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综合调整技术研究
【摘要】:二类油层地质储量占萨北开发区总储量的54.7%,是“十二五”及以后更长一段时间稳产接替的主要潜力,但是二类油层与一类油层沉积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二类油层具有层数多、厚度薄、平面相变复杂、非均质性严重,连通变差的特点,加之二类油层井距小、动态变化快,使二类油层聚驱调整更加复杂,因此,其地质特征的深入研究和聚驱开发调整技术的加快完善就变得非常重要和紧迫。
本文研究区域为萨北开发区第一个二类油层工业化推广区块北二西西块二类油层,通过运用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河流精细沉积学为指导的精细地质研究,利用二类油层储层沉积模式研究成果,针对二类油层不同沉积模式储层发育特点,划分为大型复合河道砂体沉积模式、中型分流河道沉积模式、中-小型河道枝坨状砂体的沉积模式、窄小河道砂体(透镜状、串珠状)沉积模式四种沉积模式,并明确每种沉积模式的剩余油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结合二类油层不同沉积模式动态变化特征,优化注入参数和调整措施,对大型复合河道砂体采取深度调剖、提高注入浓度,挖掘厚油层中上部剩余油;依据中型河道砂体油层发育、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个性化调整;中-小型河道砂体、窄小河道砂体采取较低浓度注入,进行措施改造,提高薄差油层动用程度,突出二类油层聚驱开发个性化、快速调整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不仅总体评价了二类油层注聚见效特征,并详细给出了不同沉积模式井组见效特征,对后续开发的二类油层区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