雯;陆少鸣;尹宇鹏;;BAF/接触氧化沟对原水石油类的去除效果比较[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1期 |
11 |
周念清,徐绍辉;水力截获技术在治理地下水石油污染中的应用[J];岩土工程技术;1998年02期 |
12 |
李绪谦,商书波,林亚菊,周洪义,侯戈;石油类污染物在包气带土层中的水化学迁移率测定[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4期 |
13 |
刘晓艳;毛国成;戴春雷;王平利;楚伟华;李英丽;;土壤中石油类有机污染物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环境监测;2006年02期 |
14 |
韦利珠;朱凌锋;;九洲江广西段石油类污染现状及防治新思路初探[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06期 |
15 |
张学佳;纪巍;康志军;孙大勇;单伟;王建;;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吸附与迁移特性[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
16 |
齐硕;张蕾;张耀为;;地下水土石油类污染修复技术途径[J];世界地质;2008年03期 |
17 |
余振荣;谈晓东;;紫外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方法改进[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2010年01期 |
18 |
桑玉全;郑经堂;;华北地区土壤中石油类污染物的迁移渗透规律研究[J];煤炭技术;2010年10期 |
19 |
韦利珠;;九洲江广西段石油类污染现状及防治新思路初探[J];珠江现代建设;2007年01期 |
20 |
王东海,李广贺,贾道昌;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中的迁移与分布[J];环境科学;1998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