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利用信息熵识别流态

胡亚范  
【摘要】: 本文利用非线性理论,在已有的分形和混沌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用信息熵识别油水两相流流态的问题。在含水率51%~91%及油水两相总流量10m~2.d~(-1)~60m~3.d~(-1)范围内,对垂直上升油水两相流流动工况的电导波动信号进行分析,计算了该时间序列的信息熵,当含水率K_(?)为61~91%时,信息熵值分布在0.1209~0.1659之间,与流型图对比可知,信息熵值与总流量Q_1及含水率之间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此范围为水包油流型(油为分散相)。对于含水率K_(?)为51或51.5%,信息熵值分布在0.1420~0.1844之间,且随总流量Q_1呈现不规则突变,恰巧落在了流型转变区内。这表明信息熵值对油水两相流流型变化具有敏感的“指示器”特性。尽管信息熵与分形的研究角度和表征方法不同,但它们在流型转变的结论上却是一致的。可见,利用信息熵识别流态又提供一种流态识别的新方法。 此外,针对本文所用的时间序列属于混沌时间序列,选用互信息第一次极小的时间为时间延迟,合理地解决了时间延迟的选取这一关键性的问题。并编制了VB程序进行计算,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本文编制的同时回归出时间序列的关联维及信息熵的VB程序,对处理混沌问题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金宁德,聂向斌,任英玉,张明学;垂直上升管中油水两相流流型辨识[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3年05期
2 孙素艳,滕守和,王砚良;垂直管内油水两相流动数学模型[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3 张修刚,张钦明,王栋,林宗虎;应用Coriolis流量计测量油水两相流质量流量和含水率[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4年06期
4 Rashmi G. Walvekar;张磊;师文静;;水平管中油水分散紊流的数值模拟研究[J];油气地球物理;2010年04期
5 谭超;董峰;施艳艳;;基于V型内锥与电导环的油水两相流参数测量[J];仪器仪表学报;2010年11期
6 宗艳波;金宁德;马文衡;张玮;吕剑;;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J];化工学报;2008年04期
7 郭伯和,金宁德,胡亚范,胡秧利;油水两相流流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04年03期
8 张烈辉;向祖平;李允;李晓平;刘启国;;井间干扰对油水两相流数值试井曲线的影响[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6年06期
9 杨梅;吴锡令;王志磊;刘再斌;黄志洁;王界益;彭原平;何峰江;;仪器插入情况下倾斜井内油水两相流型测量实验[J];科技导报;2008年15期
10 刘磊;李操;周思怡;周芳德;;油水两相在不同展角裂缝中的水平流动特性[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11 张冬丽;李江龙;杜文军;吴玉树;;缝洞型油藏三重介质油水两相流数值试井解释方法[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0年04期
12 张玉辉;刘兴斌;单福军;胡金海;李屹威;;电磁法测量高含水油水两相流流量实验研究[J];测井技术;2011年03期
13 姚海元,宫敬;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型转换特性[J];化工学报;2005年09期
14 赵鑫,金宁德,李伟波;油水两相流相含率的软测量方法[J];化工学报;2005年10期
15 康万利;刘忠和;刘国权;;国外水平管内油水两相流压降模型研究进展[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6 钱益斌;杨利民;;管道内油水两相流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09年04期
17 叶晶;郭烈锦;谢晨;徐强;;双环电导探针测量油水两相流相反转的实验研究[J];工程热物理学报;2010年06期
18 张松林;周云龙;;油水两相流电导信号的IMF特征提取及流型识别[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19 汪志明;肖京男;魏建光;王小秋;师文静;;水平井筒油水变质量分散流动压降研究[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11年03期
20 李英伟;于莉娜;刘兴斌;;纵向多极电导传感器空间灵敏度分布特性[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东晖;丰飞飞;许晶禹;吴应湘;;油水两相管流流量测量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金宁德;吕剑;肖楠;;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张春晓;张涛;王金旺;赵超;;基于改进PSO和LSSVM的油水两相流含油率预测[A];PCC2009—第20届中国过程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郭伯和;金宁德;胡亚范;胡秧利;;油水两相流流型的混沌时间序列分析[A];第七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学术会议和第九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李东晖;丰飞飞;许晶禹;吴应湘;;油水两相流粘度变化对涡轮流量计测量影响的实验研究[A];2008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张军;吴应湘;王立洋;史仕荧;唐驰;;分岔管路内的油水相分布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十二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张健;吴应湘;李东晖;许晶禹;刘海飞;李华;;一种新型油水两相流分离计量方案的研究[A];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C];2011年
8 金宁德;吕剑;肖楠;;油水两相流流型混沌吸引子形态特性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振动学术会议暨第八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钟兴福;李彦华;王德坤;曲贺梅;;集流型测试仪在斜井中的响应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10 史仕荧;吴应湘;郑之初;;柱形旋流分离器内溢流管结构优化分析[A];2009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宗艳波;倾斜及水平油水两相管流流动特性测量[D];天津大学;2009年
2 张春晓;热式油水两相流含油率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王振亚;垂直上升油水及油气水多相流流动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谭超;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两相流参数测量方法[D];天津大学;2010年
5 邢娟;涡街流量计工况条件适应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韩骏;小波熵与小波网络在多相流参数测量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学立;低含水率原油在倾斜管中的油水两相流数值模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张友利;穹窿管内油水两相流流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聂向斌;基于密度波理论的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4年
4 张煜;集流后水平油水两相流管内瞬态流型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谷明;低流速油水两相流水包油流型局部流动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梁兴贺;插入式低流速高含水油水两相流测量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李伟波;基于电导式传感器的油水两相流相含率测量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张丽娜;油水两相水平管流动规律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9 胡亚范;利用信息熵识别流态[D];大庆石油学院;2003年
10 向祖平;油水两相流数值试井理论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