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散砂体储层精细刻画及地质建模
【摘要】:松辽盆地北部古1区块葡萄花油层,分层粗略,物源方向不明确,砂体展布不确定,砂体窄小多变、油水分布极其复杂。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出发,对各个沉积时间单元进行储层精细刻画,还原古沉积过程,深入解析储层成因类型、相类型,总结储层特征和规律,以孔隙度、渗透率等为表征参数进一步刻画储层内部非均质性,最终结合前沿技术给出储层三维地质模型,为下一步的开发开采工序奠定坚实基础。采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等先进技术,对取芯井资料进行单井相精细描述,并对开发区200多口井进行沉积期次精确统计,将原有11个小层细分为15个沉积时间单元。识别出6个一级对比标志层,并以洪泛面系列组合控制井区,以封闭骨架保证区域对比一致性,实现了537.5km2大面积、大井距条件下高难度等时对比。在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综合重矿物组合、重矿物百分比、砂地比、砂厚和密井网解剖法,确定沉积物来自于西北物源区。平行、垂直物源方向对储层平面几何形态、垂向砂体叠置关系进行精细解剖,识别出“河控”、“浪控”、“河浪两控”共三种成因薄层砂沉积模式。并将这三种沉积模式结合3微相9能量相测井相模式,实现15个时间单元平面沉积微相、能量相有序组合,从而恢复了复杂储层沉积过程、认识了研究区能量快速转变下的沉积演化序列。在对储层宏观认识基础上,进一步以孔渗、砂厚等作为表征参数剖析各类储层内部非均质性,对研究区储层认识达到极致精细。运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将得到的储层认识三维化、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