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井录井精细评价及射孔井段优选方法研究
【摘要】:通过收集2009年以前在吉林探区进行录井的水平井相关地质资料,包括地质录井、电测、地化录井、气相色谱、定量荧光分析和试油资料,进行了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的水平段的各项录井参数变化特征比较分析,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相关性较强,判别效果较好的参数。其中反映岩性和含油性的参数主要从录井参数种选择;反映物性的参数从测井参数中选取。然后从经过筛选后的参数入手,在不同的地区建立了不同的评价标准,总结出水平井录井精细评价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结合岩屑录井与测井曲线进行岩性剖面归位;②利用气测C1曲线对水平段进行精细划分;③利用筛选后的录、测井评价参数对划分好的小层从含油性、物性和油质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精细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得出解释结论;④注水开发老区的水平井需要进行水淹程度的定性识别。
落实2009年以前每口水平井射孔井段的总长度及投产后的动态数据,比较长井段和短井段射孔改造后水平井的产液、产油状况,要从投产初期和当前两个阶段进行分析,总结吉林探区水平井长、短射孔段改造的优劣弊端,得出一些规律性认识,进一步证实水平井射孔井段优选的必要性,并建立一套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测井和相关的区域地质信息的水平井射孔井段优选方法,建立了优选的具体原则如下:
①各项录井技术资料均呈现相对较高值,具备较好的岩性和含油性;②测井资料在电性和物性上具有较高的电阻率和较好的孔渗性;③射孔井段的选择要避开造斜段和轨迹不稳定的井段,在轨迹稳定的井段内选取。
|
|
|
|
1 |
宋子齐,谢向阳,王浩,赵磊,王瑞飞;灰色系统储盖组合精细评价的分析方法[J];石油学报;2002年04期 |
2 |
宋子齐,谭成仟,王浩,赵磊,王瑞飞;哈南夫特构造砾岩储层精细评价的分析处理方法及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2年02期 |
3 |
油声;;《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方法及应用》新书预告[J];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5年02期 |
4 |
油声;;《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分析方法及应用研究》获1996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J];图书与石油科技信息;1996年04期 |
5 |
白武厚;杨莉;王春仲;;长芦油田未动用储量精细评价及开发区块调整方案研究[J];天津科技;2006年06期 |
6 |
宋子齐,谭成仟;灰色系统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分析准则、处理方法及其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年03期 |
7 |
谭成仟,宋子齐,高哲荣;灰色系统理论在二连洪浩尔舒特凹陷储层评价中的应用[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1998年01期 |
8 |
段月英;;新疆测井公司高难度超深水平井负压射孔创出高水平[J];国外测井技术;2001年05期 |
9 |
韩志明;魏斌;王宪成;原镜海;;神经网络技术在高含水期剩余油评价中的应用[J];国外测井技术;2000年01期 |
10 |
付金华,席胜利,刘新社,孙六一;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渗岩性气藏综合勘探技术(英文)[J];Petroleum Science;2004年02期 |
11 |
郭桂生;蔺敬旗;张仲华;吴丛文;侯庆宇;;利用测井资料预测孔隙压力、破裂压力和坍塌压力[J];新疆石油地质;2011年02期 |
12 |
宋子齐;程国建;杨立雷;于小龙;赵宏宇;;利用测井资料精细评价特低渗透储层的方法[J];石油实验地质;2006年06期 |
13 |
王新龙;罗安银;周国瑞;李拥军;吴铭;安纪星;李智杰;;低渗非均质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测井精细评价[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S2期 |
14 |
姜锐;潘桂芹;;吉林探区储集层定量荧光录井解释评价[J];录井工程;2011年02期 |
15 |
王洪伟;;水平井录井精细评价方法在扶余地区的应用[J];录井工程;2011年02期 |
16 |
宋子齐;谭成仟;夏克文;;灰色理论精细评价油气储层的标准和权系数[J];地质论评;1996年S1期 |
17 |
贾丽;刘国全;王振升;刘伟兴;李宏军;许春燕;;黄骅坳陷张东地区油层精细评价与实践[J];中国石油勘探;2006年02期 |
18 |
;信息[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S1期 |
19 |
李娜;李新胜;许登才;赵军龙;;灰色系统理论在国外OLT油田储层精细评价中的应用[J];西北地质;2007年04期 |
20 |
张祥洪;;水平井三相流定量解释[J];国外测井技术;199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