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屯扶杨油层储层预测研究
【摘要】:针对汪家屯气田扶杨油层储层岩性细、厚度薄、砂地比低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地震地质综合预测的思路、方法和技术,以认清汪家屯砂体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开发。本文结合地震、测井、试油以及岩心等资料,根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汪家屯扶杨油层层序地层格架,在前人三级层序划分的基础上开展四级层序的识别,并将其划分为6个油层组、13个砂层组和35个小层。在此基础上,以沉积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岩心观察、测井等资料对研究区汪家屯气田沉积相标志、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演化开展细致研究,研究表明:该区以曲流河、浅水湖泊-三角洲体系沉积特征为主。可以识别出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水下分流河道、前三角洲泥等3种相,6类亚相以及25个微相。总体为河流相向三角洲前缘相过渡的沉积模式。在层序和沉积等地质特征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汪家屯地区精细地震构造解释,解释过程中注重了小断层的识别,并利用变速成图法进行构造图的绘制。研究区构造特征表明:汪家屯气田构造具有南北分块的特点,南块为升平鼻状构造,北块为汪家屯构造。多数断层以北北东和北北西向分布。针对研究区砂体薄、砂泥岩波阻抗互相叠置的难点,本文利用测井曲线重构技术,通过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相结合的方法对砂体分布特征进行刻画,在此基础上利用序贯高斯同位协模拟的方法开展储层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参数的预测研究。研究表明:反演结果能够有效识别2m以上砂体;平面展布的总体规律为扶余油层砂体多以点片状发育为主,局部呈短轴的条带状分布,局部呈片状分布;杨大城子油层多呈带状和片状分布,局部点片状分布。扶杨油层孔隙度值主要分布在14%~16%之间,少部分高值分布在18%~26%之间。渗透率多数分布在1mD,部分高值可达10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