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深度调剖优化研究

邱永昌  
【摘要】:由于国内大部分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目前,大多数注水开发的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延缓交联深度调剖剂可以有效的改善地层的非匀质性,提高聚合物驱的波及效率,从而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对于配方的优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主剂浓度对成胶时间及粘度的影响;交联剂浓度对调剖剂成胶时间及粘度的影响;稳定剂浓度对调剖剂成胶时间及粘度的影响;控制剂用量对成胶时间的影响;PH值对成胶时间的影响;热稳定性的测定;抗剪切性测定;聚合物粘度与调剖剂成胶前粘度对比。从而确定基本配方,之后在室内进行延缓交联调剖剂的性能评价。 深部调剖目的是将堵剂送至地层深部,能够随着注入水不断向前运移,使注入水在油藏中不断改变流向,最大限度的提高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即堵剂必须满足“进得去、堵得住、能移动”的要求。所以采用柔性微凝胶作为最优方案。 柔性微凝胶的封堵机理主要表现为膨胀堵塞:柔性微凝胶在地层中吸水后,体积膨胀,在孔喉聚集堵塞。但一定工作压差下,可以突破对孔喉的封堵,在通过一个孔喉时,材料的弹性和形变不会发生变化,在下二个孔喉处再次形成封堵,如此循环往复,直到从产油井中产出,解决了聚合物驱油中突破即无效的问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辛晓慧;;交联聚合物深度调剖成胶效果实验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2 于水军;贾博宇;兀帅东;;无氨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胶凝特性[J];科技导报;2011年16期
3 杨立军;喜恒坤;;热敏可逆凝胶调剖剂的研制与应用[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李爽;吕兆雷;陈慧卿;李新丹;郑会;;地层环境对PFS弱凝胶性能影响室内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07期
5 樊文钢;;一种适合三元复合驱的新型调剖剂[J];中外能源;2011年09期
6 孟祖超;麻辉;刘祥;涂海海;;交联型魔芋胶/黄原胶调剖剂的研制[J];钻采工艺;2011年04期
7 党娟华;郑峰;杨景辉;宋志东;;耐高温弱凝胶体系的室内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10期
8 张丽梅;杜辉;王秀华;;长效复合耐碱凝胶微球颗粒调剖技术[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22期
9 严永刚;孙华慧;周亚清;任红影;胡之力;;注水井调剖用网络互穿凝胶的研制[J];化学工程师;2011年08期
10 付美龙;周景彩;刘富;叶成;;鲁克沁深层稠油稠化水调驱技术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年07期
11 戚勇;孟兆松;;复合交联聚合物调剖剂的室内实验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08期
12 胡晓蝶;王健;刘培培;;耐高温深部调驱剂实验研究[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08期
13 魏兰竹;代加林;王琳;;HPAM/Cr(Ⅲ)凝胶体系控制交联技术[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1年03期
14 王章锁;蔡明芹;胡辉;张明霞;;无机凝胶调剖技术在卫22块的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年06期
15 邱玲;蒲万芬;张晶;;油田注入水配制聚合物凝胶调剖体系的稳定性及适应性[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0年12期
16 王忠辉;;新型调剖堵水用复合交联剂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6期
17 李晶;杨效军;徐旺生;;钙钛矿型纳米钛酸铅的制备[J];无机盐工业;2011年06期
18 胡艳霞;王新声;刘淑芳;;耐温抗盐交联聚合物深部调驱体系的研究与应用[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11年04期
19 吴炜;赵娜;胡彬彬;周光林;魏慧慧;;冀东油田浅层调剖用有机铬交联剂的开发[J];石油化工应用;2011年08期
20 刘振;焦桓;杨菊香;;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SrAl_2O_4:Eu~(2+),Dy~(3+)绿色长余辉荧光粉及表征[J];光谱实验室;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瑜章;许永年;;砾岩油藏综合调剖技术的研究及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魏宏亮;杨哲;楚晖娟;朱靖;李志成;;基于Diels-Alder反应的水凝胶的合成[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3 高淑玲;周正祥;王冬梅;;杏北地区深度调剖选井选层原则及效果分析[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坤;宋新旺;曹绪龙;;耐温抗盐有机交联聚合物驱配方研究及性能评价[A];三次采油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李道山;孙向琴;;有机弱凝胶体系流变特性研究[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6 李生英;张应年;王永红;;微波辐射下CeO_2纳米粉末的制备及表征[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牛新书;苏慧兰;蒋凯;王新军;;体系成分对半醇盐溶胶—凝胶法合成纳米BaTiO_3的影响[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孙仁远;彭文丰;王磊;成国祥;;HPAM/AlCit 胶态分散体系的微观形态及粒度分析研究[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9 王轶男;康万利;张凯波;;疏水缔合两亲聚合物调剖体系的试验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吕鑫;岳湘安;侯吉瑞;张卫;;淀粉-烯丙基单体接枝共聚水基凝胶材料流变性能研究及其矿场调剖应用[A];中国流变学研究进展(2010)[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建军;功能型复合凝胶自适应堵漏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谢朝阳;铝交联聚丙烯酰胺体系性能分析及其深度调驱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刘冬;掺杂钛酸铅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穆海朋;钻井中封堵漏层和水层的理论研究及新型堵剂的研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5 段友智;稠油热采化学调驱复合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6 李晓军;海水介质分散型乳液调驱技术综合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曹正权;乳液型聚丙烯酰胺调堵剂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8 甄勇;应用组织工程材料栓塞动脉瘤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贾懿;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复合聚乙二醇修饰的纤维蛋白凝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血管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10 郭志东;CDG深度调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永昌;深度调剖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2 吕昌森;大庆油田深度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3 秦宝德;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深度调剖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石志成;喇北西块多段塞体系驱油试验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5 韩燕平;聚合物调剖及驱油物理模拟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6 佟小峰;杏南开发区厚油层化学调驱试验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杨一帆;调剖用定时反应交联剂和复合高弹性颗粒的合成与应用[D];吉林大学;2012年
8 祖金英;弱凝胶调剖剂的研究与应用[D];大庆石油学院;2007年
9 王贺;油田深度调剖自控系统的开发[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10 高元;双基团交联HPAM冻胶深部调驱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张明海 李明亮 刘新生;含油深度调剖先导试验成功[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记者 王志田 通讯员 王涛;攻克聚驱后深度调剖难题[N];中国石油报;2009年
3 肖滋奇 本报首席记者 陈新明;千方百计降能耗[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4 特约记者 张士维;一千万吨践行大厂责任[N];大庆日报;2009年
5 记者 陶文忠 通讯员 常郦;向世界级开采禁区挺进[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姚志云张道慈 彭立;河南油田调驱技术进入收获期[N];中国石化报;2007年
7 张琳嘉记者 幸福;采油五厂全力建设绿色油田[N];大庆日报;2007年
8 记者 王志田;大庆外围油田产能规模稳步加大[N];中国石油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杨华;他为“铁人”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N];中国老年报;2004年
10 张彦芳;大庆采油七厂注水井中深度化学调剖技术[N];中国石油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