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CI_2负载Ti/Fe双金属催化剂制备双峰聚乙烯的研究
【摘要】:聚乙烯是世界上通用合成树脂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在塑料工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聚乙烯的诸多催化剂中,后过渡金属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型催化剂。这类催化剂具有催化活性高和分子剪裁性良好等特性。目前对后过渡金属催化剂研究开发的目标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催化剂的高活性,而更注重于催化剂的高性能和催化剂的形态结构。而双金属催化剂由于同时可以合成含两种优异性能的聚合产品,因此具有很高的发展前景。借鉴Ziegler-Natta负载催化剂干燥成型技术,本论文通过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了MgCl2负载Ti/Fe双金属聚乙烯催化剂,主要研究了负载双金属催化剂用于乙烯聚合的特性,聚合条件及助催化剂种类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
在本文中合成了四种不同的烯烃聚合催化剂,分别为两种后过渡金属催化剂(1)、(2)和两种MgCl2负载Ti/Fe双金属聚乙烯催化剂(a)、(b),其中催化剂(a)、(b)是通过喷雾干燥的方法制备的,并采用SEM、BET等方法考察了其催化剂颗粒形貌、比表面积、孔容以及催化剂的内部结构。本文研究了不同聚合温度、助催化剂、Al/Ti摩尔比对四种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过渡金属催化剂(1)、负载双金属催化剂a和b的最佳反应温度均为30℃,后过渡金属催化剂(2)的最佳反应温度为15℃;MAO对后过渡金属催化剂(1)的助催化作用最明显,最高活性可达到4.83×106gPE/(molcat·h);三乙基铝对于铁(2)催化剂的助催化作用最明显,活性最高达2.3×106gPE/(molcat·h);三甲基铝对负载双金属催化剂a的助催化作用最明显,当Al/Ti摩尔比在600时,负载催化剂a活性最高,为160gPE/(gcat·h);一氯二乙基铝对于负载双金属催化剂b的助催化作用最明显,当Al/Ti摩尔比为1500时,活性最高,为140gPE/(gcat·h)。负载双金属催化剂(a)、(b)中残余THF含量直接影响着催化剂的性能。
|
|
|
|
1 |
林启瑞;;铸造双金属自磨刃犁铧问世[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
2 |
周美玲,尹德征;双金属旋锻制取空心钨片及钨管的工艺研究[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89年01期 |
3 |
刘清明
,曹献民
,王隆尧
,赵玉鑫;200mm宽双金属的固相复合[J];上海钢研;1991年05期 |
4 |
阿迪尔M.S.,朱华,赵敬德,屠传经;双金属蕊芯冰球相变传热性能影响因素分析[J];化学工程;2000年05期 |
5 |
朱琦;王林;杨秦莉;;钨钼复合双金属界面研究[J];中国钼业;2011年04期 |
6 |
张宝义;;汽车发动机轴承双金属结合强度的测定[J];汽车技术;1985年11期 |
7 |
杨代明;;双金属螺母制造新工艺[J];机械工程师;1985年04期 |
8 |
石有茂,陆世维,郭和夫;钼铜硫异核双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结构特征的研究[J];无机化学学报;1989年02期 |
9 |
;跨世纪的高科技产品——粉末冶金双金属轴套轴瓦[J];河南科技;1993年09期 |
10 |
吴章宏;双金属轴承离心浇铸的合金凝固特性与工艺参数的选择[J];铸工;1981年04期 |
11 |
孙桂兰,于淑庸,周小芳,康伟;双金属电铸模工艺研究[J];模具工业;1993年01期 |
12 |
韩惠忠;横拼双金属弯曲系数测量方法探讨[J];上海钢研;2000年01期 |
13 |
;双金属泥浆泵缸套[J];石油钻采机械情报;1977年01期 |
14 |
钟平,黄南平;含锆双金属试剂的合成与应用[J];甘肃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
15 |
汪学骞;吴之传;陶庭先;许茂东;;偕胺肟双金属配合物纤维的制备及物理性能[J];纺织学报;2006年01期 |
16 |
胡志杰;李争显;;双金属电弧离子蒸发源的研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13期 |
17 |
江川;;1989年国内期刊文摘[J];中国钨业;1990年04期 |
18 |
秦文声,李治国;钢、铜双金属包覆铸造3000吨挤压成型机活塞压头[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1991年02期 |
19 |
王立东,阮雪榆;双金属固相结合的有限元分析[J];塑性工程学报;1997年04期 |
20 |
陈先河;双金属轴套的常见缺陷及其防止方法[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0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