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聚采出液油水分离及电脱水特性研究
【摘要】:目前,油田已经进入到三次采油阶段,聚合物驱油已经在油田上得到了广发的应用,但是,在聚驱采出液中原油含水量特别高,能够达到90%以上,在三次采油过程中,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会加注各种化学试剂(聚合物、表面活性剂等),这样就会使采出液形成乳化程度很高的油水乳状液,使得油水分离困难,油水乳状液的存在直接影响到油品的性能,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有效、快速处理油田采出液的方法,成为目前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含聚合物采出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采出液的油水分离过程,考察油水分离过程特性并优化条件参数,通过测定油水分离后的油中水含量以及水中油含量,分析比较从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同时分析电脱水处理采出液的过程,确定电脱水过程中的最优的工艺条件,并测定不同聚合物浓度采出液击穿场强的变化规律,同时对脱水前后的油品性能进行分析比较。分析讨论电脱水过程的脱水机理,为油田的实际操作以及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油水分离过程中最佳的温度为40℃,最佳的破乳剂投加量为20mg/L,最佳的处理时间为40min;电脱水过程中,最佳的处理温度为50℃,最佳的破乳剂投加量为20mg/L,最佳的处理时间为70min;电脱水能够有效的改善油品的性能,并且高聚合物含量的采出液不利于进行油水分离,并且容易出现击穿场强的情况,电脱水过程就是在电场力和化学试剂共同作用下,破坏油水界面膜强度,改变油水界面张力,使油水乳状液分离,水滴凝结沉降脱离的过程。
|
|
|
|
1 |
齐文章;李泽勤;林琳;;采出液脱水试验装置的研制[J];化工装备技术;1996年03期 |
2 |
杜智平;冯如海;;利用固控设备处理采出液的方式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3年12期 |
3 |
董秋璇;罗明检;苑丹丹;姜立山;王宝辉;;二氧化氯氧化降解三元采出液技术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4年03期 |
4 |
商永滨;李传宪;武登峰;王斌;杨飞;;聚表二元驱采出液流变性研究[J];油田化学;2014年02期 |
5 |
马健伟;宋亚瑞;宋华;李金玲;;含聚采出液性质对脱水电流的影响[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7年12期 |
6 |
杜久恒;;北三西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技术试验研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07期 |
7 |
张超;于立松;段黎娜;蒋大风;;热电复合高效处理采出液的技术研究[J];石油科技论坛;2012年05期 |
8 |
张秀虹,乔丽艳,赵风玲,王钦福;含水率、聚合物浓度及分子量对采出液稳定性的影响[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1年06期 |
9 |
刘德新;张国荣;赵修太;刘洋;孙楠;;含聚采出液中的复合防腐蚀技术[J];腐蚀与防护;2010年03期 |
10 |
黎奎德;;采出液保温的利与弊分析[J];新疆石油科技;2013年02期 |
11 |
董培林;方洪波;;新型二元驱采出液综合处理剂的研制[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8年09期 |
12 |
罗伟福;杨忠;周东月;蒲涛;李永强;黎文亮;王敏;;冀东油田高含水含聚合物采出液处理技术[J];油田化学;2009年01期 |
13 |
刘文杰;赵凤玲;宋永庆;吴迪;;驱油方式对采出液破乳效果的影响[J];化学工程师;2008年01期 |
14 |
倪玲英;孙立江;刘东杰;;油田采出液电磁聚结预处理技术研究[J];膜科学与技术;2008年04期 |
15 |
于永辉;孙承林;黄津;闫云贵;李学艺;徐伟生;邢立国;伍星;王金星;;油田采出液除铁用于配注聚合物工程改造[J];中国给水排水;2012年10期 |
16 |
梁晓飞,李娜,盖玉国,盖立学;聚合物采出液中离子对示踪剂检测的影响及其处理方法[J];油气田地面工程;1999年06期 |
17 |
方洪波,王春生,陈愚,芦艳云,刘平;三元复合驱油采出液化学破乳脱水研究[J];油田化学;1996年02期 |
18 |
郑海;燕中庆;高小鹏;高丽丽;程若江;;胜利油田常规井网矿场扩大试验采出液处理技术[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1年09期 |
19 |
李娜;;不同注入阶段强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的处理[J];油气田地面工程;2012年08期 |
20 |
薛红兵,李必文,姚薇;低温高稠高含水采出液旋流预脱水试验[J];油田地面工程;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