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西峰油田西137区块储层特征研究

何青城  
【摘要】:本研究区储层受岩性控制,属于特低渗储层、非均质性强,存在下列地质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未开展系统的沉积相研究,无法确定有利沉积相带展布;成岩作用研究薄弱,对储层岩石学特征未开展深入研究;对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的认识需深入探讨;对储层裂缝分布特征需进一步研究。 论文针对西峰油田存在上述问题,综合应用地质、取心、测井及岩心分析等资料,以沉积岩石学、测井地质学、开发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开展了岩石类型、沉积微相、储层物性、裂缝特征以及储层综合评价研究。在层组划分的基础上根据各类沉积相标志确定本区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溢岸砂和支流间湾四种微相类型。从储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储层特征。应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储层综合评价,预测了有利储集区,为开发方案的编制提供了科学地质依据。通过论文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针对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及综合评价的研究方法,将为同类油藏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的借鉴。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信息传真[J];中国石油石化;2004年06期
2 黄文芳;张春生;万单夫;曾凡成;万单静;;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_1地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研究[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7年04期
3 贾永刚;宁中宏;;西峰油田注水压力升高原因及对策[J];钻采工艺;2008年05期
4 于波;崔智林;刘学刚;钱俪丹;白嫦娥;朱涛;;西峰油田长8储层砂岩成岩作用及对孔隙影响[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李大建;黎晓茸;;西峰油田油井套管气量测试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6 雷建安,张志国;西峰油田长8砂体沉积微相探讨[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3期
7 曲占庆,王在强,李建廷,潘宏文;西峰油田油井防喷工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10期
8 宗飞;李玉霞;张浩毅;;西峰油田长8油区注水压力高的原因及对策[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6年04期
9 王在强;王秀华;潘宏文;巨亚锋;余志海;;油井清防蜡工艺在西峰油田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7年02期
10 田增瑞;袁恬;;基于资源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互动研究——西峰模式的案例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06期
11 刘军锋;石海霞;顾燕凌;;西峰油田白马南区裂缝发育储层合理开发技术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12 何文祥;马清;;用油藏数值模拟法优化特低渗透储层开发方案[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23期
13 张法;西峰油田油井防喷工艺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5年S4期
14 王在强;王君;隋学旭;李建廷;杨国锋;曲占庆;;油井自动监测与计量技术在西峰油田的应用[J];断块油气田;2005年06期
15 广;;西峰油田“数字化”采油管理系统通过国家验收[J];中国计算机用户;2006年19期
16 黎晓茸;杨立华;李大建;姚洋;;西峰油田注水引起的微粒运移实验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8年02期
17 李鲜蓉;柳益群;高辉;白清华;樊婷婷;;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合水地区长8层段储层特征[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年04期
18 顾燕凌;向蓉;何志英;;西峰油田酸化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J];海洋石油;2009年04期
19 薛永超;程林松;;西峰油田长8油层组成岩储集相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0年06期
20 樊凤玲,李静群,安小平,王运功;西峰油田整体压裂方案优化设计[J];钻采工艺;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明辉;张刘平;罗晓容;毛明陆;杨飏;;西峰油田延长组长8段储层流体作用期次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唐志远;孙赞东;魏建新;;基于物理模型的溶蚀孔洞型储层非均质性AVO/AVA反演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张荻楠;;特低渗透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分布的影响[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陈原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确定剩余油分布[A];第五次东海石油地质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邢德敬;刘辰生;;东濮凹陷濮城油田南区沙2~(上2+3)辫状三角洲砂体的储层非均质性[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海潮;崔周旗;王洪生;吴健平;侯凤梅;;河西务构造带Axx断块Es_4~上段沉积微相分布及其对开发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王延光;;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发展与展望[A];山东地球物理六十年[C];2009年
8 刘嘉麒;孟凡超;崔岩;张玉涛;;试论火山岩油气藏成藏机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9 王安东;周瑶琪;钟建华;仲岩磊;;孤岛油田隔夹层成因、识别及对开发影响研究[A];“地球·资源”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刘振峰;郝天珧;戴明刚;;Markov链模型在储层岩相模拟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海;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驱提高采收率实验及应用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2 解伟;西峰庆阳区长8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3 杨芳;盐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机理与地质模拟[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王若谷;河流相与三角洲相储层微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5 文慧俭;深层砾岩气储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及有利储层预测[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6 孙先达;储层微观剩余油分析技术开发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王玉生;天然水驱老油田剩余油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8 李梅;四川盆地JG地区二叠系生物礁储层地震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吉利民;陇东西峰地区三叠系油源、成烃母质及其发育的古环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10 于翠玲;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影响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青城;西峰油田西137区块储层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2 伍亚军;西峰油田油井产能判识及增产技术优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3 杨丽;西峰油田白马北区长8油藏开发储层特征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4 全洪慧;西峰油田白马中区长8油层稳产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云彦舒;西峰油田注水井深部调剖技术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6 王谦;西峰油田白马北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7 谷元伟;大庆油田北二西储层非均质性及剩余油分布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年
8 蒋正中;储层精细描述技术在土库曼斯坦碳酸盐岩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汪晓敏;榆树林油田升382井区扶杨油层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10 郭书生;涠洲11-1油田射孔优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广龙;超四亿吨级的大油田——西峰油田[N];科技日报;2004年
2 王志恒 李辉宁 李科华;西峰油田企地共建和谐[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记者 康劲 通讯员 李辉宁 李科华;长庆西峰油田开创“企地和谐”[N];工人日报;2006年
4 杨世智;陇原上的绿色油田[N];中国矿业报;2007年
5 记者 杨文礼通讯员 张勃;西峰油田150万吨产建工程获金奖[N];中国石油报;2008年
6 本报通讯员 李红星 史文光;向年产150万吨挺进[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何成军;地企共建 唱响和谐[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8 记者 杨文礼 特约记者 史文广;董志塬上节能曲[N];中国石油报;2006年
9 姚仕文;集团公司2003年技术创新奖揭晓[N];中国石油报;2003年
10 李铭 特约记者 张树民;长庆井下队伍登陆西峰油田[N];中国石油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