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复杂岩性油藏录井精细解释方法

滕工生  
【摘要】:随着石油勘探的不断深入,勘探目标逐步转向油藏地质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吉林探区找油勘探的目标也越来越复杂、隐蔽。当前,找油的目的层主要集中在比较隐蔽的薄互层岩性油藏,或厚层的近源粗碎屑砂砾岩储层形成的岩性油藏中。这些勘探目标在快速钻井条件下,给录井油气显示的发现和油气水层解释评价带来了很多困难。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隐蔽的薄互层岩性油藏,困扰我们多年的技术难题就是高显示出水层的认识评价,这严重影响了录井综合解释符合率的提高。结合近几年的录井科研成果,在系统总结吉林探区高显示出水层的种类及其评价方法基础上,重点对低孔、低渗粉细砂岩储层形成的束缚油高显示出水层的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吉林探区通过引入核磁录井评价技术,应用核磁录井谱图形态法,较好的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气测资料又是录井发现和评价油气层过程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料。如何在评价复杂油气层过程中应用好气测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项目组通过研究,应用松辽盆地南部最广泛分布的区域标志层,嫩江组油页岩层和青一段油页岩层,建立了该区气测评价新方法-气测标志层比值法。用显示层气测峰值,与标志层值气测峰值之比,来进行油水的评价,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伊通地堑是吉林油田增储上产的重点区块,由于断陷盆地的复杂性,给录评价造成了很多困难:一方面,近源粗碎屑沉积岩性以砂砾岩为主,造成岩屑录井显示级别低,地化分析值也偏低,造成评价困难。另一方面,远物源细碎屑沉积的高显示储层,产液性、产液量评价困难。 对于近源沉积的双二段大套粗碎屑储层,砂砾岩颗粒较粗,岩屑录井录不到胶结物,从而影响到岩屑显示的定级和地化录井分析值,而气测录井却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本文立足于气测录井来进行研究,通过组份分析发现,该区气测组份发育较全(与松辽盆地南部中浅层相比),从而引入气测烃比值即3H法,很好的解决了该区大套砂砾岩储层的评价难题,从而提高了录井解释评价精度。 针对砂砾岩储层,胶结较疏松,岩屑录井只能录到碎屑颗粒,胶结物基本录不到,造成地化录井值偏低,不能对储层进行准确评价的难题,本文提出通过分别分析碎屑颗粒和胶结物的地化值,二者进行对比,建立的线性关系,建立起地化烃类恢复方法,从而实现了砂砾岩储层应用地化精细评价的目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崔建国,唐明兵;PDC钻头录井方法初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3期
2 王辉云;;定向井录井技术难点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年10期
3 刘志刚;;浅析录井技术进步与技术扩展[J];石油科技论坛;2010年06期
4 方锡贤;;浅议录井发展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当代石油石化;2011年01期
5 ;先科(亚洲)有限公司、Petron公司在京举办综合录井技术讲座[J];录井工程;1995年02期
6 李联玮;;录井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J];当代石油石化;2006年09期
7 刘东舟;;录井油气层解释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6年04期
8 王高科;;浅议地质录井技术在煤田地质勘探中的运用[J];中国煤田地质;2007年05期
9 张雷雷;李永胜;张晏奇;王周素;;水平井录井技术理论应用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0期
10 刘志刚;;录井技术创新探讨[J];石油科技论坛;2009年06期
11 郭学增;;录井学科在勘探事业中的地位[J];录井工程;1998年04期
12 方锡贤;专业录井技术的定位及发展思考[J];录井工程;2004年03期
13 孟韶彬;王玲云;刘永刚;刘光蕊;胡列侠;;复杂断块油气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的应用[J];特种油气藏;2005年06期
14 王明祥;佘明军;;不同性质地层流体热解气相色谱特征分析[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22期
15 黄晨翔;;油田录井技术应用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11期
16 陈中普;;SDL9000数据格式自动转换[J];录井工程;1999年03期
17 谭梦琦;;鄂尔多斯盆地录井技术实践——以大牛地气田为例[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年07期
18 杨国奇;孟宪军;许旭华;周安滨;黄其贵;董凤来;张金克;;水平井录井技术在华北油田的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9年S2期
19 邢立,姬月凤;录井技术现状分析与发展方向[J];录井工程;2004年04期
20 迟元林;大庆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方向[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战;许小琼;;磁共振录井技术深化应用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尚根华;郎东江;李宏伟;蒲军;;核磁共振测录井技术在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应用[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王振平;孔令芳;颜红霞;岳兴举;菅云英;;油水层判别的液相色谱方法[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4 徐流才;陈红;叶应贵;;录井新技术的应用探讨[A];“南方复杂地层井筒新技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居和;霍秋立;鄢仁勤;王树森;;钻井液现场地球化学录井方法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吴永平;;[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7 刘宗林;;录井信息化是录井行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8 杨登科;郑俊杰;李新社;刘仲元;;水平井录井及色谱气体比值的导向作用[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9 方锡贤;熊玉芹;牛书立;;PDC钻头钻井录井技术方法探讨[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10 蔡茂佳;何炳振;;浅谈录井资料解释面向现场转移的必要性[A];录井技术文集(第四辑)[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春山;X射线荧光岩屑识别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邓美寅;济阳坳陷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及其流体实时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何宏;气测录井检测评价油气储层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刘涛;在隐蔽油藏勘探中的气体钻井技术录井采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国民;海拉尔盆地复杂油水层地化录井综合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剑辉;弱显示油气层录井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2 李中成;杏树岗扶杨油层油水层录井解释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3 刘少波;太阳能供电的无线录井系统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4 王鑫;基于DeviceNet的远程综合录井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张翼飞;OFA-Ⅱ型定量荧光录井技术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6 黎伟;红外烷烃光谱录井分析仪的研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7 滕工生;复杂岩性油藏录井精细解释方法[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8 邢立;长庆探区低渗透油层地化录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杨光照;利用特种录井技术优选水平井射孔井段[D];大庆石油学院;2008年
10 胡万宏;塔河油田现场录井地层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李荣贵 李艳侠;渤海钻探中标印尼录井服务项目[N];中国石油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薛梅;录井技术发展期待“三变”[N];中国石油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董旭霞 通讯员 庄维涛;技术创新引领录井打破专业“瓶颈”[N];中国石油报;2011年
4 刘松针;录井技术:井场上的“直播车”[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庄维涛 董旭霞;铸就辉煌的长城录井[N];中国石油报;2011年
6 记者 王志田;从单一服务勘探到双向并举[N];中国石油报;2009年
7 通讯员 高瑞贤 特约记者 李家起;大港集团又一支录井队进入哈国市场[N];中国石油报;2006年
8 修云峰;录井一公司海外市场多点报捷[N];黑龙江日报;2011年
9 特约记者 高瑞贤;大港录井队伍再入哈国市场[N];中国石油报;2006年
10 记者 李祖诗通讯员 陈孝平;江汉测录井凭优势技术打造品牌[N];中国石化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