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3+),Dy~(3+)单掺/双掺GdVO_4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摘要】:白光LED是新一代半导体照明光源,高效光转换材料的合成制备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在过去十年中,稀土离子掺杂的纳米材料由于其在光、电、磁学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性质已经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目前稀土掺杂无机纳米发光材料在显示、照明、光通讯、激光器件、X射线传感器等领域仍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对适用于白光LED荧光粉的Dy~(3+),Tm~(3+)单掺/共掺杂GdVO_4纳米晶的制备及发光性质进行研究。
合成GdVO_4晶体的制备过程中溶液pH值为7.00时合成的产品最佳。采用共沉淀法合成Dy~(3+),Tm~(3+)单掺/共掺杂的GdVO_4纳米晶,并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仪等测试手段对最终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化学共沉淀法用Tm~(3+),Dy~(3+)单掺或双掺大小为30nm左右的GdVO_4可制得荧光材料,当添加Tm~(3+)后,发现Dy~(3+)离子的发光程度会发生显著的提高。当GdVO_4双掺Dy~(3+),Tm~(3+)时,Tm~(3+)→Dy~(3+)两个最有可能的通道(Tm~(3+) 1~D_2→Dy~(3+) 4~M_(15/2),Tm~(3+) 1~G_4→Dy~(3+) 4~F_(9/2)),都能增加Dy~(3+) 4~F_(9/2)能级的布居,并且Dy~(3+)和Tm~(3+)的最优掺杂浓度分别是2mol%和0.5mol%,继续增加就会引起浓度猝灭。在色坐标中在Tm~(3+)和Dy~(3+)单掺的样品中能分别观察到蓝色和黄绿的白光,并且能得到接近等能点的材料,白光材料GdVO_4:Dy~(3+),Tm~(3+)荧光粉材料在固态照明领域有潜在应用。
|
|
|
|
1 |
潘树明;添加元素Dy对Nd-Fe-B永磁合金性能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8年03期 |
2 |
胡远满,徐崇刚,布仁仓,常禹,张玉书;RS与GIS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科学;2002年02期 |
3 |
张骋,孙维莹,严东生;Dy α-βSialon 陶瓷的制备与相变研究[J];无机材料学报;1997年04期 |
4 |
孙维莹,张骋;复合稀土-α-β-Sialon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特性[J];无机材料学报;1999年04期 |
5 |
常鲁群;卞正富;;基于TM数据的土壤含水率反演研究[J];矿山测量;2006年02期 |
6 |
何凤荣,王宇,刘冠昆,沙励嫦;二甲基亚砜中Dy和Co的电化学行为[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6期 |
7 |
陈晓波,周实武,N.Sawanobori,李美仙,冯衍,毕诗章,张光寅,孙寅官,杨展如;Tm(0.1)Yb(10.9)氟氧化物玻璃陶瓷的直接上转换敏化发光[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9年05期 |
8 |
蔚如意;李全安;李肖丰;李克杰;;Dy替代M1对低钴贮氢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07年04期 |
9 |
李克杰;李全安;李守英;张清;张兴渊;文九巴;;替代元素对低钴贮氢合金性能的影响[J];稀土;2007年04期 |
10 |
孙庆先;李茂堂;路京选;;基于TM影像数据的五日生化需氧量浓度估计[J];国土资源遥感;2009年02期 |
11 |
毕松苓,孟宪厚;同位素稀释质谱法测定U_3O_8中痕量Dy[J];核化学与放射化学;1993年02期 |
12 |
缪春燕,李东平,罗昔贤,魏坤;复合沉淀法制备光致发光材料SrAl_2O_4:Eu,Dy[J];江西化工;2003年04期 |
13 |
舒敬谊;;一种可应用到TM的快速、易扩展检索系统的实现[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02期 |
14 |
王臣立;牛铮;郭治兴;丛丕福;;基于植被指数和神经网络的热带人工林地上蓄积量遥感估测[J];生态环境学报;2009年05期 |
15 |
李铭岫,杨述韬;VPO催化剂的~(31)P固体核磁共振研究[J];科学通报;1997年14期 |
16 |
李克杰;李全安;李守英;张清;张兴渊;文九巴;;新型低钴AB_5型贮氢合金[J];有色金属;2007年03期 |
17 |
张小博;刘海萍;;长余辉纳米发光材料SrAl_2O_4:Eu,Dy的微乳液法合成研究[J];广州化工;2008年01期 |
18 |
黄世炎;黄慧民;杨德林;赵志胜;;碳酸锶原料对合成SrAl_2O_4:Eu,Dy发光材料的影响[J];无机盐工业;2008年04期 |
19 |
寇蓉;;多源遥感影像融合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年16期 |
20 |
林道智;孙万铭;;二-(2-乙基己基)膦酸(P_(229))萃取Tb,Tm[J];金属学报;199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